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間知名瑜伽店關停 預付費“被跑路”現象引熱議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近日,知名連鎖瑜伽機構卡莫瑜伽宣告永久閉店。這是繼去年2月梵音瑜伽關停後,北京又一家大型門店關閉。

“無限的失落和憤怒又來了一次。”身為梵音4年會員的消費者何毅,去年損失了2萬多元人民幣儲值。這次卡莫閉店,預付儲值的資金,因店家“跑路”而無法追回,她又損失了一張月卡的金額。

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文章指出,行業主流的預付費模式存在潛在風險。從上海的Mysoul瑜伽館、梵音瑜伽,華南地區的梵羽瑜伽,再到如今的卡莫瑜伽,自2023年以來,已經有多個頭部連鎖瑜伽品牌閉店。

該文章指出,“遭遇閉店”的消費者還可能面臨接受餘額接轉方案“二次消費”、會員個人身份信息遭遇洩露等問題。且預付費模式除在健身門店,還普遍存在於零售、住宿、餐飲、出行、理髮、美容等領域。

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關於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下稱《解釋》),明確了經營者“欺詐”消費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情形。其中包括“收取預付款後,終止經營,既不按照約定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又惡意逃避消費者申請退款”“隱瞞計劃終止經營或者不能正常經營的事實,誘導消費者支付預付款”等。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常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解釋》的核心要義在於納入了與經營者發生法律關係的各方責任主體。“祗追經營者一方,資金可能追不回來;納入多方責任主體後,可以反向推動全社會的共同監督。”

常青還說,“預付費模式當下不應被一概否定。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大規模違約出現前,進行有效果的、良性的事前和事中監管。”

“監管的核心邏輯,一是資金監管,二是合同和法律保障。”北京市石景山區預付監管平台政務業務總監程曉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資金監管是破局的關鍵。

據程曉磊介紹,自2019年起,北京市石景山區便開始探索對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台的屬地化管理。

這一做法要求商戶入駐平台備案、開設賬戶存管資金,消費者可以通過小程序購買已備案企業的預付費產品和服務,在預付式交易發生後,合同規範、賬戶資金、交易證據等均會通過平台受到政府與銀行監管。

“正在研究開發事前的風險預警機制”,程曉磊表示,平台擬綜合企業的法人變更、註册資金變化、經營地址合同期、商場交租情況、企業行政訴訟處罰、司法投訴等信息構建風控模型,盡可能提前預警並採取風控措施。

多位受訪人士也提醒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發生前查詢企業的資信、備案情況,合同簽署過程中關注服務內容與期限、退卡要求和違約金比例、格式條款合理性等內容,以及採用規範的付款交易方式。”(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