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大會開幕:全球衛生面臨氣候混亂、衝突和新冠病毒等日益嚴峻的挑戰

2024年5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醫師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 (路透社照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8日訊)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開幕。本屆大會為期六天,主題是「一切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大會期間,與會代表將批准世衛組織第14個工作總規劃,這將是世衛組織2025年至2028年的全球衛生戰略,旨在應對氣候變化、老齡化、移民和科技進步等趨勢對健康和福祉的影響。與會代表亦會就「大流行協定」的起草和《國際衛生條例》的修訂等進行審議磋商,並就氣候與衛生、世衛組織在突發衛生事件中的工作、傳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心理健康、婦女健康和世衛組織改革等一系列優先事項作出決定。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紐約透過視訊連線告訴大會,世界正處於困境之中,全球衛生正在遭受「氣候混亂、貧困和不平等加劇以及衝突倍增」的痛苦。

他說,超過2,000萬名兒童錯過了常規疫苗接種,登革熱和其他疾病因全球氣溫上升而增加,光是今年就有20多個國家爆發了霍亂。

他補充說,大量證據表明「健康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他說:「蘇丹和加薩有數百萬人面臨死亡風險——不僅死於子彈和炸彈,還死於得不到治療的傷病。對醫療保健系統的空前攻擊超出了我擔任秘書長期間所看到的任何事情。

他說,「也許我們這個時代對健康的最大的威脅來自不斷變化的氣候。」他還補充說,世衛組織正在「支持各國建立更具氣候韌性和氣候友善的衛生系統」。他說,這包括在一些國家“用太陽能實現衛生設施電氣化”,以幫助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

他補充說:“COVID-19大流行病造成的最大破壞之一在許多國家的常規免疫計劃方面,導致麻疹、白喉、脊髓灰質炎、黃熱病等的爆發,以及疫苗覆蓋率的下降。”

他說,這促使世衛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疫苗聯盟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去年4月聯合啟動了「大追趕」計劃,旨在「將免疫計劃至少恢復到大流行病前的水平」。

譚德塞表示,同時世衛組織緊急醫療隊一直在應對包括加薩在內的全球19個衝突局勢的衛生需求。他說,18個團隊正在加薩北部和南部的各級護理機構開展工作,以提供「創傷穩定、嬰兒分娩、支持疾病爆發的早期預警等等」。

他說,「在蘇丹,一年多的戰鬥使近1500萬人需要衛生援助。」他還補充說,超過四分之三的醫院和近90%的初級保健設施無法運作。

關於烏克蘭戰爭,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繼續支持烏克蘭的衛生系統,“該系統仍然具有韌性,但面臨持續的挑戰”,並指出今年估計將有780萬人需要衛生援助。

他說,「在所有這三場局勢以及其他情況下,我們繼續看到對醫療保健的攻擊。」他說,世衛組織已經核實了在19個國家發生的1500多起針對醫療機構的襲擊事件,這些攻擊事件導致749人死亡,1200多人受傷。

樂觀的前景

展望未來,譚德塞對估計有15億人「預計到2025年將享有更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他說:「實現這一點的方式是透過會員國跨部門努力解決健康不良的根本原因:不潔的空氣、不健康的飲食、不安全的水、污染的環境和危害健康的產品。」

例如,他指出,150個國家的菸草使用正在下降,現在全球吸菸者比兩年前減少了1900萬人。他說,改善營養和健康飲食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採取行動解決肥胖和兒童體重減輕問題,並擴大母乳哺育。

他說,在治療傳染病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例如,他說:「加納、肯亞和馬拉威的200多萬兒童接種了第一劑瘧疾疫苗,使兒童全因死亡率下降了13%。

他說,去年結核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全球超過75%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現在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此外,「我們繼續朝著根除小兒麻痺的目標邁進。 」

世衛組織面臨的一個重大失望是,它未能在本週達成一項關於大流行病的協議來提交世界衛生大會批准。案文草案中尚未解決的關鍵條款包括:在國際突發衛生事件期間全球共享疫苗和藥品的模式。

儘管受到這些影響,譚德塞仍然樂觀地認為,最終將達成協議,以保持世界安全並遏制大流行的威脅。

「有志者事竟成,所以無論結果如何,我還是持樂觀態度的,」 他說。

台灣叩關世衛失利

衛福部長邱泰源(前排左5)、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左4)等立委和官員們26日一同拉起「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布條,參與世衛組織舉行的健走活動。

世界衛生大會今天開議,但再次拒絕把台灣參加大會提案納入議程。台灣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晚表示,行政院強烈遺憾,台灣無法指派代表參加WHA,「不僅是台灣的損失,更是世界的損失」。

世衛大會今天開議,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的提案再度被拒絕排入議程,連續8年被排除在全球公共衛生政策的最高決策場合外。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在日內瓦舉行晚會,出席的友邦代表、台灣政界、僑民、學生等團體雖然對世衛決定感到失望,但也表達再接再勵精神,明年繼續闖關。

台灣衛福部長邱泰源邀請在場民眾與政府一起再為台灣入會集思廣益、發揮創意尋找突破方法。

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特地請民進黨立委王正旭、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與他一同在台上致詞,「我們出來就是一致的,一起上台,一起下台」,展現國會團結對外。

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勞德巴赫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公開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呼籲全球運用台灣的專業知識來應對未來挑戰。

在世衛大會演說中,勞德巴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需要減少官僚主義,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利用每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台灣的專業知識,來應對我們眼前的挑戰。」

他強調,世界正面臨包括氣候變遷、新流行病、抗生素抗藥性及生物恐怖主義在內的多重威脅,因此修訂國際衛生條例和增強世衛組織彈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下午世衛大會議程開始不久,則透過「二對二辯論」形式,由正反雙方各兩國代表發表對台灣入會案的看法。

中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大使陳旭主張聯合國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第25.1號決議確認中方的「一個中國原則」,他說「近年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對此拒不承認,導致台灣參加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
巴基斯坦駐日內瓦辦事處副大使梅德(Zaman Mehd)呼應中國立場,宣稱前述兩個決議反映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世衛處理此議題的法律基礎,並與中國同聲指責台灣議題分散世衛大會處理重要公共衛生議題的精力。

為台灣發聲的貝里斯健康福祉部部長柏納(Kevin Bernard)表示,「雖然台灣成就斐然,但來自中國的壓力不公正地自2017年排除台灣」,違反WHO願景以及本年度WHA主題「全民均健,全為健康」。

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健康福祉及環境部部長普林斯(St. Clair Prince)則指出,台灣具有強健衛生體系、已達成全民健康覆蓋,並有效因應非傳染性疾病等衛生挑戰,「但這些成就從未出現在WHO的網站與資訊中,因為WHO並不承認台灣有聲音」。

他強調,台灣多次在疫情爆發前預先察覺並提出警告,「世衛組織正抹去國際社會與有經驗與成功公衛夥伴合作的機會」。

4國代表發言後,WHA主席最終仍裁定「不將台灣議題納入本屆大會議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