伊二号人物苏莱曼尼被美“斩首” 美伊局势升级引外界关注

中国如何盘算?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3日上午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通话。蓬佩奥表示,他重申了美方不希望升级局势的立场。

伊朗外长扎里夫与中国外长王毅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在推特上透露,杨洁篪表达中方对中东局势的高度关注,希望各方克制,以对话解决问题。这与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较早前的表态一致。耿爽呼吁所有各方,“尤其是美国,保持冷静,自我克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认为,中国不希望美伊爆发战争,“一带一路”的顺利执行亟需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潜在的美伊战争会给中国的地区利益带来毁灭性影响,”她说。

伊朗是沟通中东与亚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国,并对华存在经济依赖,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伊关系的关键一环在于石油。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在美国禁令之下,依然购入伊朗原油并对其出口大量工业产品。

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加佛(John Garver)表示,中伊互为战略伙伴,伊朗对中国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战略意义。

加佛认为,一个平稳安定的伊朗符合中国的利益,而随战争而来的能源供应短缺、原油成本提高、政治风险增高都会让北京头疼。

同时,中国一向反对中东国家套用西方民主政制,担忧随即而来的政治动荡将助长恐怖主义发展,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此前发表报告称,由于中国在中东的政治遗产近乎为零,能够与地区一些传统“死敌”同时建立联系,例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沙特与伊朗、阿联酋和卡塔尔。

不过,克里斯蒂娜·林表示,尽管北京需要平衡与沙特的关系,伊朗提供的能源对中国来说十分关键。“在中国的战略盘算中,伊朗的角色更为重要,而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仍处在美国的安保庇护之下。”

然而,尽管苏莱曼尼之死为地缘政治投下震撼弹,分析家认为,中国或许不会在伊朗和其在中东的敌对国家间明确选边站。通过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蒸蒸日上,但其一向在中东奉行不干涉政策,避免卷入种种冲突中。

加佛预期,北京会密切关注空袭事件,但除了外交表态外,不会轻易采取更进取的行动。“俄罗斯近年来决定在中东扮演高风险、高调的角色,但不同于俄罗斯,中国会非常谨慎,不会轻举妄动,”他说。

长期关注中伊关系的加佛观察到,中国的战略分析家普遍认为中东十分复杂,可谓是“帝国的坟墓”。中国自认目前还未能彻底摸清局势,避免正面介入冲突是最明智的选择。

加佛曾写道,中国从伊拉克的案例上学到教训,伊拉克80年代仍是区域内重要国家,但经过两度与美国作战的创伤,如今变成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国家。北京担心一旦美国与伊朗开战,伊朗会重蹈伊拉克覆辙,损害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克里斯蒂娜·林认为,中国以往的中东政策是在华盛顿与德黑兰之前求平衡,但在中美面临“脱钩”的今时今日,美国制裁伊朗的高压政策正催生一个中俄伊联盟,近日的海上军演正正体现了这一新趋向。美国陆军退役上校麦格雷戈(Douglas Macgregor)去年也曾表示,美伊若开战,势必将俄罗斯和中国拉入战局。届时,美国恐面临一个比以往都更强大的敌对阵营。

更一种观察是,击毙苏莱曼尼后引发地区震荡,美国的战略中心或会重回中东,无暇制衡中国。

《泰晤士报》写道,从黎巴嫩到阿拉伯地区,苏莱曼尼之死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同时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努力带来深重影响。有观察人士指出,继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后,美国再度疲于解决中东困境,给唯一有能力与之抗衡的中国更多崛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