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張純如

悅 聲 /文

今天是張純如的生日,侵華日軍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用AI再現張純如在南京的身影,回到那個夏天……

1995年夏天,張純如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南京。在一次拍攝中,她不小心翻轉了攝像機鏡頭,留下了她在南京調查走訪期間唯一的動態畫面。

網民留言:永遠緬懷張純如女士,大義之士。對南京大屠殺也是從她的書中瞭解的,也更加堅定了要去一趟南京的信念。國慶期間去了,也給張純如女士獻了花,今日,祝她生日快樂……

永遠緬懷張純如女士……

致敬張純如女士,猶如倔強的玫瑰,為那段歷史留名,留痕,感謝她與她一樣的人兒,感謝!

感謝張純如的付出,為歷史為正義

人物簡介:張純如(Iris Shun-Ru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她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祖籍江蘇淮安;她是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代表作品是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張純如幼兒時期就熱愛閱讀和講故事;小學五年級時,被選中參加伊利諾州中部地區青年作家大會;中學期間將雜誌《特立獨行》(Unique)復刊。

1985年,張純如考入伊利諾大學,攻讀數學和電腦學雙學位,大三時轉入新聞系,畢業後的張純如,曾任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後進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研討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成為自由撰稿人。

199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蠶絲:錢學森傳》,揭示了當年錢學森返回中國的史實和時代背景。

1997年出版《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敘述二戰期間日軍的南京大屠殺。

2002年,獲俄亥俄州伍斯特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03年,出版《美國華人史》。

張純如在準備第四部著作期間患憂鬱症,於2004年11月9日在自己的汽車內自殺,年僅36歲。其作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發佈之後的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被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它通過引用大量中方、日方以及來自英美的協力廠商親歷者資料,首次讓美國乃至西方國家全面瞭解日本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影響巨大,前後再版15次,印數50萬冊。在寫作此書的研究過程中,還挖掘了《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等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珍貴史料。

【圖片資料來自于侵華日軍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