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從加沙地區發射大量火箭,並派遣武裝分子跨越國界進入以色列領土。以色列隨後展開反擊,8日對哈馬斯宣戰報復。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季節。30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將那一年的和平獎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時任領導人阿拉法特與以色列時任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肯定他們為推動巴以和平做出的努力。然而,此後的三十年,巴以地區的戰火從未消停,自2023年10月7日起,戰爭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加沙走廊死傷無數之際,戰火甚至延燒至黎巴嫩南部,演變成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5日訊)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屬下派別卡桑旅領導人在以軍的空襲中喪生。
哈馬斯屬下傳媒報道,以軍周六空襲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一個巴勒斯坦難民營一間房屋,卡桑旅領導人賽義德阿塔拉及3名家人喪生。
哈馬斯發表聲明對賽義德身亡表示哀悼,又說卡桑旅將採取實際行動令以色列領導層付出代價。
以色列沒有立即就這次襲擊發表評論。
10年前遭IS擄走賣往加薩 21歲亞茲迪女子終獲釋
以色列軍方今天表示,以色列、美國和伊朗本週在一項長達數月的秘密行動中,從加薩救出21歲的少數族群亞茲迪女子,她據稱10年前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擄走並賣到加薩。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亞茲迪(Yazidi)人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遜尼派組織伊斯蘭國(IS)2014年在伊拉克北部四處攻城掠地,殺害超過5000名亞茲迪人並強擄數千人。聯合國認定已達「蓄意種族滅絕」程度。
伊拉克外交部長辦公室主任辛賈里(Silwan Sinjaree)告訴路透社,歷經4個多月努力,這名女子終於獲釋。先前由於以色列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軍事行動使得安全形勢惡化,多次解救都未能成功。
這名女子身分經確認為賽多(Fawzia Sido),路透社無法與她取得聯繫。據伊拉克官員說法,賽多已回到伊拉克北部與家人團聚,目前正在休養。
據知情人士透露,伊拉克官員與賽多聯繫了數月,並將她的情況告知美國官員,美方在以色列協助下安排她離開加薩。
伊拉克與以色列之間沒有任何外交關係。
以軍表示,這項行動是與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和「其他國際行動者」共同進行,目的是救出賽多。
以色列國防部負責與巴勒斯坦人協調的領土內政府活動協調局(Coordination of Government Activities in the Territories,COGAT)官員戈倫(Elad Goren)並未詳細說明賽多如何從伊拉克被帶到加薩,但表示很可能是從埃及跨越加薩走廊南部的巴勒斯坦城市拉法(Rafah)進入加薩。
戈倫表示,這名女子在獲救後身體無恙,但「心理狀況不佳。她身上沒有外傷,但我們清楚她經歷過非常可怕的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在華府表示,賽多年僅11歲時在伊拉克被IS擄走,隨後被賣給哈瑪斯(Hamas)武裝分子為妻,並被強行帶往加薩。
他說:「囚禁她的人最近死於加薩,讓她得以逃脫,我們透過伊拉克政府得知她已活著逃脫,並且希望和家人團聚」。
一名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美軍並未參與此次撤離行動。
國際反應:
拜登認為以色列未決定如何回應伊朗襲擊 美以一直保持聯繫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認為以色列仍未決定如何回應伊朗日前發動的大規模導彈攻擊,如果他站在以色列的立場,會考慮打擊伊朗油田的替代方案。
拜登上任以來首次出席白宮每日簡報會。他說,美國與以色列一直保持聯繫,又指美國正考慮進一步制裁伊朗。拜登又說,不知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是否為了影響下月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而拖延達成和平協議,強調沒有一個政府較他向以色列提供更多協助,內塔尼亞胡應該記住這點。
對於下月大選,拜登說,他對自由和公平的選舉充滿信心,但他不確定選舉是否會和平,指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講過的說話,以及他上屆在不喜歡大選結果時所講的說話,都是非常危險。
川普挺以色列攻打伊朗核設施!批拜登錯了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4日說,他認為以色列應該攻擊伊朗的核設施,以回應伊朗最近的飛彈襲擊。
川普出席北卡羅來納州的競選活動時,提到本周稍早有記者問總統拜登有關以色列可能攻擊伊朗核設施的問題。
川普在費耶特維爾市(Fayetteville)一座美軍主要基地附近的市民大會式活動上說,「他們問他,你對伊朗有什麼看法,你會攻打伊朗嗎?結果他說,『只要他們不攻打核設施就好』。但這是你會想要攻打的目標,對吧?」
拜登2日被問及是否會支持打擊伊朗核設施時向媒體說:「答案是不。」
川普4日回應與會者提問時說,「我覺得他這題答錯了。這不是你應該攻擊的目標嗎?我的意思是,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風險,核武器。」
川普又說:「當他們問他那個問題時,答案應該是先攻打核設施,之後再擔心其他事。如果他們會這麼做,那就會這麼做。但我們最後總會知道他們的計畫是什麼。」
埃及外長與沙特外交大臣通電話討論黎以局勢
埃及外長阿卜杜勒阿提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通電話,討論黎巴嫩局勢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升級行為。
埃及外交部表示,阿卜杜勒阿提和費薩爾譴責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襲擊,埃及和沙特將繼續協調努力,應對因以色列襲擊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給地區帶來的危險。
雙方強調當務之急是向黎巴嫩人民提供一切人道主義援助,並使黎巴嫩及其國家機構能夠在其領土上履行職責和維護其完全主權。
黎巴嫩政府表示,以色列過去一年對黎巴嫩的持續襲擊,導致黎方超過120萬人流離失所,近2000人喪生,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過去兩周。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若有必要 會再襲擊以色列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今天在德黑蘭主持週五祈禱講道時表示,本月1日朝以色列發射一連串飛彈只是「最輕微懲罰」,「若有必要」,伊朗將再對以色列發動攻擊。
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今天罕見主持週五祈禱講道,為近5年來首次,再3天就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交戰1週年。
哈米尼說:「我軍幾晚前的傑出行動完全合法合理。」
伊朗1日晚間發射約200枚彈道飛彈打擊以色列各處,報復對方近期接連狙殺哈瑪斯、黎巴嫩政治與軍事組織真主黨(Hezbollah)高層。
哈米尼遵循伊朗週五祈禱傳統儀式,他講道時身旁豎著一截似是步槍槍管的物品。
他的講道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獻給真主黨及其前領導人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納斯拉勒9月27日在貝魯特遭以色列空襲擊斃。
哈米尼也讚揚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的行動,並稱之「合理正當」。
他講道的第2部分是以阿拉伯語進行,以吸引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聽眾,他強調「以色列永遠無法擊敗哈瑪斯和真主黨」。
哈米尼指出:「面對占領他們土地、家園、農場並衝擊他們生活的敵人,巴勒斯坦人民有權為自己挺身而出。」
要聞解說:
中東爆發區域戰爭風險驟增,誰能是和平談判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季節。30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將那一年的和平獎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時任領導人阿拉法特與以色列時任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肯定他們為推動巴以和平做出的努力。然而,此後的三十年,巴以地區的戰火從未消停,自2023年10月7日起,戰爭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加沙走廊死傷無數之際,戰火甚至延燒至黎巴嫩南部,演變成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
1994諾貝爾和平獎:轉瞬即逝的和平曙光
1994年10月14日,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結果本是對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得以簽署“奧斯陸協議”,接受對數十年困擾中東的緊張關係做出臨時性安排的一種肯定。但奧斯陸協議燃起的和平希望也在諾貝爾和平獎宣布評選結果的那一刻就逐漸遠去。10月14日那一天,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正在其辦公室內,為一名以軍士兵遭巴勒斯坦激進伊斯蘭武裝哈馬斯劫持事件尋找對策。當天晚間,以軍對約旦河西岸發起猛攻,卻既沒能讓被劫人質生還,還導致一名以軍軍官和三名綁匪死亡。1995年,拉賓本人也遭一名立場激進的猶太人刺殺身亡。幾個月後,持強硬立場的內塔尼亞胡取而代之,成為政府總理。
諾貝爾和平獎評選結果揭曉的當天,評選委員會五名成員之一克里斯蒂安森就宣布辭職,就阿拉法特同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表達抗議,因為在他看來,阿拉法特作為以抵抗以色列佔領為宗旨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領導人,早已經成為暴力、甚至恐怖主義的化身。此後多年間,克里斯蒂安森一直要求和平獎評委會就這項評選決定做出道歉。而評委會多名成員此後也因為另一位獲獎人、西蒙-佩雷斯加入沙龍領導的政府,而對當年的評選結果表達失望,因為2002年沙龍擔任總理的以色列政府在約旦河西岸發動了一場軍事行動。
應該說,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美國民主黨籍總統克林頓推動下達成的《關於臨時自治安排的原則聲明》,也就是所謂“奧斯陸協議”其實並未解決導致雙方緊張關係並多次交戰的核心問題。協議完全是阿拉法特與拉賓在美國的斡旋下,在奧斯陸秘密談判達成。以色列與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組織相互承認,所謂“臨時性自治安排”也為此後的巴勒斯坦自治權力機構打下基礎,為未來巴勒斯坦獨立建國開啟一扇可能的窗口。但協議並未涉及巴以邊界畫定,也未確定東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巴勒斯坦人難民營問題、以色列殖民點問題等也都懸而未決。法新社引述奧斯陸和平研究所研究員Jorgen Jensehaugen近期在一次主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指出,奧斯陸協議並不是一項和平協議,只是一項原則聲明,為達成和平協議制定了一個時間表。但這一切都隨此後事態的發展而煙消雲散。
爆發區域戰爭風險驟增,誰能是和平談判人?
的確,三十年後的今天,以色列自去年10月7日的哈馬斯突襲行動之後,就發起了在加沙走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發誓要剷除哈馬斯武裝,解救被劫持的人質。近一年的軍事行動之後,加沙走廊平民百姓喪生人數已超過四萬,200多名被劫持人質中,尚有64人未獲得自由,哈馬斯雖然在持續不斷的軍事打擊之下遭遇重挫而削弱,但並未消失。而以色列的炮火近日也明確指向黎巴嫩境內的真主黨民兵,貝魯特似乎正成為另一個加沙。伊朗面對哈馬斯武裝以及真主黨民兵這兩個 “抗擊以色列軸心”支柱接連遭遇以軍重創, 一年來已經兩次向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雖然所發射導彈遭以色列防空鐵穹以及美英法等以色列盟友的協助成功攔截,但伊朗是否會適可而止?以色列是否會轉而將報復的炮火轉向伊朗?
巴以衝突演變成地區全面戰爭的風險不斷提升,而虛無飄渺的和平進程如今卻再沒有當年像阿拉法特那樣有影響力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領導的現任巴勒斯坦自治權力機構自2007年起就失去了對加沙走廊的控制,被美歐等西方更加視作恐怖組織的哈馬斯掌握着加沙走廊的實際控制權。而美國也不再是克林頓年代的美國,其國際影響力在隨中美全面戰略競爭而對立不斷深化的國際關係格局中受到削弱,美國國內政治也日漸分裂。任期已經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拜登政府多次試圖斡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卻終未成功,而加沙走廊嚴重的人道危機更讓11月5日的美國大選活動面對壓力。
中東戰火也許目前尚不至於引發特朗普所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卻可能影響一個月後的美國大選結果。而11月5日之後,是保守派共和黨的特朗普,還是接替拜登迎戰的民主黨人賀錦麗勝出,都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不無影響。
作者: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