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政治因素挑戰, 陳茂波:政府財政狀況非常穩健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4日訊)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戰在於政治因素。

李家超出席「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時說,很多人談國際金融中心只是很狹隘地談股票買賣,原因是過去兩年本港恆生指數下降大約3分1,但最近已經反彈約兩成。他強調國際金融中心,還包括是否容易幫助國際融資、銀行活躍程度、保險密度、貨幣流動等,其中香港發債水平亞洲第一,世界百強銀行有75%在港營運,本港保險密度全球第一,香港佔人民幣離岸交易8成,從各方面看,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很穩固。

李家超又指出,很多時只談國際航運中心的集裝箱量,這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本港排名在世界10名以內,但更重要是從航運創造的價值去看,本港船舶註冊排名全球第4,有助提升經營者收入,包括律師、會計、融資等增值服務,效率方面名列前茅,香港亦是4個世界航運仲裁中心之一,因此對本港競爭力有信心。

另外,李家超表示,香港與新加坡有合作的角色,形容屬建設性的競爭對手,認為對兩個地方都有好處,但不應該比較太多,因為雙方扮演的角色不同。

他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大的挑戰不是經濟和金融方面,而是政治因素。

他舉例說,曾經聽過有資金在不問價的情況下盡快撤離香港,形容這是一種「政治姿態」,而非出於經濟原因。

但他說,明智的投資者知道長期投資會有起伏,政治對市場的不當影響不會持續太久。

李家超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還包括國際融資、銀行活躍度、保險密度、貨幣流動等,而香港的發債水平在亞洲位居第一、世界百強銀行有75%在港營運、保險密度全球第一、占人民幣離岸交易8成,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很穩固。

連年赤字 陳茂波:政府財政狀況非常穩健

儘管港府自2019年的財政年度起多數出現赤字,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天說,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穩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表示,政府正積極舉辦很多盛事活動,全年合計超過200項,可帶來更多旅客和消費,有望帶來最多逾100億元的經濟貢獻。

他表示,受惠內地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今年頭幾個月的訪港旅客大增,消費有溫和增長,加上利率有望下降及本港陸續恢復更多國際航班,對經濟展望有信心,估計今年經濟增長介乎約2.5%到3.5%左右,目前本港通脹及失業率低,形容總體社會表現平穩。

陳茂波重申,特區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穩健,雖然過去兩、三年出現赤字,但全球普遍在疫情後都通過赤字預算推動經濟增長,香港目前仍有7000多億元財政儲備,相當約一年政府開支,形容情況穩定。

他指出,目前政府借貸比率很低,只有約5%,未來幾年計劃透過發債推動北部都會區等發展計劃,預計5年後的借貸佔生產總值約13%左右,仍屬健康水平。

另外,陳茂波提到,正透過不同計劃吸引人才來港,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在過去大約一年半,合共收到超過30萬宗申請,當中逾18萬宗獲批,逾12萬人已到港,認為對支援創科發展十分重要。他表示,透過高才通來港的申請人一般比較年輕,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2019至2024年之間,港府財政除了2021至22年出現少許盈餘外,其餘年度都是赤字;疫情3年間,港府動用大量公帑資助中小企業及個人度過難關,赤字更為擴大。

香港當局的財政預算歷來保守,量入為出,少有出現赤字,因此,近幾年的赤字預算明顯引來民眾的不安和擔憂。

丘應樺稱經濟復蘇處正軌 開發新市場抗衡地緣政治等問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說美國最近維持利率不變,高利率及地緣政治為香港帶來很大挑戰,但香港整體經濟正在復蘇,首季增長好過預期,出口及旅客數字持續改善,加上地緣政治問題有望隨著英美大選過後緩和,預料今年本港能保持2.5%至3.5%左右的經濟增長,強調復蘇步伐仍處於正軌。

丘應樺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提到,未來會重視開發更多新市場,包括中東、中亞、中歐、東歐及非洲等,現有市場則保持高度發展,以抗衡地緣政治、供應鏈及通脹等問題。

丘應樺正計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及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增設經貿辦事處,並計劃在埃及和土耳其開設顧問辦公室,引進北非及中東具備高潛力的基金和企業來港投資及發展。

他提到截至上月,引進辦已成功引進近50家企業來港;至於投資推廣署上季亦協助近200家企業在香港落戶,按年增長40%,目前在港發展的企業來自內地、美國、英國及新加坡等,直接投資額達616億元,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丘應樺說香港正積極鞏固 8大中心定位,包括與多個經濟體簽訂投資及貿易協定,擴大雙邊投資者流動和鞏固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他表示,雖然目前本港的海運業務面對困難,但特區政府已經提出發展藍圖,研究如何配合大灣區發展;加上本港的航空貨運仍位居全球首位,相信隨著本港運力逐步恢復,香港仍能保持航運樞紐的地位。

孫東稱創科研發開支將穩增 配合中下游企業建完整生態圈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說,去年本港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首次超過1%,未來將穩步增加。他表示,投資創科不能單靠政府,亦要配合中游的成果轉化、及下游的產業發展,深圳及廣州的科研投入大部分來自業界,香港亦要配合中下游的企業,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以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

孫東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表示,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首3座大樓可於今年底起,陸續落成,會與深圳及中央的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商討河套的發展方向,強調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要仔細商討規劃及發展形式,他相信河套香港園區的具體規劃將於今年底公布。

對於有香港的載荷專家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孫東說會緊密配合國家開展的各項工作,載荷專家很快會到內地接受培訓,會盡量解決相關人士的一切生活、工作上的難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