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19日訊)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曼琪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二○一六年推出總承擔額為二億元的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支援計劃),旨在資助由業界主導的非牟利項目,以加強本港專業服務行業與境外同業的交流和合作、推動相關宣傳活動,以及提高本港專業服務水平和對外競爭力。此外,政府在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成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津貼計劃(津貼計劃),資助香港主要專業團體在疫情穩定後參與由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相關活動,以加強向外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二○二一年八月至去年十一月,支援計劃下主計劃的以下資料:(i)獲批資助及(ii)不獲批核的項目數目、(iii)受惠機構數目、(iv)獲批項目的平均資助額,以及(v)受惠行業及其比例;

(二)鑑於根據政府於二○一六年七月八日提交本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支援計劃的二億元撥款可供該計劃運作至二○二一至二二年度左右,支援計劃推出至今,獲批項目涉及的資助總額為何,以及政府有否重新評估該筆撥款可維持支援計劃運作至何時;

(三)津貼計劃自推出以來的以下資料:(i)獲批准的申請宗數、(ii)批出的津貼總額,以及(iii)受惠人數;

(四)鑑於有意見指出,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獨特優勢的幾個行業之一,政府有否統計法律界機構申請支援計劃資助的數目及所佔比例,以及分析其申請原因;該等申請獲批的最高及最低的資助金額分別為何;

(五)有否檢視,政府於二○二三年三月全面撤銷強制佩戴口罩的要求後,支援計劃的申請數目是否已恢復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若是,詳情為何;若否,有否研究原因為何;及

(六)除了於去年十二月一日發出新聞公報宣傳支援計劃接受新一輪申請外,政府有否就支援計劃制訂其他推廣計劃;若有,詳情為何;若否,會否盡快制訂相關計劃?

答覆:

主席: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支援計劃)於二○一六年十一月推出,總承擔額為二億元,旨在支持香港專業服務行業推行有價值的項目,藉此加強與境外同業的交流和合作、推動相關宣傳活動,以及提升服務水平和對外競爭力。支援計劃主計劃由推出至今共有近120個項目獲得資助,涉及資助總額約8,000萬元。

此外,政府於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在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成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津貼計劃(津貼計劃),資助香港主要專業團體在疫情穩定後參與由政府(例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相關活動,以加強向內地城市及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

就陳曼琪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三)及(四)支援計劃下主計劃自二○二一年八月至去年十一月期間,獲批資助項目共41個,涉及24個申請機構,資助總額約2,400萬元,每個項目的平均資助額約60萬元,不獲資助申請共25個。受惠行業中,醫療及有關服務約佔四成,法律服務約佔兩成,建造及有關服務約佔一成半,其餘項目的受惠行業為設計服務、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等。與法律服務有關的項目涉及四個申請機構,其中最高及最低的資助金額分別約為110萬元及27萬元。至於津貼計劃方面,自二○二二年年底疫情穩定及旅遊限制放寬至今,共有14個活動獲得資助,參加的本地專業人士數目近300名,涉及津貼總額約340萬元。

(二)正如上文第一段提及,支援計劃主計劃由二○一六年推出至今批出的資助總額約8,000萬元,平均每年批出約1,000萬元資助,若按過去每年平均批出的資助額推算,預計用作主計劃的1億5,000萬元撥款可運作至二○三一至三二年左右,但實際情況仍取決於申請機構提交的申請數目及每個項目的獲批款額。

(五)及(六)支援計劃在疫情期間的申請情況與疫情前後相若。於疫情期間申請機構的項目多以網上形式進行,因此所申請的資助金額相對較低。現時申請項目已恢復以實體形式進行。我們一直透過不同途徑積極宣傳支援計劃,包括每個季度舉辦簡介會、向專上學院、工商和專業團體發出電郵、發放新聞稿,以及透過支援計劃網頁提供申請資訊等。我們亦不時主動聯絡並與工商和專業團體會面,簡介支援計劃及鼓勵業界積極申請資助。相關宣傳工作會持續進行。

來源: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