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中國綠色發展的成果令人震撼

中新社廈門8月14日電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商永)“中國綠色發展的成果令人震撼。”從美國來到廈門30多年,廈門大學外籍教授、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潘維廉對中國的綠色發展深有感觸。

中新社記者近日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簡稱“廈航”)時,潘維廉作為廈航旅客代表受訪,講述了他眼中的中國綠色發展故事。

 

8月12日,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維廉在廈門航空有限公司接受媒體採訪,講述他眼中的中國綠色發展故事。 中新社記者 龍敏 攝

 

潘維廉是福建第一位持“中國綠卡”的外國人,是改革開放後福建省的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從遇見廈門到愛上中國,成為中國蓬勃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回憶起1988年剛到廈門時,潘維廉說:“當時道路坑坑窪窪,塵土漫天,天天有斷水斷電的情況。”

經過多年持續治理,廈門生態環境結出纍纍碩果。2002年,潘維廉代表廈門前往德國斯圖加特參加“國際花園城市大賽”,傾情講述廈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最終,廈門贏得了“國際花園城市”稱號。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當時一位評委說,“沒有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城市”。

2004年,廈門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潘維廉說,廈門不斷證明,經濟發展不需要以犧牲綠色為代價。

“如今,美麗的不僅僅是廈門。”潘維廉曾兩次自駕環遊中國,見證了許多中國的生態“蝶變”。1994年,他用3個月時間繞著中國開了4萬多公里,從東部到西部,從海島到戈壁,從長江到黃河;在內蒙古,汽車幾次陷入沙坑,在牧民幫助下才得以脫困。“車子和我都成了黃色,鼻子裡、眉毛上也是沙子。當時有些擔憂,這裡的生態需要多久才能改善?”

2019年,潘維廉再次環遊中國,發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天藍、地綠、山青、水淨,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他說,1994年的嘉峪關,極目而望儘是黃沙,不見一絲綠色;25年後,到處鬱鬱葱葱,樹木繁茂。

“中國生態治理的決心讓人敬佩,中國綠色發展的成果令人震撼。”更令潘維廉高興的是,綠色發展凝聚了各界共識,許多中國企業和民眾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走進了千家萬戶。

“廈航的綠色發展舉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展現了一家中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如今,潘維廉時常乘坐廈航航班往來於世界各地。他認為,廈航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在中國率先發起“輕裝出行”倡議以及發佈“綠色賬戶”,都是非常積極的嘗試。

“對於我們旅客來說,選擇一家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航空公司,不僅踐行了綠色環保的理念,享受到環保的旅行體驗,而且能獲得廈航的一些綠色權益,這無疑會增加對旅客的吸引力。”潘維廉認為,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的共同責任,需要每個人都參與。

在見證中國奇跡的同時,潘維廉通過寫信、出書、拍攝短視頻等方式,向世界分享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這其中就包括廈航的故事,對於全世界實現綠色發展有重要意義。”(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