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漢學家)埃及漢學家大海:從黃河到尼羅河,中埃文明交融新觀察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從黃河到尼羅河,中埃文明交融新觀察

——專訪埃及漢學家大海

作者 秦詩言

滔滔黃河水,悠悠尼羅河,兩條“母親河”孕育了世界上兩大燦爛的文明。中國和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交流始于古代絲綢之路,且延續至今。近年來,中國和埃及不斷創新交流合作形式,積極推動兩大文明古國越走越近。

埃及漢學家、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大海(Hassan Ragab)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埃中文明互鑒是富有歷史淵源而又充滿時代價值的美好故事。埃中相互交流、相互啟迪,不僅豐富了各自文明的內涵,也為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越來越多外國人對中國感興趣

大海表示,他在埃中之間頻繁往返,每次都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國的變化。近來,他發現中國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方面迅猛發展,“這裡每天都有新的變化,而且人們對新事物總是保持好奇心。”

近年來,中國汽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埃及消費者。目前,在埃及公路上已有時可見到長安、比亞迪和奇瑞等中國品牌的汽車。

大海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像比亞迪等汽車品牌在埃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頗受歡迎。在科技創新方面,他非常佩服中國,認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市場的變化表現出興趣。

同為文明古國,埃中有很多相似之處

埃及和中國同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擁有很多相似的文化特點。“埃及有尼羅河文化,中國有黃河文化;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長城。”大海舉例說。

在文化和文明的協同與延續方面,大海認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從未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衝突,從未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埃及建國後,同樣也未欺負過其他民族,未占領過其它國家的領土。

大海發現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是,中國人懂得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中國幫助非洲發展工業,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目前有優惠性質的貸款,有合作基金,還有專門為非洲中小企業設立的專項貸款,幫助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創造就業、增加稅收,助力改善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經濟結構。

大海說,世界是多元的,中國推崇和平共處的原則,埃中互幫互助和彼此尊重,讓兩國關係走得更深更遠。

藝術交流有助促進埃中友誼

大海認為,中國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方面有以下顯著特徵:第一,中國人很高明,辦事未雨綢繆,不僅有“Plan B”,還有“Plan C”,工作效率高;第二,中國愛好和平,永遠不稱霸、不擴張;第三,中國人獨立自主,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2010年,作為中埃文化合作項目之一,大海負責將中國電視劇《香樟樹》從中文翻譯為阿拉伯文。他回憶,當時每天12小時,連續工作一個月才如期完成工作。幸運的是,《香樟樹》播出後深受埃及觀眾歡迎。

大海認為,埃及人和中國人都善於研究歷史、善於在面臨困境和問題時思索解決的辦法,同時也都注重在文藝作品中傳播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埃及人也期待著更多中國文化精品走入他們的生活。“通過戲劇、電影等藝術形式的交流,不僅可以傳播彼此的價值觀和審美理念,同時還能促進埃中民眾之間的友誼。”

在大海看來,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的電視台如今擁有多種語言,覆蓋非洲、東南亞、南亞、中東、拉美和南太平洋等地區。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受眾通過中國電視台新增語種的社交平台,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他說:“中國軟實力崛起的背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中國向全球展示軟實力,通過會議、媒介等方式,增強影響力,這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種文化底蘊的深度,是一般國家難以比擬的。”

“百分百不支持西方對孔子學院的曲解”

在文化方面,埃及人學習中文熱情高漲,已有25所大學設立中文系,並建成3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它可以幫助外國人瞭解中華文化,增進相互瞭解和友誼。

作為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大海表示,他“百分百不支持西方對孔子學院的曲解。”一些西方人士把孔子學院視為“眼中釘”,捏造其所謂“影響力行動”“干擾學術自由”等莫須有罪名,從政治和經濟層面對孔子學院進行不實的解讀。

大海表示,孔子學院所有教學與文化活動全部公開、透明,教師、教材等方面從未乾涉過學術自由,更不存在所謂“強買強賣”、強推中國文化的事情。

期待埃中聯合考古尋獲更多寶藏

中埃都是文明古國,兩國也都對彼此的古老文明和文化遺產充滿敬仰。隨著中埃文化交流日益緊密,兩國在考古領域也展開多項合作,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兩國考古人員共同努力下,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漸漸呈現于世人面前。大海期待埃中雙方在考古領域深入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今年上海博物館推出的重磅展覽是“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展覽將於7月19日至2025年8月17日在上博人民廣場館展出,展覽時間超過一年,這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國首次和埃及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發現的大展。展覽中逾95%的埃及文物是首次來到亞洲。

大海表示,目前埃及仍有很多文明古跡尚待考察,數字化時代,可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埃中傳統文物展覽注入新的活力,不僅能够藉此還原文物出土的場景、重現消失的文物,還可讓殘缺的文物變得完整、褪色的文物重煥光彩。(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