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22日電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2023年中,網劇《漫長的季節》一經播出,收穫了極高討論度,不僅讓“東北文藝復興”這個詞重返大眾視野,也讓該劇文學策劃班宇再受關注。日前正舉行的香港書展上,班宇攜其首本小說集《冬泳》現身,跟讀者們講述“季節為何漫長”。
生於1986年的班宇,是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他出生那年,中國內地正經歷著經濟文化兩大劇變:瀋陽市防爆器械廠宣佈破產,鳴響了國營企業破產第一槍;同年,搖滾歌手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首唱《一無所有》,開啟中國搖滾樂時代。
社會結構轉變、新興文化崛起,少年班宇便成長在如此狂飈突進的年代中。許是受時代變動浸染,讓音樂和表達成為班宇的心靈出口。在發現自己更擅長寫作後,班宇逐漸走上樂評人之路。“其實我也有想過組樂隊彈吉他,但後來發現毫無天賦。”
如此寫了十年後,他卻開始自我懷疑,認為借別人的作品說話始終隔著一層。受朋友鼓勵,他根據自己小時候在工人村的生活經歷,把所見所聞寫成群像式小說,由此開啟了文學創作之路。2018年,他的首本短篇小說集《冬泳》面世。
“變動的東北就像一個窗口,映射出中國社會交替的新舊矛盾和頻繁的精神變動,是值得書寫的題材。”以《冬泳》出道的班宇,與同樣出身於東北的青年作家雙雪濤、鄭執被媒體並稱為“東北文藝復興三傑”。他們共同經歷父母輩“從廠子裡出來”後的記憶,代表作皆為書寫20世紀90年代東北下崗工人的生活。
班宇說,小說面世後,總能從讀者口中聽到“小說裡某某角色是我親戚”的回饋。“事實上,這種相似性並不是東北這片土地造成的,而是他們都曾身處同一時代、同一變革之中。”
而近些年人們對於東北的共情,班宇認為也是因為共感了那個時代東北工人的危機感——一種不確定性。“許多人活到三四十歲,忽然發現自己和父輩經歷差不多,因此他們重新理解了父輩的命運,也重新理解了自己”。
對於時間,班宇是敏感的。他認為,人對時間的感知並非等速,“小時候會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慢,但如果到了一定年齡或有特別經歷後,人對於時間的分割點,已不在於分秒或者季節,而是在於事件。”
就像網劇《漫長的季節》中,主人公王響在人生順遂的壯年時突遭喪妻喪子,此後他對於時間感知,就成了一整塊的時間,成為最“漫長的季節”。
“往前看,別回頭”,這是網劇《漫長的季節》結局裡主人公王響的台詞,而此時響起的背景音樂卻是《再回首》。“人生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得‘往前看,莫回頭’,有時是不能回頭,有時是不敢回頭,有時則不得不要往前看。”班宇說。
無論遭遇過什麼,與時間和解、與自己和解,這是人們在與命運對抗中逐漸領悟到的智慧。就像劇中王響之子王陽所作那首詩的最後一句:“整個季節將它結成了琥珀。塊狀的流淌,具體的光芒。在它身後是些遙遠的事物。”(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