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727天:烏軍人力不足輪調困難成課題,仍缺乏喪命人數確切統計,俄羅斯繞避西方制裁有成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圖為烏克蘭軍人。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2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727天。

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俄羅斯國防部21日發布影片,顯示已消失近2個月的俄國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前往烏克蘭前線表揚佔領阿夫迪夫卡有功官兵,並討論進佔阿夫迪夫卡之後的下一步行動。這是格拉西莫夫自去年12月底以來首次公開露面。美國媒體上月披露,格拉西莫夫在前往克里米亞督戰時,遭烏克蘭空襲身亡,克里姆林宮對此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現在才公布畫面闢謠。(路透)

2024年2月22最新進展:

♦G20外長峰會在裡約熱內盧舉行,全球衝突是這次會議上的重要議題。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獄中猝逝也可能得到大量討論。柏林智庫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0%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還有機會戰勝俄羅斯。

♦在中國的專業技術填補了西方公司留下的技術和後勤空白後,受到美國制裁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項目即將出口第一批貨物。這批貨物表明,儘管西方國家試圖扼殺該項目並削弱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雄心,但俄羅斯仍能夠在北京的幫助下加強俄羅斯能源工業。

♦跨大西洋安全合作的年度重大會議-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於18日的周日拉下帷幕,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支持”。也就是在這個周末當中,由於缺乏西方彈藥,烏克蘭軍隊從阿夫季夫卡撤軍。 西方國家可說面臨烏克蘭戰爭的“死胡同”。

♦烏克蘭前線戰況艱困,北歐國家丹麥與瑞典紛紛祭出支援計畫,輸送更多作戰彈藥與資源到烏克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屆滿2周年,調查顯示,有37%認為俄烏衝突終將以妥協的方式解決。示意圖。(歐新社)

烏戰膠著 烏情報:俄無實力拿下烏東

烏俄戰爭持續至今將滿兩年,烏軍日前撤出堅守四個月的烏東戰略城市阿夫迪夫卡,華爾街日報廿一日報導指出,俄軍奪下這座戰略城市,是戰爭勢頭轉變的一個明顯跡象,烏國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局長布達諾夫坦言烏軍處境艱困,但是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問題,將難以達成戰略目標。另外,歐盟廿一日通過烏俄戰爭新一輪制裁案,對象包括三家中國企業,以及北韓國防部長姜順南。

布達諾夫在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中指出,俄羅斯職業軍隊在入侵烏國第一年就已大多被摧毀,這意味著現在俄國是將未經訓練的徵募兵送上戰場進行自殺性的攻擊;此外,俄軍的大砲砲彈消耗量大過其生產速度,部署的戰車也多半是庫存品或者整修後的老舊坦克,這幾週對烏國的飛彈攻擊也因庫存降低已見減少。他說,因此,俄軍將難以達成在今年拿下烏東頓內茨克、盧甘斯克全境的主要戰略目標,「他們沒有這樣的實力」。

控俄以假資訊圖暗殺烏政要

西方官員和分析家認為,布達諾夫的解讀,是對烏國而言今年戰事的最佳情況,若烏國能以智取打一場防禦戰,消耗俄國軍力,同時重建自己的戰力,就有可能在二○二五年發動另一次反攻,對付已被削弱的對手。

布達諾夫也指控莫斯科近期啟動一項結合假資訊和暗殺烏國政要的計畫,企圖在烏國社會和部隊挑起騷亂。他舉例,俄國日前指稱,法國總統馬克宏因擔心遭暗殺而取消上週訪問基輔的計畫,大約同時網路上流傳一段以「深偽」手法捏造的影片,宣稱法國國營媒體也報導馬克宏擔心在基輔遭暗殺,「這是俄國一套大陰謀的所有元素」,預期俄方會繼續升高這項行動,在春季時搭配強力軍事攻擊。

俄國總統普廷廿日向國防部長紹伊古道賀拿下阿夫迪夫卡,同時要求繼續推進、鞏固戰果。烏軍廿日指出,戰事將近兩年以來,俄軍傷亡人數估計已超過四十萬五千人;總統澤倫斯基說,若外國延宕援助,將使前線戰事十分困難,為俄軍開啟得利機會。

俄烏戰爭打第3年 烏軍人力不足輪調困難成課題

俄羅斯2022年2月底全面入侵烏克蘭時,札董澤夫(Ivan Zadontsev)第一時間加入烏軍報國;如今戰爭即將邁入第3個年頭,他已疲憊不堪。

隸屬第24個別突襲營的札董澤夫告訴法新社:「我現在只有憤怒,這是能打多久?」27歲的他說:「我們都累了,都希望稍作休息。拜託了,讓我們輪調一下。」

烏克蘭目前需要更多軍力來抵抗俄羅斯攻勢,因此無論是戰爭疲勞還是派兵接防的呼聲,對軍事領導層來說都是兩難。

他們幾乎毫無轉圜空間,一方面募兵成效低落,二方面動員令面臨政治上的風險。

2022年底時,烏克蘭在戰事上獲得一定的成就,原本想乘勝追擊,但2023年的反攻行動卻未能突破俄國防線,戰事因此陷入僵局,澆熄了有意入伍民眾的熱情。

美國國會內鬨導致對烏軍援卡關,西方國家的支持度逐漸失穩,同樣對烏國士氣造成影響。

基輔社會學國際研究所(KIIS)的葛魯瑞茨基(Anton Grushetsky)說:「當我們有強而有力的後援,烏克蘭人都準備好戰死沙場。」他說:「但如果他們知道沒有武器可以拿來打仗,真的會洩氣。」

烏國政府一連串腐敗新聞,以及烏軍官僚的惡名,更進一步打消民眾入伍意願。

4個星期前開始從軍報名作業的史派林(Yevgen Spirin)說,他原本以為軍方會立即把他拉入軍隊,沒想到「一下子是在這裡簽名,一下子在這裡蓋章」。他說,很難跟「沒有經歷過蘇聯的外國人解釋這一切」。

不過,或許不久之後,要不要入伍可能就由不得烏克蘭民眾作主。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去年12月表示,需要再徵召最多50萬名的軍人。

一個有政府撐腰的法案目前正在國會跑程序,尋求因應增加部隊人數以及提供戰場軍人更好接防方案所面臨的各項挑戰。

法案提議包括設定36個月的服役上限,同時也將可被動員執行戰鬥勤務的年齡從27歲下修為25歲。

從戰爭爆發就從軍的札董澤夫希望,所有烏克蘭人能明白,把軍隊人員補齊補滿的迫切性。他說:「我們是為全國打仗,為我們的獨立而戰。」

他說:「如果我們停止抗戰,我們就將再一次被占領。」

俄烏鏖戰將滿2年 仍缺乏喪命人數確切統計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即將滿兩年,估計這場戰爭造成多達數十萬人喪命,但確切數字不明,因為俄烏雙方都不願公布己方損失,俄國還隱瞞俄軍占領區的平民死亡人數。

法新社報導,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開始侵略烏克蘭以來,官方統計的平民死亡人數並不可信,因為獨立單位無法進入俄國占領的烏克蘭領土進行統計。

烏克蘭2023年6月表示,當局只能記錄到1萬368名確定找到遺體的平民已死亡。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幕僚長的首席助理蓋夫瑞克(Oleg Gavrych)說:「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死亡)人數達5倍之多,大約5萬人喪命。」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也承認,實際死亡人數遠比其先前證實約1萬名平民要多。

烏克蘭當局認為,光是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2022年2月到5月遭圍困時,就至少有2萬5000人死亡,其中許多被埋在萬人塚。這座城市迄今仍在俄國控制之下。

其他幾乎全毀的城鎮則從未做過確切統計,例如巴赫姆特(Bakhmut)。

俄烏雙方都對軍事損失秘而不宣,同時一再聲稱重創對手,卻未出示證據。

烏克蘭軍方今天估計,自開戰以來,烏軍已造成超過40萬5000名俄軍傷亡。

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2023年12月曾說,俄軍已造成38萬3000名烏軍傷亡。

由於缺乏交戰雙方的可靠統計,烏克蘭的盟國自行彙整估計數字。

「紐約時報」2023年8月引述美國官員說法報導,約有7萬名烏軍陣亡,10萬到12萬人受傷。

美國官員估計俄方有12萬人喪命,17萬到18萬人受傷。

負責武裝部隊事務的英國國防副大臣哈佩(James Heappey)在今年1月29日寫給國會的書面回覆中,估計俄方傷亡超過35萬人。

路透社:伊朗向俄羅斯提供數百枚導彈。(shutterstock)

國際反應:

歐盟制裁3中企、北韓防長

歐盟廿一日通過開戰以來第十三輪制裁方案,對象是約兩百名以俄國為主的官員和實體,但是當中有三家涉及提供俄國敏感軍事技術的中國企業。法新社報導,這是歐盟為烏俄戰爭首次對在中國的中企開鍘。另外,北韓國防部長姜順南也遭歐盟凍結資產和禁發簽證。

G20外長峰會重要議題:烏克蘭戰爭和納瓦爾尼之死 俄羅斯外長尷尬聽訓

G20外長峰會在裡約熱內盧舉行,全球衝突是這次會議上的重要議題。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獄中猝逝也可能得到大量討論。然而,各國外長也當著俄外長拉夫羅夫的面,直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惡行。

G20外長峰會於周三(2月21日)在裡約熱內盧舉行,全球衝突是這次會議上的重要議題。

雖然會議將討論以哈戰爭,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是重要議題。此次會議距離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對其鄰國發動進攻整整兩年。

此外,巴西今年輪值G20主席,巴西外長維艾拉(Mauro Vieira)將沒有阻止血腥戰爭衝突的責任,歸咎於聯合國及其他跨國事務組織並沒有發揮效果。

維艾拉表示,這些跨國事務組織並不具備停止衝突和戰爭的能力,從聯合國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令人無法接受的癱瘓就可看出端倪。

維艾拉強調,正是此「不作為」的狀態,導致了無數的無辜生命不斷喪失。

在左派總統盧拉的領導下,巴西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了溫和路線。巴西和俄羅斯都屬於”金磚四國”中的發展中國家。

盧拉早些時候曾表示,烏克蘭渴望加入北約引發戰爭,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俄羅斯的入侵也難辭其咎。

巴西在這一問題上的溫和立場可能會對本次G20會議的討論產生影響。盧拉多次主張通過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

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David Cameron)除提及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死訊外,更當面痛批「俄羅斯必須為其侵略暴行付出代價」,另美國、澳洲、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法國和挪威外交部長皆做出類似的指控和評論。

根據挪威外交部長艾德(Espen Barth Eide)向媒體透露,外長會議主題圍繞烏克蘭及加薩戰事,但拉夫羅夫在會議上冷靜稱各國外長對烏克蘭所發生的事實「有所誤解」,而拉夫羅夫會後並未接受媒體訪問。

在此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抵達會議前曾先會見巴西總統盧拉(Luiz Ignacio Lula da Silva),表達美國對巴西倡議加強「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支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將出席峰會。去年9月於新德里舉行的上屆G20峰會期間,布林肯和拉夫羅夫曾有過短暫交談。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最近在監獄中猝逝也可能會在峰會上得到大量討論。

俄烏戰爭將屆2週年 僅10%歐洲人相信烏克蘭終獲勝

(圖取自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網頁ecfr.eu)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屆滿2週年之際,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今天發布的調查顯示,僅有10%的歐洲人相信烏克蘭可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

法新社報導,歐洲外交關係協會上個月針對12個歐洲聯盟(EU)國家進行調查,平均有20%的受訪者相信俄羅斯可能獲勝,有37%認為俄烏衝突終將以妥協的方式解決。

上述歐洲國家看法各不相同,波蘭、瑞典及葡萄牙受訪者最為樂觀,有17%認為烏克蘭終將獲勝,匈牙利和希臘受訪者則最不樂觀。

根據這份調查,31%的受訪者表示,歐洲應支持烏克蘭奪回被俄羅斯攻占的領土,但有41%指出,歐洲應推動烏克蘭當局與俄國展開談判。

路透社:伊朗向俄羅斯提供數百枚導彈

路透社引述六名消息人士報道,伊朗向俄羅斯提供大量強大的地對地導彈。

報道指,伊朗提供約400枚導彈,當中多枚射程達到300至700公里。

伊朗和俄羅斯的國防部門都拒絕回應。

報道引述伊朗的消息人士指出,去年底雙方的軍事和安全官員,在德黑蘭和莫斯科舉行會議,達成協議後,武器在一月初開始付運,至少已運送四批導彈,未來幾星期還有更多。

部分導彈透過裏海用船運往俄羅斯,其他則透過飛機運輸。

五角大廈未有就報道發表評論。

烏克蘭軍方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基輔沒有記錄到俄軍使用伊朗的導彈。

烏克蘭前國防部長扎戈羅德紐克表示,美國國會推遲華府軍事援助烏克蘭的計畫,導致烏軍缺乏彈藥和其他物資,同一時間莫斯科就積極補充武器庫存。

俄羅斯繞避西方制裁有成 中國遭指是幫手

作者:小山

據金融時報今天報道稱,隨着新一批發貨臨近,俄羅斯肯定挫敗了西方對天然氣項目的制裁。

美國於 11 月對北極液化天然氣 2 號項目實施直接制裁,實際上阻止其盟友在該項目投產時購買該項目的天然氣。 此前,即莫斯科全面入侵烏克蘭兩個月後,歐盟於 2022 年 4 月禁止向俄羅斯轉讓液化天然氣相關技術。

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是俄羅斯能源戰略的關鍵,該項目的潛在成功可能會引發對類似計畫的進一步投資。 這也表明中國作為俄羅斯主要設備供應商和最大液化天然氣買家的作用日益增強。

北極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項目專家本·塞利格曼說,“就建設而言,我認為制裁沒有起到作用。” 他說,俄羅斯“只需稍作修改就能完成第一條生產線,他們也有第二條生產線的解決方案”。

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位於西伯利亞北部的格丹半島,為亞洲和歐洲市場提供服務。 該項目由俄羅斯私人集團Novatek持有多數股權,法國TotalEnergies、兩家中國公司和一家日本合資企業各持有10%的股份。

由於輸往歐洲的管道出口減少,超冷燃料對克里姆林宮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曾在諾瓦泰克位於西伯利亞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工作的液化天然氣運營專家 Mehdy Touil 表示,在歐盟針對液化天然氣技術轉讓實施制裁後,一個關鍵的障礙是採購用於液化天然氣和為現場供電的渦輪機。

據一位證實多家媒體報道的消息人士透露,在一家美國公司退出為所有三列列車提供 21 台渦輪機的合同後,哈爾濱廣漢燃氣輪機公司介入提供首列列車運行所需的剩餘渦輪機。 另外,哈爾濱市政府去年 12 月表示,哈爾濱廣漢的母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向一家“俄羅斯公司”出售了 20 台渦輪機。

一位前俄羅斯石化公司高管表示,“當然,中國渦輪機不如德國或法國渦輪機”,但它們是“可以接受的替代品”。

去年成為俄羅斯液化天然氣最大進口國後,北京有動力支持俄羅斯此類項目。 專家說:“中國的支持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諾瓦泰克文件顯示,第一座和第二座液化天然氣工廠的大部分工程由五家中國公司負責製造。

數據公司Kpler的數據顯示,自歐盟實施制裁以來,從中國船廠到摩爾曼斯克西北部地區港口的航線已達12次。 專家表示,大多數可能已經交付了組裝在浮動結構上的設備,然後拖到格丹。 他們補充說,第二條生產線可能會在年底前開始生產。

專門報道北極的《高北新聞》雜誌記者馬爾特·洪珀特表示:“西方公司被迫退出,但中國公司可以介入。 它顯示了中國的影響力以及可以提供多少替代技術​​。”

隨着西方削減供應,中國已成為俄羅斯硬件、電子產品和其他商品的重要來源。 貿易數據顯示,2023年該國對俄羅斯的出口較上年增長47%,達到1110億美元。

雖然制裁未能阻止該項目的開發,但專家認為,制裁可能會更成功地阻止銷售。

而且西方盟友還將不得不找到“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限制俄羅斯的旗艦液化天然氣項目。

分析:

DW:為什麼西方制裁沒能阻止普京?

在過去兩年裡,西方試圖通過制裁打擊俄羅斯經濟,從而結束這場侵略戰爭。然而在戰爭即將兩周年之際,這一目標顯然未能實現。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取得了多大成果?為什麼沒能阻止普丁的戰爭野心?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近兩年時間。在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後,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金融體系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包括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的海外資產、將該國排除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等。

面對這些一度被稱為「金融核彈」的制裁措施,俄羅斯雖然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並沒有崩潰。而在制裁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方面,歐盟行動遲緩,這主要是因為歐盟當時對俄羅斯能源過於依賴。這就導致戰爭爆發的第一年,俄羅斯仍然憑借能源大賺特賺。

此後,歐盟決定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產品實施禁運,並且採取了給俄羅斯石油設定價格上限的方法。來自歐盟或七國集團的公司可以為俄羅斯石油過境提供保險等服務,但前提是必須證明相關交易價格不超過每桶60美元–這遠遠低於當時的全球平均價格。

俄羅斯是如何繞開石油「限價令」的?

在剛開始推行的前幾個月裡,它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23年前6個月裡,俄羅斯的石油銷售所得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47%。

但同時,俄羅斯也在想辦法繞開制裁,其中一個途徑就是所謂的「影子艦隊」。基輔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希爾根斯托克(Benjamin Hilgenstock)指出,影子艦隊本質上意味著俄羅斯有能力使用不屬於七國集團或者歐盟實體的船隻,並且這些船隻沒有在這些司法管轄區的公司投保。這種情況下,限價令就不適用了。

俄羅斯擁有數以百計的運油船,雖然多數老舊落後,但卻可以在世界各地運輸石油而不受限價令的約束。 這些船隻通常具有複雜的所有權結構,很多根本沒有進行適當的投保,而且採用各種方法躲避偵察,比如發射虛假的位置訊號來聲東擊西。

除了影子艦隊外,所謂的證書造假現象也是一大問題,也就是偽造文件來欺騙七國集團的運輸公司,讓他們以為相關貨物符合限價令,但實際交易價格卻是高於上限的。

到了2023年下半年,俄羅斯規避制裁的成果已經非常明顯。從7月到10月期間,俄羅斯石油銷售額比前一年多了34%,僅10月這一個月石油銷售就帶來了166億美元收入,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50%,甚至還達到了2022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中、印伸出援手

為石油尋找買家,對於莫斯科而言可謂輕而易舉。其兩個最大的客戶就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大國願意繼續甚至是擴大和莫斯科之間的貿易,這幫助受到制裁的俄羅斯經濟維持了某種程度上的穩定。

中俄領導人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宣稱兩國之間的合作友誼「無上限」。 所以擴大貿易往來對於北京來說是一個順理成章的決定。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中俄關係領域的專家維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對DW說:「我不知道中國支持俄羅斯經濟是不是完全無私的幫助,但我認為中國將其視為加強與俄羅斯經濟聯繫的機會,而這一直是雙邊合作關係中的弱項。」

在石油貿易逐漸增長的同時,中國也成為莫斯科日益重要的科技產品供應國,尤其是半導體。這些所謂的「軍民兩用」技術對於俄羅斯軍工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維什尼克指出,半導體等可以用在一系列的軍用技術產品中,像重型貨車這樣的產品也是戰爭所需要的。

雖然中印不會冒著受到西方制裁的風險,公然向俄羅斯出售武器。但中印擴大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也等於在幫助普丁為戰爭籌錢。

普京的戰爭機器還能撐多久?

如果說在23年的前幾個月,俄羅斯還明顯陷於困境之中的話,那麼至少從外界來看,這種窘迫感現在基本不存在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援究竟還能維持多久。中東地區重新爆發的戰爭衝突,也轉移了國際社會對於烏克蘭的關注度。

莫斯科開始大張旗鼓地增加軍事預算,2024年國防和安全開支將佔到俄羅斯國家財政總預算的40%。

當然,數字不難看,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經濟一片大好。巴黎政治學院的經濟學家古裡耶夫(Sergei Guriev)舉例說:「比如,我在戰爭期間花錢買了一輛坦克,然後下星期坦克就被毀了。這筆開銷沒有對普通俄羅斯人的生活水準產生任何積極影響,但從表面上看,這輛坦克似乎增加了GDP的總價值。」

然而與此同時,如果認為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壓,就一定會威脅到普丁的政權,或者說動搖他的戰爭決心,這樣的想法恐怕也有些天真。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索寧(Konstantin Sonin) 對DW表示:「戰爭開始後,俄羅斯民眾的實際收入水準已經下降,而且幅度相當大,但也還是有下降空間。……人們的生活確實比兩年前要差,但是還沒有惡化到足以引發重大政治變革的程度。」

在很多瞭解俄羅斯的專家看來,再多的經濟困難也無法阻止普丁的戰爭野心。

流亡的俄羅斯經濟學家古裡耶夫認為,只要俄羅斯經濟還沒有徹底被摧毀,普丁就會利用鐵拳統治帶領這個國家在戰爭的深淵裡越走越遠。

經濟學家索寧也表示,戰爭並沒有按照莫斯科的計劃進行,「但我認為他們對於繼續這場戰爭仍然深信不疑 ,他(普丁)會繼續這場戰爭直到最後一口氣」。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