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攻勢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4月14日)啟程展開東南亞三國之旅,習近平此行將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並與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這將是習近平今年首次外訪。習近平此行旨在加強北京與東南亞近鄰的貿易關係,向外界展示”可信賴經濟夥伴的形象”,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鞏固與東南亞鄰國的關係,被視為北京應對美方貿易攻勢的”關鍵舉措”。
.jpeg)
此次出訪正值中美貿易緊張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掀起新一輪貿易攻勢,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不含豁免品),意在全面施壓。這項措施引發全球市場動盪,北京方面也已作出反制。
中國政府在周日(4月13日)習近平出訪前呼籲美國「徹底取消」彼此加徵的關稅。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與世貿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通話時稱,這些關稅「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損害」。
東南亞在中國出口戰略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去年中國對東協國家的出口總額達5,865億美元,位居各地區之首。其中越南為中國最大單一出口市場,貿易額達1,619億美元,其次為馬來西亞,達1,015億美元。
儘管川普政府隨後宣布,將對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商品加徵46%和24%的對等關稅的措施推遲90天實施,但此舉依然在亞洲國家間引發廣泛焦慮。
國際危機組織亞洲事務副主任黃黎秋(Huong Le Thu)指出,「如果這些關稅政策不僅針對中國而是全面實施,許多經濟體將不得不被迫進一步遠離美國」。
“與美國截然不同”
鞏固與東南亞鄰國的關係,被視為北京應對美方貿易攻勢的關鍵步驟。 2024年,美國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黃黎秋分析稱,「中國希望向世界展現一個與”強迫他國、自私的美國”截然不同形象。
習近平此次訪問首站為越南,將於14日至15日訪問兩天。越南長期奉行所謂“竹子外交”,試圖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一方面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默契,另一方面則與中國保持緊密的經濟往來。
他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志同道合攜手前行 繼往開來續寫新篇》的署名文章。
習近平在文中說,中國始終將越南視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兩國要全面深化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並深化戰略互信,以及黨際、政府、軍隊和執法安全等對口部門合作,攜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共同維護政治安全。他指雙方要堅持合作共贏,落實好兩國政府關於共建「一帶一路」與「兩廊一圈」框架對接的合作規劃,打造更多經濟、技術合作平台。
習近平又說中越要密切多邊協作,促進亞洲繁榮振興。他強調貿易戰、關稅戰無贏家,保護主義無出路,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與供應鏈穩定、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亦要加強在東亞合作、瀾湄合作等機制內協調配合,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與正能量。
習近平隨後將於15日至17日訪問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通訊部長法茲爾(Fahmi Fadzil)表示,習近平此行體現了馬來西亞政府在推動「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加強貿易關係」方面的努力。
習近平將於週四(4月17日)抵達最後一站柬埔寨。柬埔寨是中國在該地區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柬埔寨首相洪瑪奈(Hun Manet)近日強調,“中柬關係始終如一”,並表示“兩國將繼續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