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9月3日電 (作者 塗麗莎 蔣豐慧 楊宗盛)走進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建新村村民龔厚友的家,房屋內隨處擺放著竹編的燈籠、果籃、背簍等物品,是房屋的獨特“裝飾”。已過花甲之年的龔厚友,默默堅守編竹手藝50餘年,因編竹手藝佳、產品質量好,讓不少外地遊客也慕名前來學習。
“編竹子的要領,在於多條竹篾在經緯交叉和縱向收身,挑一壓一過一地重復動作,同時還要調整竹篾間隙……”身穿瑤族服飾的龔厚友邊向記者總結多年的編竹經驗,邊將捏在手中的竹篾交錯彎折,轉眼間,一盞竹編燈籠完成。
廣西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世代居於此地的民眾因此掌握了編竹技巧。“以前編竹是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不僅以物換物,還能賣錢。”龔厚友說,那時候多數手藝人不輕易教,每當人家在編竹篾,他就在旁邊悄悄學。手藝嫻熟後,祗有十五六歲的龔厚友便開始接受鄉親們的“訂單”。
“在農村,大到用於農作生產的簸箕、背簍,小到果籃、杯套,我的用品都靠自己動手做。”從小生活在大山的龔厚友,從選竹到編織成品,都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立秋後到立春前收竹子是最好時候,此時竹子水分糖分低,不易蛀蟲。”
外觀精巧的手提包、造型古樸的野餐盒、竹竿拼接的花瓶……廣西鑫輝竹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鑫輝”)董事長金輝近日在資源縣展示著公司最新的竹製工藝品。這些新穎的竹製工藝品大部分將漂洋過海,銷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
自父親以竹子作原材料創建筆桿廠開始,金輝一家便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就做把竹子原料出口到日本、德國、美國等國的生意。”金輝介紹道。
在國內的一次展會上,金輝看見日本回流的竹製博古架,打開了他開發竹製工藝品的思路。金輝一家在全國各地學習竹編技藝,研究解決南方發黴、北方開裂變形的技術,不僅製作出造型精美的文玩擺件,還製作出大型的竹製傢具,而竹制傢具折射出的環保理念頗受消費者青睞。
2022年,金輝回到廣西打造“金竹坊”品牌,依託廣西豐富的竹林資源進行竹製品的生產加工,創新產品研發。
走進四面環山的資源縣兩水苗族鄉塘洞村,滿山的竹海隨清風湧起綠波。據瞭解,塘洞村也曾靠竹吃飯。在20世紀90年代,村裡就建有生產麻將涼席的工廠。隨著空調的普及,村裡的涼席廠逐漸沒落,萬畝竹林需要挖掘新的商機。
由鑫輝派來的專家指導村民按照圖紙製作竹編六角孔花型的竹編工藝品半成品,這些半成品將通過鑫輝統一收購銷往新加坡,為村民增收。
今年53歲的塘洞村村民趙龍兵跟著家中長輩學會了編織竹筐、魚簍等傢具,他通過專家教授很快掌握了工藝品半成品的編織方式,“我不僅能編,還會蔑竹片,這又能為我省下一筆成本,賺得更多。”趙龍兵笑稱。
資源縣兩水苗族鄉塘洞村有著6萬多畝的毛竹林,村民們普遍掌握竹編製作家用農具的手藝。
“我們引進企業,為村民進行製作竹編工藝品的培訓,由公司將成品統一收購銷售,幫助村民增收。同時,以塘洞村為示範點,輻射周邊村落,將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道路。”塘洞村支書趙美周說。(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