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101天:世界格局重組 俄烏戰爭持續中 首都暫時平靜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4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01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俄軍無法很快征服烏克蘭,雙方陷入消耗戰,而在烏東俄軍施展攻勢的同時,國際媒體對這場戰爭的關注多少有些消退,這也許正是俄國總統普京的寄望所在。

3月底俄國開始將受創的部隊自基輔一帶撤退,聲稱作戰焦點已轉移為攻下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3個月過去了,俄軍似乎不再以速戰致勝為目標,而且似乎也沒有這種能力。

多名俄軍將領已陣亡,而且俄軍死傷人數高得驚人,但若因此論定俄軍將敗,恐怕是以偏概全。

俄軍現已掌控從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一帶延伸到分離分子手中城市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再往西南方到刻松(Kherson)的新月形地區,形成了一座連通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Crimea)的陸橋。克里米亞已於2014年遭俄羅斯兼並。

俄、烏已經陷入消耗戰,俄軍現在主要攻擊方向在頓巴斯地區,近日戰火集中在工業大城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一帶。這是烏軍在盧甘斯克州的最後據點。

烏軍已棄守北頓內茨克大部分地區,這座城市來日淪陷僅屬象徵性質,但軍事分析家指出,這倒能使當地烏軍免遭俄軍曠日持久圍攻,更何況當地烏軍最終仍可能敗退。

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近來分析指出:“烏克蘭比較有限的資源必須節約使用,集中用於收復關鍵地區,而非用於防守無法決定戰爭結果或戰事延續條件的地區。”

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莫圖茲亞尼克(Oleksander Motuzianyk)指出,在北頓內茨克遭受攻擊的同時,俄軍目前正“企圖包圍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我軍”,並重新編隊,朝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方向發動攻勢。斯拉夫揚斯克的戰略地位重要,可能成為下一場關鍵戰役的焦點。

相較於人口稠密的基輔周邊城市環境,烏東地形開闊許多,這正是烏方向美國及其盟邦迫切要求提供比較重型武器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射程較遠的火砲系統。

美國總統拜登1日宣布,將為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箭系統,包括“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這種系統射程約80公里,較烏克蘭已經取得的任何火箭系統射程遠得多。

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世界的面貌將永遠改變。對此,人們不會再有任何懷疑。然而,沒有人知道戰爭結束後,這個世界會出現何種新秩序。在政治和經濟領域,戰爭帶來的變化已可明顯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也已有所表現。

德國外交政策大轉折

戰爭爆發僅3天,德國政府總理肖爾茨便在聯邦議院發表了俗稱的「時代轉折-演說」(Zeitenwende-Rede),顛覆了原有的國家外交與安全政策。據此,聯邦國防軍獲1000億歐元「補短板」專項資金,確保能勝任國家和北約防務使命。據此,德國首次在歐洲境內運送武器用於抵抗一個核國家的戰爭。更不用說能源領域了:脫離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重組能源供應。

宣佈之後,實際行動已然跟進。儘管執政聯盟中仍有爭議,本週五——戰爭爆發後第100天——為設置聯邦國防軍特別基金而提出的基本法修正案將被通過。很長時間裡,肖爾茨一直被指責在武器提供問題上猶豫不決。然而,隨著他在週三的聯邦議院一般性辯論中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多管火箭炮和德軍目前擁有的最先進防空導彈系統,批評聲浪有望減弱。

世界格局重組

聯合國內,對這場戰爭的立場存在分歧。在3月初的聯合國大會上,141個國家譴責這場戰爭。然而,5個國家對一份相應決議投反對票,35個國家棄權。棄權國中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此外,還有南非。而該國被認為是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最重要夥伴國。

南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也投了棄權票,拒絕譴責這場戰爭。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與俄羅斯均屬於「金磚」集團,同目前正由德國任輪值主席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相對。

金磚國家和G7國家又同屬20國集團「G20」。今年11月, G20在印度尼西亞舉行峰會,屆時,人們將能感受全球結構的走向——是走向集團化和對抗還是走向合作。

西方認為俄羅斯基本已經被孤立

2月24日下令入侵烏克蘭的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普京也稱,這是同西方之間的一場戰爭,以拯救 “俄羅斯世界”。然而,他取得了相反效果——烏克蘭國內的俄語人口正背向這個大鄰國。與此同時,目前在國外的俄羅斯藝術家和運動員們抱怨受排斥,抱怨人們患”恐俄症”,被禁止參加國際比賽。

西方國家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製裁措施正引發俄經濟動蕩。莫斯科稱,現已有多達1萬項制裁——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面對過這麼多懲罰措施。千百家西方企業正在離開這個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中包括在俄有170年商務史的西門子公司。

西方認為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已處於孤立狀態。但莫斯科政權對此不屑一顧。俄方稱,西方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這個原材料超級大國不僅能指望重要鄰邦中國,還能指望其盟友印度。俄羅斯也認為,作為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有足夠活動空間。

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幾乎每個消費者都能感受到國際市場戰爭的後果:通脹率幾達8%,比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

爆炸性能源價格非唯一原因:食品也變得更加昂貴,部分原因是擁有肥沃土壤的 “糧倉烏克蘭 “不再是穀物和葵花籽油的重要供應商;動物飼料和化肥價格也急劇攀升。

世界上較貧窮地區的人們可能受到更嚴重打擊。在乾旱和新冠大流行瘟疫導致的供應短缺已使糧食短缺和昂貴之後,專家們擔心飢饉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並警告說,有可能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人道主義危機。

俄烏戰爭持續中 首都暫時平靜

雖然硝煙已遠,但除了街上常見到持槍的軍人,基輔人每晚仍會聽到空襲警報,幾天前,當局在一晚之內施放3次警報。儘管如此,首都畢竟已不受俄軍地面火砲的威脅,宵禁延後到深夜11時才開始,也不像2、3月那樣常有從郊區傳來的爆炸聲。

不過,烏克蘭不敢確定首都已完全脫離危險。俄文媒體Meduza近日引述俄國官方消息人士說,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基輔並未死心,一旦烏東頓巴斯(Donbas)戰役結束,可能再次下令對基輔發動攻擊。

即使威脅尚未重演,戰爭到目前已經使得無數的烏克蘭民眾生活大受衝擊。年約30幾歲的賽爾西說,這可能讓烏克蘭人長年仇視俄羅斯。「我認為15到35歲這一代,會像我們一樣痛恨俄羅斯人,憎惡與俄羅斯有關的一切,甚至是語言。很多烏克蘭人本來是說俄語的,但現在我們只想用烏克蘭語。」

俄羅斯入侵為烏克蘭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與破壞,但賽爾西從未想過要設法出國,他沒有作戰經驗,但想參與抗敵,也想早日重返就業,協助重建國家經濟。「我們想住在這裡,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在這裡成長,也希望在這裡養育自己的孩子。」

被問到國際社會可以如何幫助烏克蘭,賽爾西說,希望西方國家持續提供武器,他也呼籲國際社會勿因戰事持久,而遺忘俄烏衝突仍是現在進行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烏克蘭入侵滿100天推出的報導說,蒲亭可能會拖延戰事,讓國際社會逐漸遺忘這場戰爭,讓俄國得以保有已經強占的烏克蘭1/5領土。

烏克蘭仍待聲援 俄國盼世人淡忘

俄軍攻占的領土大都是靠焦土戰術奪取。烏克蘭軍民奮勇抗敵,俄軍便使出之前對敘利亞和車臣同樣的戰法,以持續密集的砲火夷平對方的城鎮,擊垮守軍的鬥志。烏克蘭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和烏東北頓內茨克(Sievierodonetsk)如此,俄軍在基輔周邊所到之處也是一樣。

基輔近郊一條高速公路沿線,多家加油站及便利商店在開戰之初被俄軍砲火摧毀,現場只剩斷垣殘壁或鋼骨,地面則布滿彈坑。在通往西北郊區布查鎮(Bucha)的路上,多棟民宅屋頂塌坍、外牆焦黑,擺放門口的搖椅也被燒得只剩金屬支架。

布查附近居民奧列格(Oleg)告訴中央社,俄羅斯的砲彈多次從他頭上呼嘯而過。他形容俄軍坦克像在「非洲狩獵」一樣到處亂竄殺人,破壞建物。

俄羅斯軍隊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郊外的布查鎮長達數週,期間據稱有數百位平民遭殺害。圖為布查鎮遭毀賣場。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布查鎮攝 111年6月2日

但數百公尺外的「坦克墳場」像是對入侵者的警告。這段公路旁的草地上留下數輛俄羅斯坦克的殘骸,焦黑生鏽的履帶和零件散落一地。這些戰車和其他裝甲車輛是在開往基輔的途中遭到烏軍伏擊。奧列格笑著說:「他們像瘋子一樣殺紅了眼,但現在被摧毀。你看看這些戰車,烏克蘭在基輔贏得了勝利。」

基輔一帶的重建工作在俄軍撤離之後逐漸展開。在從布查通往市區途中的伊爾平(Irpin)路段,工程人員正在修建一座烏方為防止俄軍通過而主動炸毀的橋梁,記者搭乘的車輛得循橋下臨時開闢的便道通行。在被摧毀的加油站,也有工人忙於清理整頓。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近日在社群網站上表示,市內大約有390棟建築在俄軍入侵初期的行動中受損,其中超過220棟是民宅,其餘是醫院、學校、社會福利機構以及政府行政大樓。他說,即使國家仍處於戰爭狀態,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仍要持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