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集】應怎麼看馬“前總統”大陸行

【主筆:李明】

【主筆簡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前總統”馬英九在三月月二十七日率領幕僚和三十位青年學生展開大陸之旅,為期十二天、經過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已在四月七日返台。
由於身分特殊,馬英九出訪大陸,引起台海兩岸共同關注、國際媒體也緊跟不捨,好奇地關注馬英九會激起什麼樣的風潮。

馬英九在出發前,自稱他三十七歲就已經接觸大陸事務,指的是他在行政院擔任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多年公職後才有機會往訪大陸,他說隔了三十六年,確實「久了一點」。
相較之下,早有千萬人次的台灣人出入大陸,馬英九「初次登陸」,想必感慨萬千、並且近鄉情怯。

早在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馬習會」在新加坡登場,雙方以「先生」互稱,打開難解的政治藩籬。

據當時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說法,是「兩岸政治分期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做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馬習會」的結論,即是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九二共識」是雙方最大公約數。
曾幾何時,「九二共識」卻在台灣被執政當局凌遲到體無完膚。

馬英九的大陸之旅,目的在回湖南湘潭老家祭祖,為降低此行的政治意涵,刻意不去北京。
基於對馬英九的熟稔和信任,北京還是派出國台辦主任宋濤安排接待。
為此,民進黨抨擊馬英九擁抱「綏靖主義」、「不接受中華民國卸任元首成為中共促統下的棋子」、更有指責馬英九是與蔡總統約莫同時的美國行「互別苗頭」,欲加之罪眾口鑠金。

馬英九參訪了許多民國時期歷史遺跡,更讓人欣喜的是,台灣學子在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和復旦大學與對岸學生交流,學習彼此的接納與包容;馬英九自己更多次強調兩岸應恢復相互招收學生、增進兩岸青年情誼,並說這是降低衝突風險的有效方法。

馬英九祭祖之旅、也是和平之旅,尤其在兩岸關係極度低迷、雙方動輒劍拔弩張氣氛下,降低敵意、理性和平,更顯得讚許。反對人士先是質疑馬英九在大陸不敢提「中華民國」、或稱呼自己「總統」,結果馬英九都做到了。

稱呼自己是什麼並不那麼重要。
馬英九大陸行的亮點,在與國人探索兩岸長久和平道路。
常言道「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最近兩岸紛擾不堪、戰端加劇背景之下,馬“前總統”的努力正可提供對照。

【立心集】釋義:立心集的意義是立足寶島,心繫中華。
也有為天地立心的意思。
句子的後半段是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