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贏先演輸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03)
艾 慧
欲贏先演輸,善輸即蘊贏。
贏輸運籌事,奧妙輸贏中。
呂國英先生這首詩章,以凝練的語言揭示了輸贏辯證關系的深層智慧,既體現其哲慧詩派“重哲思、啓智覺”的創作理念,也展現了其詩學中“對立統壹”的哲學思辨與軍事戰略思維的交融。
詩中“欲贏先演輸”與“善輸即蘊贏”構成矛盾轉化的核心邏輯,呼應道家“反者道之動”的辯證觀,亦與兵家“以退爲進”的謀略思想相通。呂國英長期研究哲學與思想史,其詩常以對立概念的張力爲切入點,如《攀與墮》中“人攀笃攀人自神,人墮盡墮人必魔”,通過輸贏的辯證關系,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超越性智慧,展現“美在氣墨靈象”的藝術哲學追求。
呂國英的軍人背景使其詩作常蘊含軍事戰略思維。“贏輸運籌事”直接指向戰略運籌的複雜性,而“奧妙輸贏中”則暗合《孫子兵法》中“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謀略觀。其《大國重器》組詩中“硬核較輸贏”“掘起搏稱雄”等句,亦以國家戰略視角呼應個體生命中的輸贏辯證,體現其詩學中家國情懷與個體哲思的統壹。
“善輸即蘊贏”不僅是對勝負表象的超越,更暗含對功利主義社會的批判。呂國英在多篇詩章中反思“貪婪孽狂魔,欲壑終難平”(《和融藉共命》),主張通過“輸”的積累與沈澱,實現精神維度的升華。這種“輸中蘊贏”的價值觀,與其呼籲“命運與共抛屠刀”(《救贖·放下屠刀》)的人文關懷壹脈相承,指向對人性異化與競爭異化的救贖23。
這首四句詩采用五言句式,語言極簡而意蘊深廣,符合呂國英始終笃行“凝字練句、以壹當十”的創作主張。複字結構(如“贏”“輸”的重複)強化了主題的思辨性,與《活出真理帝》中“真理即實是”等複字詩形成互文,既延續傳統複字詩的形式美感,又以哲思突破文字遊戲的局限,構建“思想美、智慧美、境界美”的新詩派審美範式。
此詩章雖短,卻濃縮了呂國英先生哲慧詩派的精髓:以哲學思辨爲內核,以戰略思維爲底色,以現實批判爲指向,以形式創新爲載體。其通過輸贏之辯,既叩問個體生命的意義,亦映射大國掘起的戰略智慧,最終指向“超越執念妙人環”(《千載罪貪婪》)的精神自由境界,堪稱當代詩學中“小詩大境”的典範。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余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壹體、互爲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