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曾藝敏返鄉創業建新家庭農場 結出百千萬工程“致富果”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廣州訊(記者:左軍  吳汝燕 覃騫   攝影記者:陳桂明 李峰)6月13日清晨6點,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龍崗村的果度農場,創始人曾藝敏早早來到這裏,忙著為1500畝的黃皮果樹做檢查,他期望這片果樹在今年夏天有個好收成。

(果度農場創始人曾藝敏)

曾藝敏學的是畜牧水產,作為龍崗村土生土長的村民,他對養育他的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龍崗村有30年的黃皮種植歷史,每家都有種黃皮”。曾藝敏說,2017年他萌生創辦農場的想法,並回村將閒置荒地承包下來。如今,他創辦的果度農場已經走出集水果種植、養殖、農業科普、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新型家庭農場獨特發展路徑,並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鄉村夢 打造屬於自己的農場

學畜牧水產但卻搞起種植,聽起來反差很大。實際上,曾藝敏決定回村大展拳腳時,卻收到村民反對的聲音。

雖然龍崗村有30多年的黃皮種植歷史,但村民還是以種植為主,果實品質和銷路還有提升空間,也沒有人系統的把黃皮種植技術統領起來。當時我們回村的時候,面對近200多畝無人管理的荒地,開荒拓土,從零做起。

在他的帶動下,通過改造黃皮種植技術,村民每年的收入能多增加一萬多元。而為了實現美麗鄉村田園夢,曾藝敏以有機產品、無公害蔬菜、無公害水果等種植為主,讓田園變公園、鄉村變景區,勾畫出農業文旅融合的新風景。

 

新變化 化身黃皮種植專家

(果度農場種植的黃皮) 

七年前,當曾藝敏決定回村發展農場時,便開始學習黃皮相關的種植技術,並培養出一批黃皮種植技術團隊,不斷為村民提供幫助。

過去龍崗村村民種植的黃皮樹過高,導致採摘不方便,且掛果品質不算上乘。曾藝敏及其技術團隊將黃皮種植進行改良,將黃皮樹的高度進行矮化處理,並通過無人機進行施肥等,通過系統化的管理,其種植的黃皮裂果率降低至0.5%,糖度提升10%,龍崗村黃皮的產量也從每畝1000斤提升至每畝1500-1800斤,村民收入也不斷提高。

(龍崗黃皮文化節)

為了不斷提高黃皮種植技術,曾藝敏還聯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實踐教育基地,每月為村民進行2-3場的黃皮種植科普培訓。現在,龍崗村已經舉辦了七屆的黃皮文化節,“龍崗黃皮”也已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

 

新挑戰 發展標杆家庭農場

(果度農場一角)

“現在我們的農場不僅種植黃皮,市民來農場還能採摘水果、圍爐煮茶、露營……”曾藝敏自豪的介紹農場。

與傳統的農場不同,果度農場目前已經建立起黃皮、荔枝、龍眼、番石榴等鐘落潭特色水果產品區域,實現了種植技術的標準化、產業化。同時曾藝敏還帶領團隊探索出“特色果蔬+文旅觀光”的新路線,荒地變為寶地,果度農場也發展成為集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和旅遊度假結合的綜合性農業休閒農場,並成為白雲區鄉村旅遊的熱門打卡勝地。

展望未來,曾藝敏說,將不斷提高黃皮種植技術和農場服務水準,並將不斷嘗試其他文旅業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