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四月八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大家早晨。上星期美國宣布對多個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向香港產品加徵三成四關稅,連同早前宣布的兩成關稅,累計徵收五成四關稅。
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損害全球貿易,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
這次濫施關稅影響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稅率加幅巨大、涵蓋的商品範圍廣泛,破壞了世界經貿秩序,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和不穩定性。這些風險包括破壞了全球消費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及配套產業鏈造成不利影響。
全球供應鏈受擾亂、生產成本上升等連鎖效應,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有可能引發貿易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引發通脹風險,改變了原先利息可能下調的預期,增加全球衰退的風險。長遠來說,會加速地緣經濟割裂,世界自由貿易傾向區域化發展,而區域與區域之間亦可能出現更多貿易壁壘。
香港除面對上述有關全球的風險,更因為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國際自由港,轉口貿易和物流業將面對壓力。對外貿易企業,尤其中小企和跨境電商等在短期內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有分析估計在未來兩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至少將大幅下跌兩成。事實上,二○二四年香港產品出口至美國的貨值,佔香港總出口總值只是0.1%,而美國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由二○一八年的8.6%縮減至去年的6.5%。相反東盟市場份額已由7.4%上升至8.7%,排名僅次於內地。自二○一九年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制訂政策都以鞏固優勢、把握機遇和防範及化解風險為原則,實踐證明這方面的策略是正確的。面對美國濫施關稅,特區政府的策略會在七方面加大力量。
第一,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是香港的最大機遇,也是最大的肯定性。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香港企業可「近水樓台先得月」。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的龐大市場機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大灣區有8 700萬人口,按購買力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40,000美元。因此,香港要更積極對接國家大市場優勢的強大內需,加強向內地不同省市拓展產品內銷。
香港亦會利用好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給我們的優惠待遇,同時吸引更多外國企業進駐香港,以CEPA的優待進入內地市場。香港在專業服務的優勢,更可助力全球投資者把握全球「東升西降」的趨勢,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帶動香港經濟。截至去年底,CEPA下的累積貨物關稅優惠已突破102億元人民幣。
第二,我們要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區域內的經濟體之間所協定的關稅和相互優待,是區域內的事,不受美國關稅影響,區域內的貿易可以做大做深做廣,抵銷美國的貿易減少。我們會進一步擴大香港經貿的「朋友圈」,包括東盟、中東,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等。
我們會和更多國家及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現時香港的自貿協定已涵蓋21個經濟體,投資協定涵蓋33個經濟體,我們正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投資協定。我們會繼續爭取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深化區域合作。
同時,我們已計劃在馬來西亞及沙特阿拉伯開設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亦分別在埃及開羅、土耳其伊茲密爾和柬埔寨設立辦事處,積極開拓經貿新藍海。
第三,香港要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發展高增值、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我們會推進建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數字貿易和推動總部經濟等的發展。我在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這方面的革新框架,尤其把握好部分供應鏈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國家遷移,內地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大趨勢。我們會強化供應鏈服務,加快建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和推動總部經濟的發展。企業亦推動更多不同領域的產業發展。
第四,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納高端人才,提升生產力和效率,進一步加強香港競爭力。無創科,無未來,科技創新和人才是國際必爭之地,我們會全力發展香港創科中心,加快河套和新田科技城的建設,繼續搶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不斷加強香港競爭力。
第五,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拓新的資金來源和資金通道。我和政府官員多次訪問新興市場,建立新夥伴,我分別訪問了東盟和中東國家,和當地交易所建立互認關係。在這兩年多期間,港交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海外認可證券交易所數目增加了三分一,增加五間至20間,遍佈全球18個國家。去年在沙特阿拉伯上市、兩隻投資香港股票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其中一隻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同類產品,證明香港金融產品在不同新興市場都擁有龐大發展空間。
第六,我們要把握好多國需要分散地區風險的大趨勢,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進駐香港。關稅戰促使全球資金重新配置,香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自由經濟體,在「一國兩制」下,可提供安全和穩定的投資環境,加上聯通內地龐大市場的獨特優勢,使我們在資產避險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包括家族辦公室、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發展。
第七,我們將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協助企業應對挑戰,包括透過金融管理局協調銀行界為企業資金周轉;透過出口信用保險局為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援;透過「BUD專項基金」支持香港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新市場;推出資助計劃支持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把握電商機遇;以及協助企業更好掌握市場資源,做好風險管理。
總的來說,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唯一同時享有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城市。自由貿易是香港的競爭優勢,是香港成功的命脈。我們會繼續保持香港自由港地位,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資金和資訊等自由流動,吸引世界各地來香港進行貿易和投資,享受香港機遇、中國機遇。
香港經歷過無數風浪,每一次都能夠在挑戰中變得更茁壯。我們要站穩腳步,發揮自身優勢和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的龐大機遇,拓展和深化區域合作,企業升級轉型,共同應變識變求變。以香港人的敏銳觸覺,靈活和靱性,定可處變不驚,克服挑戰。多謝大家。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其實美國宣布制裁多六名官員,至今包括特首你在內有48名高級官員已經被制裁,會否擔心制裁點會再擴大,影響到本港的對外交往?以及會否有任何的反制行動?另外,就是特區政府的救援隊現時在緬甸救災工作的情況是如何?預計何時會返港?謝謝。
行政長官:對於美國的歪理、霸凌的所謂「制裁」,我們強烈譴責,嗤之以鼻。這些卑鄙行為是想恫嚇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人員,恣意干預我們香港的事務和中國的內政,違反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亦再次顯示出美國霸權主義之下的野蠻。
特區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特區政府有責任向曾經涉嫌干犯國家安全罪行的人士追究責任,無論他們去到哪裏,但是美國恣意抹黑我們依法打擊和追究破壞香港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所以我們強烈不滿和譴責。特區政府會無畏無懼地履行這個光榮的使命,繼續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會全力保障各人員的合法權益。每次這樣的制裁,只會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心。
另外,有關緬甸救援隊在緬甸執行了一項我們認為很專業和令我們引以為傲的救援工作。在四月二日,中國救援隊和香港救援隊聯合搜查,在一個坍塌了的酒店瓦礫中,拯救了一名已經受困超過120小時的52歲緬甸籍男子。我們都很鼓舞,亦很支持香港特區救援隊的工作。
在過去一星期,救援隊面對不少挑戰,包括災區的大規模樓宇倒塌,很多道路裂開,交通中斷,市內電訊亦中斷,天氣很炎熱,亦充滿粉塵,街頭亦彌漫着一些難聞的氣味,有蚊患。但是特區救援隊都是竭心地以團隊精神克服挑戰,爭分奪秒進行搜救,表現專業、勇敢、無私,他們亦利用機會在當地義診。
特區政府各個部門每日都與救援隊進行視像會議。我們都很期待救援人員在完成任務後安全、盡快返回香港,與家人再次見面。
在物資方面,我們亦提供了超過20公噸的救援物資。我相信隨着時間過去,救援的實質工作會不斷遇到其他困難,成功的可能性亦會逐步降低。我們會審視救援隊的整體工作,決定他們何時返回香港。多謝大家。
記者:特首,你好,有兩條問題。第一,有關美國網紅Speed日前訪港做直播,有意見認為香港未有善用這次全球宣傳的良機,請問特區政府和旅發局事前有否就Speed的行程作適當準備?未來又會如何協助內地和國際知名的網紅來港,講好香港故事?第二,有關剛舉行完的盛事三月,請問特區政府認為成效如何?未來在香港還有甚麼盛事?
行政長官:有關Speed來香港進行直播,我很關注,Speed有很多followers、很多fans,所以利用任何機會去宣傳香港,我相信我和大家都很重視。香港亦有好地方,可以吸引很多旅客。香港旅遊發展局曾聯絡過Speed的安排人,亦表示會提供任何支援。當然Speed事後沒有找旅發局,亦沒有要求政府做任何事,但我強調,政府會爭取每個機會,無論是Speed或其他網紅,甚至任何宣傳機會,都一定要抓緊機會盡量作宣傳。我們會再向Speed,或任何我們所知會來港作直播的網紅提供任何可能的支援。
另外,我相信宣傳香港是所有香港人都希望做的事情,因為香港好,對每個人都好,令世界各地的人士都認識香港的好處、香港吸引的地方,對香港整體有利,對經濟有利,對每個人都有利。所以整體上,希望每一位市民都建立一個好客,給任何訪港人士良好體驗的氛圍。業界,甚至很多不同行業的經營者,亦可以提供一些機會,讓網紅在香港作宣傳和體會。我看到有酒店、食肆、公共交通工具都提供了機會給Speed或其他網紅去進行直播宣傳。我鼓勵大家,無論在甚麼崗位,有機會宣傳香港的話,都盡大家的能力,因為香港是我們的家。政府會努力爭取每個機會,主動接觸和提供任何可行的協助,盡量滿足每位來港從事宣傳的網紅或其他宣傳工作團隊。市民營造良好氛圍,有好客的態度,令大家感受都好;而任何業界,有能力的,亦應該主動將自己好的一面,無論是餐飲、住宿、交通、遊歷方面的好體驗,都應該主動利用這些機會去推廣香港。我們希望大家在這方面共同努力,政府亦會繼續努力。
我很高興看到三月舉辦了很多空前的、不同的、內容豐富的盛事,令「盛匯三月」真的很成功。我舉幾個例,特別是吸引外國遊客方面,在香港每年舉辦的Art Central,吸引的遊客有25%;很成功舉辦的七人欖球賽,來到觀眾席的人士,有四成都是非本地人士,是遊客;我們每年舉辦的Art Basel,亦吸引了超過五成的遊客,佔整體參觀Art Basel訪客的一半。而在經濟和生意方面,不同行業回應指有15%至30%以上的額外經營收入,我們都覺得很鼓舞。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大型活動在三月舉行,證明了不同內容豐富的盛事,對香港整體旅遊業、餐飲業、有關各行各業都很有利,亦會帶來很多經濟收益,生意上升很多,市面亦因而更加熱鬧,體會亦非常良好。
四月,其實我們都有很多不同的大型活動,例如在創科方面,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第一次在港舉行,這除了肯定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和創科地位之外,亦會帶領和推動我們在這方面的發展。我們亦有國際創科營商周、香港國際創科展等類似的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行,亦有香江諾貝論壇,也會帶來很多國際人士。還有一個跟旅遊有關的香山旅遊峰會,這是旅遊界的盛事,會齊集各地的旅遊代表、政府代表,大家探討在旅遊方面的合作和發展空間。
林林總總的盛事,都會在四月舉行,所以我們正延續這方面的吸引力,令更多不同人士來香港旅遊,參與展覽和會議,發展我們的經濟,提振我們在這方面更多的生意收入。多謝大家。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