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962天:歐盟與烏克蘭簽署聯合安全承諾 確保長期支援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962天。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右起)、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共同簽署「聯合安全承諾」,確保歐盟中長期對烏克蘭的軍援不中斷。(歐盟理事會提供)

2024年6月28日最新進展:

美國正就向烏克蘭轉讓以色列愛國者防空系統進行談判

金融時報報道 美國、以色列和烏克蘭正在就向基輔提供多達八套愛國者防空系統進行談判,以大幅提高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空襲的能力。

其做法很可能將愛國者系統首先從以色列運往美國,然後再運送到烏克蘭。

據五位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透露,三國部長和高級官員已經討論了該協議的概要,該協議將標誌着以色列與莫斯科關係的轉變。

這項計畫如果順利實現,將意味着烏克蘭防禦能力的重大改變。烏克蘭目前至少擁有四套由美國和德國提供的愛國者系統。

考慮到莫斯科在敘利亞的影響力,以色列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一直持謹慎態度,但美國官員試圖讓內塔尼亞胡政府相信,俄羅斯與伊朗日益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軍事合作領域的關係,是一個更緊迫的問題。

一位熟悉外交情況的人士表示,除了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討論外,以色列和基輔之間還就愛國者導彈系統的轉移進行了直接會談。美國和烏克蘭政府拒絕發表評論。

以色列今年四月表示,準備開始淘汰其已使用 30 多年之久的八枚愛國者導彈,並用更先進的系統取而代之。

據一位熟悉以色列軍火庫規模的人士透露,至關重要的是,以色列還擁有充足的攔截導彈庫存,而烏克蘭也需要這些導彈來配合這些導彈炮台。

分析人士還表示,以色列舊式攔截導彈的射程比新型 PAC-3 型更遠,彈頭更大。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攔截從前線後方向烏克蘭城市和軍事陣地投擲毀滅性滑翔炸彈的俄羅斯戰鬥機。

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賈斯汀·布朗克表示:“PAC-2 在遠程攔截飛機方面實際上比 PAC-3 更有用,因此它們在烏克蘭肯定會有用。”

前官員和分析人士表示,更大的問題是,儘管莫斯科與伊朗的關係日益密切,但以色列是否準備疏遠其時斷時續的盟友俄羅斯。

以色列此前曾拒絕烏克蘭的防空系統請求。以色列還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允許以色列戰機進入敘利亞領空。

國際反應:

美駐華大使再度發聲,批北京不懂美歐核心價值,誤判中歐關係

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週四(6月27日)在接受彭博社電視採訪的時候指出,中國在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對中歐關係作出了誤判。

「我認為中國作出了誤判,」伯恩斯說,「事實上,我認為,中國人並不理解我們在有關目前世界和平與歐洲自身團結問題上所展現的核心價值。」

伯恩斯說,歐盟現在對中國支持莫斯科的做法持「堅決反對」的立場。伯恩斯是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幾天後前往北京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

他說,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都將中國稱為系統性競爭對手,「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俄烏戰爭在2022年爆發後,中國政府開始向俄羅斯提供外交和經濟支持。北京雖然公開自稱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立場,但是它的實際言行卻證明它站在普丁一邊。中國第三號人物,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在2022年九月訪問俄羅斯的時候就對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Vyacheslav Viktorovich Volodin)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國將在這場戰爭中從各方面對俄羅斯進行「策應」。

在俄烏戰爭進行的兩年多期間,中國加大力度向俄羅斯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持,中俄貿易額從戰前不到1000億美元的水平上急速膨脹,去年超過了2400億美元。中國不僅採購了大量的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為俄羅斯提供了戰爭急需的資金,同時還向俄羅斯運送了大量晶片、電子設備、工具機、無人機和原材料等,為俄羅斯擴大其武器彈藥產能發揮了重大作用。

伯恩斯強調,「中國沒有展現出一個中立國應有的行為。」美國方面向中國高層非常耐心地表達了美方對中國企業向俄羅斯提供可用於戰爭的軍民兩用技術的「擔憂」。

最近幾個月,美國和歐洲的領導人發出警告,中國銀行可能會因支持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而受到製裁,並敦促中國盡快糾正這一做法。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本月稍早呼籲中國不要繼續將歐洲產品轉運給俄羅斯,用於俄烏戰爭。

中國外交部對美歐的指控照例徹底否認,重申中國不向衝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並表示,北京「嚴格控制兩用產品的出口」。

烏克蘭方面在戰爭爆發後為爭取北京及其它主要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作出巨大的努力,但沒有成功。中國、巴西等主要國家領導人一起缺席本月稍早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高峰會。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說,「這是一場生存之戰,」冷戰結束後取得的一項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自由民主的歐洲在沒有任何分歧的情況下團結了起來。」

伯恩斯週三在上海發表談話時嚴厲批評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導彈和其它武器技術是一個“重大錯誤”。

他明確表示,「允許數以千計的中國企業運送大量原料、技術原件、微處理器、硝化纖維素給俄羅斯,增加了俄羅斯在這場殘酷戰爭中的國防工業基礎,這是一個重大錯誤。 」

歐盟與烏克蘭簽署聯合安全承諾 確保長期支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出席歐盟高峰會,並簽署一份聯合安全承諾,確保先前歐盟宣布的中長期軍事援助資金、軍事訓練和軍火產業合作計畫。他也分別與立陶宛、愛沙尼亞簽署安全合作協定。

歐洲聯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27、28兩日召開例行的27國總統、總理高峰會,在討論歐盟高層人事換屆等內部事務前,先邀請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交換烏克蘭情勢看法並簽署聯合安全承諾(Joint security commitments)。

承諾書內容指出,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EU)和成員國已合計援烏1080億歐元(約新台幣3.8兆元),其中軍事援助為390億歐元,主要透過歐盟「歐洲和平機制」(European Peace Facility, EPF)基金支出或補償捐贈武器的成員國。

歐盟外交部長會議3月已同意在EPF下設「烏克蘭協助基金」(Ukrainian Assistance Fund)專門處理對烏軍援,安全承諾書寫道,今年已投入50億歐元到該基金下,接下來將根據烏克蘭軍需每年加碼直到2027年。

同時,歐盟也設置2024到27年共500億歐元的「烏克蘭機制」(Ukraine Facility),以提供穩定、可預期的金援,目前已撥款79億歐元。

歐盟提供的安全承諾除了軍事用途資金,還包括軍事訓練、協助烏克蘭改革國防、軍火產業合作、協助應對網路資訊戰、民防改革、能源及核能安全、情報共享,以及協助烏克蘭達成加入歐盟所需的內政改革、外交和財政協助等。

烏克蘭則承諾進行歐盟要求的改革、強化接受援助用途等事務的透明度,以及透過分享資訊、經驗等方式協助歐盟和成員國的安全。

這是比利時擔任上半年歐盟主席國的最後一次高峰會,7月1日起將由匈牙利輪值排定歐盟理事會議程。從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政府自俄烏戰後多次反對歐盟援烏抗俄政策的表現來看,歐盟趕在此時簽署承諾書的用意,也在於提前布局跳過下半年「匈牙利障礙」,讓烏克蘭安心。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