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年代,人们早已经懂得用木炭粉末写字和画图。传统炭画像工艺主要流传于海南澄迈,指的是海南艺人以炭粉为主要材料,使用传统的炭画技法进行画像的工艺。
炭画历史
在古代社会,寻人广告、死后遗像、祝寿尊像、寿堂佛像等炭画作品非常流行,“画炭像”也变成了市面上的一种营业手段。
民国初期在海口、澄迈、定安等市镇,炭画发展昌盛,海口的吴壁华、澄迈的王法章都是已故的近代有名的炭画肖像画师。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海口老街新华路、中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画师在画炭画。在那个还没有普及相片的年代,—个人一生临末了,能求到一副逼真炭画实属难得。
此外,屋内悬挂国家领袖像和科学艺术领域的科学家、艺术家画像在当时也十分盛行,许多家族的中堂,都挂有很堂皇的家长像。
民国炭画像
在数码相机风靡的冲击下,从事炭画的民间艺人也越来越少,然而炭画的传承之火在韩翠琼这个“炭画世家”中没有熄灭。从韩翠琼的父亲韩冠平,到她的儿子叶保龙,三代人对这门传统的手工艺术炭画已经守护半个多世纪。
海口市中山路骑楼老街炭画世家老艺人韩翠琼制作炭画像
2007年,传统炭画像工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种炭画形式
炭画的画法分别有人像写生、相片放大、修补相片、瓷画,四种画法。
其中人像写生是最原始最传统的画法,即对着被画者用炭画笔直接画成,有半身头像也有全身像,作品即有画笔精致细腻的巧,又有速写生动的精,以其“层次丰富,永不褪色”为最大特点,整个工作流程或半天、或一、两天。
相片放大是画师通过人物的相片或者祖辈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相片,用九宫格或放大机将它放大,然后用炭精粉进行细致的艺术加工,成为放大后完整逼真的肖像。
有些年久日深,有所残缺的相片,都可以通过炭画工艺将其修复还原,保留原相的历史年代背景。
瓷画是画师利用投影放大技巧,将相片投放在瓷砖上,用特制炭粉,画在瓷片上,经高温烧成瓷画像,这种画法画出来的相片,细致生动,立体感强,色彩柔和,比摄影而成的影像更富有艺术感。
三大炭画流程
“我不打算以画炭画来维持生计,实在太艰难了。但是赚钱不赚钱是其次,我们只是希望这个手工艺传承下来,让大家知道,海口骑楼老街有这样的一门老手艺。”炭画世家第三代传人叶保龙说。
据悉,炭画的流程可归纳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采集,人物写生的采集工作就是人物,而相片放大只需要以老相片为标本。
其次是成像,相片放大往往借助九宫格,按照比例,做到形象逼真;现代瓷像多借助放大机,将相片制成透明底片,有放大机投在纸张或画布上,用铅笔把轮廓勾出,然后再染成阴影或颜色。
炭画世家第三代传人叶保龙用九宫放大镜绘制炭画像
最后是装裱,一般的相片用相框装好就行,而瓷相则需要放在特制的炉内烧烤,炉内温度要达到1000度以上,瓷相粉才能与白色的瓷片熔为一体,成为永久的纪念品。
古代炭画是权贵家庭尊奉家长的象征,到近代,成了寻常人家追忆亲人的一种精神归属,随着传承和发展,炭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