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明珠赤峰行

作者:鄭建國

9月下旬,受靜安區退休教師攝影團隊的邀請,我隨他們去了趟內蒙古赤峰市及周邊諸景點采風。由於這條行走路線旅行社一般不走,開列的景點也頗感生疏,這倒反令我產生了好奇和興趣。在跟著老師們拍攝行走的過程中,時而會讓我有一些新的發現和感受。回到上海後憶及一路上的見聞和體驗,思考整理了一下,用文字呈現在這兒,謹供各位同事友朋欣賞和分享。

這次采風時間並不長,掐頭去尾,總共才只有六天吧。為了敘述的方便,下面就以每天的行走為單位分別予以敘述。

第一天:主要參觀了市博物館和紅山公園,領略了紅山文化。

落寞的紅山文化博物館門前

早上飛到赤峰市,入住仟那酒店。中午在飯店對面的萬達廣場三樓牛滿牛火鍋店,吃了頓簡單火鍋。下午我們打的去了赤峰市博物館,後又去紅山公園,領略了紅山文化。說到紅山文化,不能不記住三個年份:一是1908年,在赤峰紅山上首次發現了紅山文化遺物;二是1930年梁思永先生,作為中國考古學家第一次到赤峰地區進行考古學調查;三是1954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尹達先生,在其《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正式將紅山上發掘的這種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為“紅山文化”。它展示的出土文物及文字說明,表示可將傳統上認為的5000年中華文明,至少再上溯1000年,這可能不為正統的史家理論所認可,所以長期以來,我們中小學歷史教育,基本上是按範文瀾為代表的那套歷史理論來傳授的。雖然紅山文化的那套歷史觀點,得到梁啟超的次子梁思永等的加持 ,在學術界發出過一點聲音,但因對方得到的支持力度更大,所以終究未成氣候。也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吧,我們去那參觀之時,偌大的展廳,精心佈置陳列的展品,聲控視頻多種現代化手段的運用,看得出當地政府、有關單位方面還是很熱衷於紅山文化的推介宣傳的。可惜的是,一切似乎並未如所願。館內參觀者僅外來采風的我們幾人,漂亮的博物館外門可羅雀。見此,我心中也不由生出一絲悲涼感。

筆者在喀喇沁親王府的紅牆旁
這是中國首家原生態集裝箱星級酒店

第二天早上8點半,我們包的15座中巴到了,司機是位個子墩實的中年漢子,姓康,我們喊他康師傅。康師傅穩穩地駕車送我們到了喀喇沁親王府。喀喇沁親王府是座典型的清代建築群,氣勢恢宏,佈局精巧,結構嚴謹,為內蒙古49旗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區、蒙古民族、藏傳佛教三大建築特色於一身,是內蒙古地區尚存的建築年代最早、封爵等級最高、建築規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清代蒙古親王府邸。

午飯吃了後,車子直奔玉龍沙湖國家公園。乘小火車在沙漠中兜了八個景點,仍是紅山文化普及的繼續。小火車巡遊結束。感覺不過癮的同伴,提議爬沙丘。我們套上防沙靴,從底下爬上沙丘頂部還是有點累的。晚上住在由集裝箱改成的客房。屋內按四星級飯店標房配置。客房內的落地窗外,還附著一個面向大湖的小露臺。屋內有空調,冷熱還是蠻舒適的。

千佛殿拜墊上熟睡的小和尚

第三天深入大草原,遊覽石林和玉龍沙湖。

上午去召廟看石窟寺。路上車行200多公里才到了召廟。這裏遊客稀少,內中的千佛殿由於沒什麼外人,一年輕和尚可能因昨晚經念得太晚了,竟躺在一長溜由供壇排到殿堂門口鋪著棉氈的拜墊上,睡著了。我們好不容易沿著長長的石階來到殿堂,卻被遺憾地告知石窟寺正在大修,不對外開放。本來接下來應該去遊覽石林的,可司機認為,現在趕到石林景區,也已16:30了,景區17:30關門,你們一個小時是來不及遊玩的,建議還是明早景區一開門就進去參觀,我們同意了。

試劍石

第四天一早,去了阿斯哈圖石林。其實國內類似的石林,已有多處了,裏面的各種類人類物的名稱叫法,基本上是憑各人想像出來的,沒什麼新意。不過這裏有幾塊石頭,還是值得玩味的,如試劍石等。午餐是在克什克騰旗達裏湖漁場北岸的一叫“魚品鱻(此字讀“xiān”,義同” 鮮“,味道可口的意思)飯店”用的。餐桌上的幾道菜中,有兩道菜是魚。一是達裏湖特產華子魚,一是鯉魚。華子魚個頭不大,紅眼黑背,體型大的,長也不過一尺,肉質細膩鮮嫩,油炸著吃,味道尤好。飯後車子送我們去達裏湖畔遊玩。我們主要逛了兩個地方:一是湖邊灘塗 ,那裏稀稀落落長著一串串有著紅色小珠的草本植物,遠望過去呈現一片紅色,煞是好看;二是一條伸向湖內的堤壩。在其盡頭湖邊,豎著一塊鐫刻著“達裏諾爾湖”五個大字的石碑。

牽駱駝的小夥子和筆者

第五天,我們上午先去烏蘭布統影視基地,觀看電視劇《還珠格格》外景地。有同伴為追求拍攝效果,提出上山頂去看整個基地全景,大家同意了,於是或騎馬上山或沿著二米多寬的木質棧道隨人流往上走、邊走邊看、隨著視野的不斷擴大,終於到了山頂。居高往下望,整個大草原一覽無遺盡收眼底。也直到此時,才發覺這條上山棧道還是蠻長的,人也感覺有點累了。從山頂俯瞰完影視基地全貌後,仍沿棧道原路返回。接著又相繼遊玩了附近兩個分別叫“將軍泡子(泡子,當地方言,湖的意思)”與“公主湖”的景點。這兩湖泊相傳都同清朝年間,康熙平息葛爾丹叛亂的事有關。據說康熙為籠絡葛爾丹,下令將三公主藍齊格格遠嫁葛爾丹。格格本有心上人李光地。但父命難違,只好割捨舊情遵旨北上。行到此地悲從中來,痛悔生於帝王家婚姻不得自主,大哭不止。終於淚水越哭越多累積成湖。至於將軍泡子的形成,相比倒還稍有點科學道理。當年葛爾丹率部在此與前來平叛的清軍抗衡,布下了由幾萬峰駱駝組成的駱駝陣。清軍以猛烈炮火轟擊駝陣,激戰半日,雙方死傷無數,但駝陣終被轟開。由於激戰中炮彈爆炸引發了強烈震動,改變了當地的地理結構,導致大量地下水湧出,形成了一汪湖水。戰鬥中清軍將領也是康熙舅父的佟國綱,英勇戰死。將士們的鮮血也染紅了湖水。後來為了紀念佟國綱,康熙就下令將該湖命名為“將軍泡子”。 有意思的是,兩湖今天受遊客歡迎的程度大相徑庭。公主湖那邊遊人如織,岸邊青草依依。而將軍泡子則是在荒原深處。從進口處到湖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偶爾不遠處會出現一輛馬拉或駱駝拉的簡易觀光車,車上廖廖坐著幾位遊客。 我們一行六人也雇了輛駱駝觀光車。這種觀光車,即用一頭駱駝拉著一輛無動力四排座的敞篷車。而那頭駱駝則由一當地小夥子牽著走。來去整個費用共為220元。小夥子今年19歲,他牽著駱駝拉著觀光車到將軍泡子後,讓我們下車在湖邊拍照。他則看著駱駝守著車子靜靜地等候我們。說實話,這裏的景色並不咋滴:植被稀疏,湖水泛黃,加上此時的天氣有點陰沉下來,刮在身上的塞北深秋的風,已有點寒意了。想想此地曾是古戰場,腳下的土地中,已浸泡過鮮血,實在不宜久待。半小時後,同伴們陸陸續續地都上了車…下午回賓館的途中,本該順道去一皇家鹿苑參觀,但終因雨下來了,還是早早回去休息了。

蒼涼蕭瑟的將軍泡子
樺木溝的樺樹林

第六天,則是漫步樺木溝林場,浏覽蛤蟆壩。

金蟾湖

當天早晨餐廳用自助餐時,我居然發現供挑選的食物中,有種一元硬幣大小的月餅,一嘗,餡子竟還是五仁的。此時中秋節雖已過去多日,可仍令我有種驚喜感。上午我們駕車到樺木溝林場。換乘北京吉普開往林區深處。在那我們下車沿著曬乾的雜草叢生的泥地信步往前走。在藍天白雲為背景的白樺樹林前,留下了一張張狀態放鬆閒適、笑容燦爛的相片。隨後又去蛤蟆壩。蛤蟆壩是座小型水利工程。它在山凹處截住下泄的河水,人們管上流蓄住河水形成的水庫,叫金蟾湖。沿著通往毗鄰兩邊山頭的木質棧道往上走,一路前行放眼望去盡是美景。到了山頂四處眺望,可見下面有一條狀形的綠地從岸邊伸向湖中心。綠地上面,有一些牛啊馬啊在靜靜地低頭吃草。此刻,藍天白雲,遠山近水,草青樹綠,煞是安謐自然,使人心曠神怡。整個情形,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田園畫。離開了樺木溝林場,車子向著赤峰市進發。途中路經彎道梁驛站、大光子營地等,我們僅下車拍了幾張照片,沒有久待就繼續前進。

六天的采風結束後,第七天就踏上歸程了。

那天早上六點半就出門步行去附近的赤峰高鐵站。7:25開往北京的列車啟動了。10:30車到北京。出站坐上計程車,急行到朝陽門站,換乘地鐵再去北京南站。12:00坐上G11次列車,向著上海方向跑了起來。

此次采風雖然就這麼幾天,但平均每位老師,卻拍了一千多張照片。我雖然是攝影方面的門外漢,也沒有老師們長槍短炮近似專業的裝備,而只是用國產手機,倒也拍了不少風景照,因為這裏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就在筆者寫作此文之時,手機中突然跳出這麼行文字,“從9.29開始,為方便廣大旅客出行,赤峰加開至北京、大連的高鐵旅客列車”。相信假以時日, “赤峰加開至廣州、上海、香港的高鐵旅客列車”這樣的報導,也會映入我們的眼簾。屆時,赤峰這顆“塞外明珠”,定會有更多國內外的旅客,過來遊覽欣賞,親身感受她的魅力和迷人的風采。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