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20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512天。
2023年7月20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 俄羅斯向駛往烏克蘭港口的船隻發出警告,莫斯科兩天前退出了允許烏克蘭經由黑海出口穀物的協議。
- 五角大樓宣布向烏克蘭提供13億美元的最新軍援。
- 白宮今天警告,俄羅斯可能擴大對烏克蘭糧食設施的攻勢,包括鎖定航經黑海(Black Sea)的民用船隻為攻擊目標。
- 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創始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在周三出現的一段視頻中歡迎他的戰士們來到白俄羅斯,告訴他們暫時不會再參加烏克蘭戰爭,但命令這些瓦格納戰士為前往非洲集結力量。這是普里戈任自上個月在俄羅斯領導兵變以來首次公開露面。
- 中國周三(7月19日)表示,已派遣海軍艦艇準備與俄羅斯海上部隊進行聯合演習,這一跡象表明北京繼續支持莫斯科入侵鄰國烏克蘭。儘管俄烏戰爭持續16個月血腥的空中、海上和地面襲擊對經濟和人道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場聯合軍演還是舉行了。
————————————————————————
白宮:俄軍可能擴大攻勢 黑海民用船隻恐淪目標
白宮今天警告,俄羅斯可能擴大對烏克蘭糧食設施的攻勢,包括鎖定航經黑海(Black Sea)的民用船隻為攻擊目標。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霍奇(Adam Hodge)說,美國官員獲得情資顯示,俄羅斯在通往烏克蘭港口的航道上佈設更多水雷。
他說:「我們相信這是協調性行動,企圖將任何針對黑海民用船隻的攻擊合理化,並將這些攻擊歸咎烏克蘭。」
霍奇表示,俄羅斯已宣布所有航經黑海水域前往烏克蘭港口的船隻,都將被視為可能載運軍用貨物的船隻。美國情資指出,俄羅斯已在通往烏克蘭港口的航道上佈設更多水雷。
他說:「除了在黑海的協調行動外,我們觀察到俄羅斯在7月18日和19日以飛彈和無人機鎖定烏克蘭的糧食出口港敖德薩(Odesa),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和6萬噸糧食被毀。」
俄羅斯國防部向駛往烏克蘭港口的船隻發出新的安全警告,兩天前,莫斯科取消了允許運載烏克蘭穀物的船隻在黑海通行的協議。
俄羅斯國防部在社交媒體平台電報(Telegram)上發布的聲明說,從莫斯科時間7月20日午夜開始,“黑海水域所有駛向烏克蘭港口的船隻都將被視為潛在的軍事貨物運輸者。”
聲明還說:“這類船隻的國家將被視為站在基輔政權一方捲入烏克蘭衝突。”
聲明說,黑海的一些海域已被“臨時宣佈為危險航行區,”俄羅斯已發出“撤銷對航海人員的安全保證的警告”。
去年,聯合國和土耳其調停達成了“黑海穀物倡議”,解除了俄羅斯2022年2月大規模入侵烏克蘭以來對烏克蘭港口實施的封鎖。
俄羅斯星期一(7月17日)宣布不再延長協議。這項協議被認為緩解了很多國家的食品短缺,這些國家需要烏克蘭的糧食來餵飽本國人口。
烏克蘭今天指控俄羅斯在「地獄般」的暗夜空襲中鎖定2個黑海港口,破壞糧食出口基礎設施。烏克蘭矢言不會受到恫嚇,將致力維持糧食出口。
烏克蘭反攻
星期三(7月19日)早些時候,烏克蘭官員說,俄軍連續兩夜對烏南地區的敖德薩州進行了空襲,同時還攻擊了首都基輔和其他地區。
烏克蘭空軍說,烏軍擊落了俄羅斯對全烏各地發射的63枚導彈和無人機中的37枚,俄軍主要襲擊目標是敖德薩州的基礎設施和軍事設施。
按照如今已過期的穀物協議,敖德薩的港口被用來輸出糧食。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三說,俄羅斯最新的襲擊“針對穀物協議基礎設施,每一枚俄羅斯導彈打擊的不僅是烏克蘭,而且是世界上每一個希望正常與安全生活的人。”
基輔軍事管理當局負責人謝爾蓋·波普科(Serhii Popko)在電報平台上說,防空力量攔截了所有針對基輔的無人機,暫時沒有損失報導。
波普科說:“這對全烏克蘭來說是困難的一夜。”
第一夜的襲擊也擊中了敖德薩和附近的尼古拉耶夫。在那次襲擊之後,俄羅斯星期二(7月18日)說,這是報復烏克蘭星期一對克里米亞半島一座大橋的襲擊。俄羅斯利用那座大橋為其軍隊運送補給,襲擊使大橋受損。
俄羅斯2014年吞併了克里米亞,此舉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俄羅斯扶持的克里米亞當局星期三說,在吉羅夫斯奇區的一處軍訓場地發生大火後,有2000多人被撤離。官員們沒有具體說明起火原因。
國際反應:
美宣布13億美元對烏新軍援
星期三,美國國防部在華盛頓宣佈為烏克蘭提供13億美元的新的安全援助。
這批援助方案包括四套先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以及掃雷裝備和砲彈。
俄羅斯為了守衛在戰爭初期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佈設了密集複雜的雷場。
到目前為止,分析人士說,烏克蘭自從6月初發動反攻後,收復了大約250平方公里的失地,但是俄羅斯控制著大片土地。
南非確認普京不會出席金磚國家峰會,避免執行對普京的逮捕令
南非總統府星期三(7月19日)表示,“通過達成共識”,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會出席今年8月在南非召開的由新興經濟體組成的“金磚五國”(BRICS)峰會。
路透社報導說,南非總統府在一個聲明中說,俄羅斯將改派外長拉夫羅夫出席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這次峰會。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的領導人將與會。
南非主辦這次“金磚”國家峰會面臨一個尷尬局面:作為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成員國,如果普京出席峰會的話,南非理論上有義務逮捕被指控犯下戰爭罪行的普京。
國際刑事法院今年3月對普京發出逮捕令,指控他犯下將烏克蘭兒童非法驅逐的戰爭罪。由於俄羅斯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莫斯科稱這一通緝令對俄羅斯不具法律效應。
俄羅斯沒有掩蓋其將數以千計的烏克蘭兒童運到俄羅斯的計劃,但是稱這是一個人道主義項目,以保護戰區的孤兒和被遺棄兒童。
路透社的報導說,週二公佈的一個地方法庭申請表明,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曾要求獲得國際刑事法院的許可,不逮捕普京,因為這樣做將等同於向俄羅斯宣戰。
週三,克里姆林宮說,俄羅斯沒有告訴南非依照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逮捕普京將意味著“戰爭”。不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媒體表示,每個人都明白,試圖“侵犯”普京的權利意味著什麼。
南非堅稱在烏克蘭衝突中保持中立,但是被西方國家批評對俄羅斯表現出友好。俄羅斯傳統上是南非執政黨國大黨的堅定盟友。
彭博社報導說,2015年,南非因拒絕執行國際刑事法院對在南非參加非洲聯盟峰會的時任蘇丹總統巴沙爾的逮捕令而廣受國際社會譴責。
前總統祖馬2016年曾提議退出國際刑事法院,但是這一計劃後來被放棄。
中國外交部7月19日下午宣布,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將出席24至25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第13次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並順道訪問尼日利亞、肯尼亞、南非和土耳其四國。
自6月25日至今仍未公開露面的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依然未能代表中國出席這項外事活動。中國外交部對秦剛的現況拒絕做出明確說明,導致流言四起,被全球媒體關注。
今年3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俄羅斯聯邦總理米舒斯京時表示,他在前一日的非正式會晤中已邀請俄總統普京今年訪華,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特羅夫近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中國的訪問已經排上日程,而現在正是強化兩國之間業已密切關係的最佳時機。
分析:
烏克蘭農業部7月19日表示,俄羅斯導彈和無人機前夜襲擊了敖德薩港,破壞了港口基礎設施,該港口是經聯合國斡旋達成的《黑海穀物倡議》的一部分,莫斯科退出了該倡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周三晚間發表的例行視頻講話中說,這次襲擊證明,俄羅斯的目標“不僅是烏克蘭,也不僅是我國人民的生命”。他補充說,“今天遭到襲擊的港口儲存了約一百萬噸糧食。”
就在俄羅斯退出確保烏克蘭出口糧食安全通過黑海的國際協議數小時後,俄軍對烏克蘭糧食出口港敖德薩港發動了規模最大的導彈襲擊之一。烏克蘭武裝部隊南方司令部發言人胡梅紐克(Natalia Humeniuk)稱,周二凌晨發生的導彈襲擊專門針對敖德薩港口。
烏克蘭空軍稱,空防系統擊落了俄羅斯向敖德薩和該國南部其他地區,包括尼古拉耶夫市發射的36架自殺式無人機中的31架和全部6枚巡航導彈。烏克蘭武裝部隊南方司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不幸的是,被擊落的導彈碎片和爆炸波損壞了港口基礎設施和一些私人住宅”。該聲明沒有具體說明受損港口基礎設施或住宅的確切位置。
烏克蘭農業部周三通過聲明表示,“7月18日和19日晚,俄羅斯對參與《黑海穀物倡議》的港口基礎設施發動了襲擊。侵略者再次證明,人類價值對他來說只是空談,他的話不可信。敖德薩港和切爾諾莫爾斯克港的糧食碼頭和港口基礎設施遭到襲擊。”
烏克蘭農業部稱,“夜襲摧毀了切爾諾莫爾斯克港的大部分糧食出口基礎設施。據專家稱,完全恢復當晚受損的設施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在切爾諾莫爾斯克港,60000噸穀物也被毀壞,而這些穀物本應在60天前裝上大噸位船隻,通過穀物通道發送。”
澤連斯基周三晚間表示,“整整一天,我們都在最大程度地關注如何消除俄羅斯恐怖分子對敖德薩、對該地區各社區、對切爾諾莫爾斯克、對我們港口的襲擊所造成的後果。這也許是俄羅斯在整個全面戰爭期間給敖德薩造成痛苦的最大企圖。多虧了防空部隊和我們所有的天空衛士,這次打擊的後果才得以減輕。每一次這樣的打擊,我們都一再呼籲我們的合作夥伴:烏克蘭的天空之盾需要加強。”
澤連斯基說,“這次襲擊證明,他們的目標不僅是烏克蘭,也不僅是我國人民的生命。今天遭到襲擊的港口儲存了約一百萬噸糧食。這些糧食早就應該運往非洲和亞洲的消費者。當晚受俄恐怖襲擊影響最嚴重的港口碼頭,存放着6萬噸擬運往中國的農產品。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受到了俄羅斯恐怖襲擊的影響。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將俄羅斯的恐怖行為繩之以法。”
烏克蘭農業政策和食品部部長索爾斯基(Mykola Solskyi)周三強調,“如果我們不能出口糧食,最貧窮國家的人民將處於生存的邊緣!此外,受影響的不僅是烏克蘭的經濟,還有整個世界的經濟。糧食價格將上漲,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購買農產品,這意味着麵粉、穀物和肉類等食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
英軍情六處負責人:與普里戈任達成羞辱性協議後,普京在國內面臨壓力
英國軍情六處(MI6)負責人理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7月19日在布拉格受訪時表示,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發動的未遂兵變,導致俄總統普京不得不達成一項“羞辱性”的協議以尋求自保,普京在國內“面臨壓力”。同日,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參加阿斯彭安全論壇期間向媒體表示:“未遂政變從來都不是什麼好現象,因為普京不可能把這說成一切如常或是好消息。”
理查德·摩爾周三在英國駐捷克大使館主辦的“政治”新聞網(Politico)活動上講話說,“1968 年,很多俄羅斯人都看到了布拉格所發生的事情是對道德的嘲諷。他們不願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他們中最勇敢的人根據自己的信念採取行動,與我們站在一起,成為爭取自由的夥伴。現如今,有許多俄羅斯人看到自己的武裝部隊碾碎烏克蘭城市、將無辜家庭趕出家園、綁架數千名兒童,都會默默地感到震驚。”
理查德·摩爾說,“他們驚恐地看着自己的士兵蹂躪一個同胞國家。他們心裡明白,普京攻擊斯拉夫同胞的理由是騙人的,是謊言和幻想的迷霧。這次襲擊的策畫者之一——葉夫根尼·普里戈任只用了一句話就拆穿了整個騙局;他說,我引用他的話:‘紹伊古需要戰爭來獲得英雄勳章……統治俄羅斯的寡頭集團需要戰爭’。”
理查德·摩爾續指,“他(普里戈任)補充說,我強調這是他的話,不是我的話:那些精神病患者決定‘沒關係,我們再投入幾千名俄羅斯人充當炮灰。他們會死在炮火下,但我們會得到我們想要的’。話音剛落幾小時,普里戈任就率領兵變向莫斯科進軍,這暴露了普京所主持的不穩定專制政體的不可阻擋的衰敗。”
理查德·摩爾在問答環節表示,普里戈任的兵變表明俄羅斯精英階層內部“嚴重分裂”,普京必須意識到他的國家“嚴重腐朽”,儘管這位英國情報頭目無法談論俄羅斯領導人目前的精神狀態。
就6月24日兵變過程,理查德·摩爾指出,“早餐時,普里戈仁開始是個叛徒。晚餐時他已被赦免,幾天後他又被邀請去喝茶”。
理查德·摩爾補充說:“我認為,不需要英國軍情六處的所有資源就能得出結論,普京周圍的俄羅斯精英內部存在嚴重裂痕。如果有一支入侵的軍隊正向你開來,那就說明已經出現了分歧” 。他接著說:“非同尋常的是看到了普京處理此事的方式,以及由此表現出的軟弱”。
“普京的廚子”普里戈任旗下的瓦格納戰士抵達距離莫斯科約 200 公里的地方,然後與克林姆林宮達成協議並掉頭返回。事發近一個月後,理查德·摩爾說,普里戈任還在“四處漂泊”,“據我們所知,他與普京的交易仍然有效”。
與此同時,理查德·摩爾強調,被普里戈任針對的俄羅斯國防部高官“仍然存在”,而且“顯然有問題”。理查德·摩爾說:“他們(俄羅斯國防部的長官們)仍然是以前那種不滿情緒的根源”。
理查德·摩爾駁斥了西方情報部門在瓦格納兵變中發揮作用的說法,並稱“普京總統認為我的部門是幕後黑手,這真是令人受寵若驚”。他還說,瓦格納兵變之前、期間和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令人眼花繚亂,即使是英國情報部門負責人也“有點難以解讀”。
不過,理查德·摩爾明確表示,普京在自己的主場“受到了壓力”,因為在烏克蘭的殺戮正“迴流到俄羅斯的政治體制中”。
理查德·摩爾說:“我確信,他必須意識到,引用哈姆雷特的話說,在丹麥國家,他的周圍,有些東西已經深深腐爛了,他不得不達成這筆交易,而這是相當具有羞辱性的。他不得不通過盧卡申科來達成交易,以在那天自保。”
此外,在美國出席活動的英國外相剋萊弗利周三也告訴記者說,“我們看到的是,雙方出現的第一批非常明顯的裂痕不在烏克蘭,不在北約,不在歐盟,也不在英美關係或任何其他方面。我們看到的第一道裂痕出現在俄羅斯體制中”。他還表示,烏克蘭顯然贏得了這場戰爭,部分原因是烏軍正在奪取俄軍花了數月時間才奪取的領土。
克萊弗利在論壇期間向記者補充說:“烏克蘭人正在穩步取得進展”。
克萊弗利說,“這是‘緩慢階段’,因為他們(烏軍)要穿過重兵把守、布滿地雷的地區,沒有快速、安全的方法,他們選擇安全而不是快速地完成任務。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判斷”。他並強調,“但這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必須堅持到底,直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