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印順法師:佛教文化交流如何促進中外民心相通?

中新社金邊12月2日電 題:佛教文化交流如何促進中外民心相通?
——專訪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
作者 楊強 黎海月

印順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亦是深圳弘法寺、三亞南山寺、尼泊爾中華寺方丈,與柬埔寨、泰國等多國佛教界淵源深厚,長期致力於搭建區域性國際化平台,促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他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闡述佛教文化在中國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友好交往交流中的角色意義,解讀南海佛教圓桌會發起初衷和未來規劃,並就佛教如何打造弘法利生新格局,不斷鞏固和擴大中外各國的深厚法誼與傳統友誼,分享其思考和見解。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佛教文化在中國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長期友好交往交流中扮演何種角色?佛教文化交流如何促進中外各國民心相通?

印順法師:“一帶一路”不僅是新時代世界經濟合作之路,同時也是一條文化之路、信仰之路、民心相通之路。正是基於這一考慮,著眼亞洲經濟發展的博鰲亞洲論壇增設宗教分論壇,旨在通過與多國宗教代表展開對話交流,促進宗教和合與文明互鑒,當好亞洲各國友好交流的使者,打造亞洲各國民心相通的橋樑和紐帶。

佛教文化在亞洲根基深厚,代表性突出,在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心相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玄奘、法顯、曇摩耶舍、菩提達摩、義淨等中外高僧曾取道古代“絲綢之路”,為締造亞洲各國人民友誼作出歷史貢獻。

同時,佛寺在歷史上還充當著學術機構、教育場所、慈善機構、圖書館藏和文化中心等多重社會角色,為促進中外各國友好交流提供有力支撐。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也是民心所向。在當前世界變亂交織的大背景下,佛教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精神,以“和合共生,協和萬邦”的和平理念,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懷,以“中道圓融、悲智雙運”的般若智慧,必將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心相通,注入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堅定的信仰力量。

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佛教文化為紐帶,從教育合作、青年發展、公益慈善、醫療衛生、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著手,促進與亞洲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形成南海佛教圓桌會、博鰲亞洲論壇宗教分論壇等交流平台,打造“絲路光明行”系列慈善活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僧才赴華留學、佛教經典互譯等品牌活動,為深化亞洲各國人民傳統友誼,打造命運共同體發揮應有作用。

 

中新社記者:作為總召集人,你倡議發起成立南海佛教圓桌會的初衷是什麼?

印順法師:不同語系、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宗派的佛教徒,可以秉持同願同行的精神,取長補短,加強合作,遠紹如來,莊嚴世界。南海佛教圓桌會自2016年創設以來,祗有一個心願:推動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及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融合,推動佛教界自我反思、適應、調整和完善。

特別是今天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我們面臨著空前的不確定因素,更需要大家共同發願,共同祈福,為這個不確定的世界增添一份信心和力量。

同禮佛陀,存異求同;同護南海,苦樂與共;互派學僧,互譯典籍;遍行慈善,資源互補;常設論壇,互聯互通。這是首屆圓桌會《南海佛教深圳宣言》達成的五項共識。八年來,南海佛教圓桌會始終堅持初心,發揮佛教文化交流優勢,搭建平台,凝聚共識,為推動地區各國民心相通、共享文明成果貢獻積極力量。

南海佛教圓桌會得到地區各國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參與國家和地區從2016年初創時的7個,擴展至2023年第八屆圓桌會的25個。2022年首次移師柬埔寨舉辦,諾羅敦·西哈莫尼國王兩次接見圓桌會金邊論壇有關代表。2023年,圓桌會在科倫坡成功舉辦,斯里蘭卡總理以及三位前任總統出席論壇活動。

 

中新社記者:關於推動佛教文化遺產的區域共享與聯合保護,你有何見解和建議?

印順法師:南海地區國家山水相連,法乳同源,孕育古老而神奇的人類文明,其佛教建築、雕刻、音樂、書畫等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世界古老的佛塔和寺廟群,瞭解到原始的佛法、古樸的佛教典籍、完整的僧侶教育制度。推動南海地區佛教文化遺產的區域共享與聯合保護,是南海佛教界的共同職責所在。

2023年12月,第八屆南海佛教圓桌會斯里蘭卡科倫坡論壇聯合25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簽署倡議書,強調堅持文明有序傳承,共商共議泛南海地區佛教文化遺產聯合保護行動路線圖,圍繞佛教寺廟遺址、建築、音樂、繪畫、典籍等古文化遺產,建立南海地區佛教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範例。

目前我們正積極推進《中華佛教大辭海》編撰及數字化工作。我認為,研究機構、專業團體、高校、圖書館、博物館之間應暢通渠道,互助協作,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建一個安全、共享、開放的數字化存儲及傳播平台,使包括佛教文化經典古籍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資源得到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

 

中新社記者:國際化、高素質的佛教人才培養關乎南海佛教的前途,南海佛學院和本煥學院在這方面有何實踐和行動?

印順法師:南海佛學院和本煥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方向,以培養佛門優秀人才為己任,在南海佛教圓桌會等平台載體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中外佛教僧才交流工作機制和互派留學僧才的品牌活動。2018年至2020年,我們順利完成20名老撾留學僧和4名蒙古國留學僧的交流學習計劃,培養中老、中蒙佛教文化交流使者。

2023年秋季開學,我們又一次性招收10名柬埔寨留學僧、30多名尼泊爾留學生,學習中華文化和漢傳佛教理論知識,先後在南海佛學院、本煥學院、尼泊爾中華寺、大洪山禪文化論壇等院校、場所和活動中開展互動交流,成為促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生力軍。

近年來,南海佛學院和本煥學院還藉助南海佛教圓桌會教育論壇,圍繞佛教教育、人才培養等議題深入交流對話,探索新形勢下宗教院校辦學之道;本煥學院與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聯合成立漢傳佛教研究中心和南傳佛教研究中心,借鑒世界宗教文明理念,培養更多優秀佛學人才,促進佛教文化傳承發展和國際交流合作。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南海地區佛教院校、學術機構和團體的學術交流,構建佛教人才培養基地;推動青年民間交往,圍繞南海地區青年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交流對話;辦好南海佛教圓桌會教育分論壇、青年分論壇,探索青年僧才的培養路徑和規律,推動更多青年成為南海地區未來的文化使者和友誼橋樑。

 

中新社記者:你對南海佛教圓桌會的未來有著怎樣的期許和規劃?如何為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佛教智慧?

印順法師:作為一個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維護文明多樣性、促進和平與共同發展的重要平台,南海佛教圓桌會將不斷完善平台機制,豐富平台內涵,繼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佛教健康傳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將點亮文明互鑒之光,加強泛南海地區佛教經典典籍互傳互譯,加快《中華佛教大辭海》編撰步伐,推進南海佛教史研究工作,聯合編寫禪修教材,完善文明互鑒機制,推動在中國廣東深圳設立南海佛教圓桌會永久會址工作。

我們將點亮金色絲路之光,加強中外各國佛教民間交往,推動佛教團體和高僧交流互訪,深耕慈善光明行等公益事業,打造南海佛教文化圈,推動南海佛教界弘法利生,向光而行。

我們將點亮南海和平之光,倡導慈悲、包容、和平、共贏的理念,積極呼籲南海地區廣大佛教信徒和民眾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我們將點亮文化傳播之光,講好南海佛教故事,加強文化交流。進一步辦好南海佛學院和本煥學院,加強區域內佛教教育交流合作。(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