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陷“恒大危機” “四大”在華業務料變局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普華永道作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代表,曾是規範化的代名詞,但如今卻因深陷恒大財務造假事件經歷信任危機,這甚至引發市場對審計機構出具的大量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真實性產生疑問。

中國新聞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就此刊發文章《普華永道引發“看門人”危機》。

2023年8月,中國證監會對恒大地產涉嫌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今年5月底,證監會的處罰正式落地。恒大地產最終被處以41.75億元(人民幣,下同)罰款,實控人許家印被給予警告和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被處罰款4700萬元。

普華永道與恒大淵源頗深。其在香港的成員所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自中國恒大2009年在港上市一直擔任其審計機構。羅兵咸永道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也就是認定其財務報表不存在問題。

其在中國內地的成員所普華永道中天,作為審計機構參與恒大地產相關債券發行。恒大地產連續兩年大比例虛增收入卻未被審計機構發現,這是普華永道內部多個環節“失控”的結果。

香港與內地監管機構對普華永道的處罰仍懸而未決,罰金自然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此外,“停業”可能是對於普華永道而言影響更為深遠的處罰。

普華永道近期頻頻遭遇內地公司解約。除了眾多央企,近兩個月,已有粵電力A、青島港、青島啤酒、上海醫藥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佈不再聘任普華永道。其中既有到期輪換因素,亦有普華永道身陷恒大財務造假因素。

這些普華永道流失的訂單最有可能流向另外“三大”。

據中國註册會計師協會披露數據顯示,2022年普華永道、安永、德勤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本身業務收入分別為7.92億元、6.65億元、5.15億元和5.12億元。

據記者瞭解,普華永道之外的“三大”,都在推進有針對性的招聘與客戶拓展計劃。有相關人士向記者直言:“我們已經給每位合作人定下任務,每人都要從普華永道手中搶到客戶,希望能多分到些蛋糕。”

一位審計師表示,其實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都比較抵觸“開荒”。中國石油、中國中鐵重新聘任畢馬威、德勤,因為這兩家公司均因到期輪換才與普華永道簽約,而重新選擇此前合作的會所可以直接調閱此前的底稿,節省大量成本。這種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合作多年的情況也被認為是風險的誘因。

按照2023年5月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共同印發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規定,國有企業連續聘任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超過8年,最長的連續聘任期限不得超過10年。

2023年,財政部組織各地財政廳(局)對2161家會計師事務所開展檢查,同比增長16.56%,對197家會計師事務所、509名註册會計師作出行政處罰,同比分別增長13.22%、21.77%。其中,9家會計師事務所被吊銷執業許可,49家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經營業務。同時,超過200家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

在當下嚴格監管中介機構的背景下,監管部門無疑希望會計師事務所回歸“看門人”的角色。(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