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訪華 德媒質疑北京會接受

中美關係不見好轉,但也一如美方所願,幾周來處於連續不斷的“溝通”中。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財長耶倫先後訪問北京以來,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周日抵達中國,試圖“與中國在氣候問題上恢復對話。”克里在北京表示,氣候變化應與外交問題分開處理,德媒對北京能否接受打上一個問號。

韓正與克里及雙方代表團,19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會談。(央視截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20日訊)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結束在中國的四天訪問行程。克里先後會見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等黨政高官。19日是他訪中的最後一天,中方上午安排國家副主席韓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

他昨晚在北京總結行程時說,此行與中方官員進行了非常熱情和富有成效的會談。

克里表示,雙方重點討論如何令12月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以及如何制定2025年國家減排目標。雙方同意致力於把可再生能源融入電力行業,以減少碳排放,以及同意關注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特別是甲烷的排放問題。他又說,美中官員將在幾個星期內再次會面。

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19日上午在北京會見訪華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

韓正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中美合作的重要方面,要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共識,遵循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為中美各領域交流合作,創造良好環境。

韓正又說,氣候變化事關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方願意與美方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充分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尋求最大公約數,推動巴黎氣候協定深入落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作出新貢獻。

德國之聲19日報導,但從中國官媒新華社7月16日評論稱,「中美合作要想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雙邊關係視為一個整體」。想在雙邊關係中尋求與中國的合作、競爭以及對中國的壓制分門別類、割裂開來,在實踐中是根本不現實的,也是北京無法接受的。

因此,德國之聲認為對北京而言,能否接受氣候變化外交議題分開處理,要打上一個問號。

甚至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美中合作也存在挑戰。

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到訪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

李強7月18日會見到訪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時表示,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任務艱巨,需要包括中美在內的各國加強協調、凝聚共識、抓緊行動,最大程度形成應對氣變的合力。他說,要踐行多邊主義、承擔各自責任,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帶頭減排,發展中國家要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希望中美雙方繼續秉持合作精神,尊重彼此核心關切,通過充分溝通求同存異,推動多邊氣候治理進程,確保《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李強又說,雙方要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早日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克里訪華期間,習近平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談到氣候變化,指要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強調中國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減排,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絕不受他人左右」。

克里回應時表示,美方不會向任何人發號施令,強調美方只是遵循科學,沒有政治或意識形態。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吳嵐(Jennifer Turner)分析,習近平的一席話代表北京當局會主導如何以及何時應對氣候變遷問題,換言之,美中的氣候對話可能需要再一些時日才能有實質意義,美中不會立刻回到過往高度合作的關係。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日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中國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是氣候治理的行動派。中國貢獻了本世紀以來全球25%的新增綠化面積,率先在全球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

毛寧又說,中國是全球環境治理的引領者,推動全面平衡有效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同時盡己所能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援和幫助,為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將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攜手各國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