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小數民族藝術歡慶盛典在倫敦拉開帷幕
(中華時報英國倫敦訊 記者 盧少芳 攝影 石璁)近日,市中心 Camden 市區的Coram’s Fields公園內,一年一度的卡姆登梅拉節“Camden Mela”拉開了帷幕。筆者連續四年跟蹤報導了這個意義非凡的南亞小數民族藝術節。
“Camden Mela”梅拉節活動總監Anika Sharma在現場表示: “梅拉節”活動不再是單一的,倫敦專屬的南亞民族文化慶典活動,而是一個面向全球的社區平臺,是讓各族群體在藝術與歡樂中相聚的,開放的,全球共襄的舞臺!
七月十三日,熱浪席捲了倫敦,但倫敦市民出席活動的熱情不減。
今年遊客參觀人數更是比去年多出了幾倍,人數達到了幾千人次。到場參加藝術節表演人數近二百人,是歷年之最。登臺獻藝表演者出演節目展示的文化領域涵蓋了南亞、東亞、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及中東文化。大集市攤位的內容照例是:字畫、手工編織品、民族風情工藝品、民族服裝、地方食品等多元素攤位展示內容不變之外,還多了專門為兒童設計了他們專屬的節目:如設有兒童互動工作坊、兒童故事角與兒童手工藝品製作體現……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能在參與中感受到各種樂趣和活動實踐的意義。確實為市民帶來了一場融合文化與藝術的盛宴。
各民族文化交匯融合 打造一個無國界文化藝術交流平臺
歷次藝術節最受關注的歌舞與音樂表演,今年的節目比去年多出兩倍之多!節目單上顯示:從中午12點到下午4點30分的表演節目單被排的滿滿的,節目內容種類繁多,是歷年之最。
中午12點整,歌舞表演正式開始,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演奏聲此起彼伏,印度舞緊密的鼓點聲熱烈激昂;身穿印度民族服裝的姑娘們舞動起漂亮婀娜的舞姿,印度民族舞是最吸引觀眾的節目之一。今年的歌舞表演節目中,多了很多青少年兒童的街舞和現代舞作品的加入,他們在舞臺上活潑可愛的身影,充滿激情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今年的表演藝術手法更是新穎多樣,歌舞表演藝術的內容體現了多元化,體現了平等包容,公正原則的價值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品質的提升。是集多文化元素最多的一年!
中國文化元素融入“MELA” 藝術節 ,“中國紅”閃亮登場!
最令遊客和參與者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能在這個活動看到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的奕奕風采。下午1點30分,兩支中國舞蹈以優美的舞姿,亮相 “Camden MELA”藝術節!向遊客和觀眾展示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獨特一格的歎為觀止的精彩演繹!兩支舞蹈分別是:由Southbank“倫敦南岸中華舞蹈團”出演的民族舞“家鄉的月亮”和由“Apple Orchard倫敦蘋果園舞蹈藝術團”出演的古典舞“貴妃醉酒”。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觀!特別是“貴妃醉酒”,舞者身著輕盈飄逸的紅色舞衣在翩翩舞動,“中國紅”文化元素得以盡情展現,博得了觀眾熱烈掌聲。“家鄉的月亮”,舞者以優雅動作和細膩情感征服現場觀眾,同樣是掌聲雷動,極受歡迎!兩個舞蹈充分展現中國舞蹈的傳統底蘊。
傳播”藝術賦能生活”的理念 進一步推動跨文化對話
今年的活動,除了主會場的文藝演出和集市增加了很多義賣攤位外,“MELA”梅拉藝術節活動還增加了很受瞻目的市長花車巡遊專案。花車巡遊專案的增設,體現了市長和議員們帶頭傳播”藝術賦能生活”的理念,意欲進一步推動社區跨文化對話。
下午2點,市長花車巡遊隊伍一啟動,直接把藝術節活動推向高潮!Camden市議員Eddie Hanson、國會議員以及多位社區代表坐在花車上,經過市民和遊客之處,他們熱情地向市民們揮手致意!筆者簡單地訪問了一下議員Eddie Hanson先生,他充分肯定這次MELA藝術節舉辦的重要意義,並為這次活動舉辦得如此成功而感到高興。並盛讚此次MELE藝術節展現出了小數民族在英國多元文化的獨特活力,架起了東西方古典與現代文化交流的橋樑,是打造世界藝術跨界的很好的交流平臺。
出演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的兩支隊伍的娘子軍們,也興高采烈的被特邀加入了巡遊隊伍裏,她們在隊伍中發揮的非常出色,一路上隨著“茉莉花”的優美歌聲而舞動出優美的舞步,給整支巡遊隊伍添上亮麗的一筆!市民們紛紛湧到這支隊伍旁與中國舞蹈隊隊員們合影留念,體現了市民們對中國民族文化的熱愛!
後語
在這裏筆者不得不說一下的是,中國民族文化在英國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了!很多領域,尤其是社區文化活動,非常歡迎含有豐富的中國元素的文化產品和藝術表演類的節目參與。尤其是中國年的慶祝活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愛戴。如舞龍舞獅等表演,是英國人十分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品牌節目之一,在每年中國年的春節的舞龍舞獅的表演隊伍裏都有不少英國人的臉孔,英國人早已參與其中了!還有就是今年賽龍舟也成了他們追捧的熱門專案之一。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族舞,古典舞也會成為英國人熱捧的世界多元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