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慧敏
近年來,我國有不少幼兒院都開設有外語(主要是英語)課程,有的兒童在沒有進入幼兒院前就開始學習外語;而母語(主要是漢語)教育常被忽略。那麼,中國兒童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外語較為合適呢?這是一個很現實而且急需解決的大問題。
兒童在幼兒院期間教師及父母一定要學會善於引導與他們交流,核心是要提高其語感,重要是培養其興趣。這時候兒童應學會簡單的母語(除非打算移民),培養與人溝通的能力。除了培養與人溝通的能力,也需要教師和家長多帶兒童出去接觸各種各樣不同的事物,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或者通過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讓他們的語言表達變得更豐富。
兒童生活的環境離不開語言交流,他們學習母語通過觀察、領會、模仿成年人,加上到了一定的年齡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從一個字一個詞開始在生活中慢慢積累。外語同樣需要環境,這就是所謂的“語感”;在語感的作用下,兒童很快就學會外語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單詞)。然而,不少兒童在沒有學好母語的情況下就開始學習外語,這對他們的將來學習非常不利。
國內一些專家認為兒童學習外語應該從低齡化做起,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模仿能力非常強,而且學習記憶詞彙非常快,無論教什麼他們都能夠做到照單全收,所以從幼兒開始學習外語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些專家還認為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時間是4-8歲,這個年齡段學習外語,他們非常輕鬆,沒有任何負擔;這樣就能培養起兒童的外語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外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但據另一些專家介紹,語言環境會對兒童的語言能力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語言思維混亂。他們建議:兒童最好10歲後開始學習外語。過早學習反而會影響兒童學習外語的正確發音;也會影響兒童學習興趣或認知能力,變得遲鈍和模糊,表現出“認知的邊際效率遞減”的趨勢;還會影響兒童的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也可能事倍功半,付出的努力沒有收到期望的回報。
英語教育家、有“中國應用語言學之父”美譽的桂詩春先生在2011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外語不是靠背書本學到的,不是靠提早學到的,而是在有使用需要的時候才能學到的。提前學沒用,我一直反對在幼稚園、小學低年級就學外語。因為學外語最怕反反復複炒冷飯,結果成了夾生飯。”他認為學外語最主要是看有沒有外語環境和交際需要,不單是對我國中小學兒童,對大學生來講也是一樣。
兒童過早學習外語,無異於“揠苗助長”。外語在各類升學考試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儘早讓孩子學習外語;但是,這種提前學習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興趣和其他科目的學習。語文教育家周儀榮先生在本世紀初舉行的“語言與教育”學術講座中指出:“外語雖然很重要,但中國兒童首先要學好漢語,然後再學外語。”他認為我國兒童目前應該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外語較為合適。
語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項神奇能力,也是人類交流的一個重要工具。人類的語言系統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而聽其實是最基礎的一個部分,更是最能夠儲備多元化的語言環境。總之,需要根據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製作出針對性的語言發展計畫,使得他們的語言可以很快得到提高。至於兒童幾歲開始學外語,那是因人而異或見仁見智的問題,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教育問題,但這些問題值得大家深入探討。
廖慧敏博士(作者單位:香港教育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