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总商会总裁梁兆基今(17日)早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要求,香港制造的产品来源地是香港,所有出口、清关文件申报的产品来源地亦是香港,美国要求货品出口到该国时标示为「中国制造」,将令港商申请出口文件时产生混乱, 而厂商须花时间和更多成本更换标签,更忧虑一些已付运的产品在抵达美国时,可能因卷标为「香港制造」而失效,无法进入美国。
他指出,美国此举对香港整体经济影响不大,因为香港去年出口到美国的总货值只有36亿港元(折合约3.9亿欧元),但接近一半是在香港制造和设计的珠宝,其次是食品,可见美国的做法会对个别行业影响巨大,亦会影响香港一直以来建立的品牌。
梁兆基认为,美国的做法违反国际贸易规定,港府需要向世贸投诉,并表明立场,期望其他国家不会跟随美国。
不过,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撰文指出,香港自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确立其独立关税区实力,但直至1986年,即《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两年,英国才在既定事实的情况下,以宗主国身分,用「赞助」方式让香港加入世贸前身的《关税暨贸易总协议》(GATT),并确保香港符合「独立关税区」(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简称SCT)定义。当时,英国申明,香港处理涉外经贸关系及相关议题时,拥有「完全自治权」(full autonomy);及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港督彭定康致函世贸,重申上述英国立场。有关说法,与中方强调香港只享有「高度自治」,略有出入,但中方给予世贸的照会,只是重申,根据《基本法》,香港可自行处理涉外关系,于是形成灰色地带。若香港真的向世贸作出投诉,美国以香港当年是声称拥有「完全自治权」加入GATT,「英方(将)平白得到一个论证中方破坏联合声明的全球平台,WTO就会变成各国公然讨论香港问题的spotlight。」
他续称,美国甚至可在微观层面辩解,指出香港怎样利用其独立关税区身分,以特惠价格、手段引入高科技敏感原料,再以内部转移方式给予中国大陆这个另一关税区。
沈旭晖又指出,世贸的争端申诉机制,都是无牙老虎,加上争端清单已很长,香港真的作出投诉也不知何时才能审理作结,遑论执行,「否则中国不会被西方不断批评违反加入WTO承诺,也发大财至今。」
他更推测,一旦美国借机以另起炉灶来「游说」其他成员国围堵香港,甚至以世贸章程第23条,指香港被认为行为「使无效或损害」(nullifies or impairs)其他成员在世贸的利益,便可以集体行动,逼违反机制者改变政策,或施以制裁,甚至令该会员,即香港在世贸的席位,变相形同虚设,则香港的特殊性将进一步被削。
他总结道,港府可能会在世贸提出申诉便作为捍卫了尊严,但此举能改变美国政策和改善香港国际形象的机会都是零;但出现不可测性的风险是高,质疑可能是弊多于利。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14日在电台节目回应时表示,美方举措损害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影响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应有权益,认为不能接受及强力谴责,称港府必定会向世贸「反映」。但他未有明言是否以投诉方式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