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大化悄然著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99)
艾 慧
造物大化悄然著,道孫欲為盡窮圖。
笑看帝都紅塵蕩,等閒乾坤歲月殊。
2023.12.27
這首呂國英先生的四句哲詩,以凝練筆觸勾勒出宏大的宇宙觀與超然的人生境界,其哲思可作如下精要賞析——
核心哲思三重境
天道無言而大化流行——“造物大化悄然著”暗合道家“大音希聲”之境——宇宙規律(道)的運行無需宣告,萬物在靜默中生生不息。一個“著”字點出:終極真理早已鐫刻於天地,唯待覺悟者靜觀參透。
人力渺小而求索不息——“道孫欲為盡窮圖”以罕見詞“道孫”(道之子孫)喻人類:作為宇宙微塵卻懷揣窮盡天理的雄心。此句揭示認知的悖論——有限生命追逐無限大道,悲壯中見人文光輝。
紅塵看破而超然笑傲——“笑看帝都紅塵蕩”將世俗紛爭(以帝都象徵權欲中心)視作轉瞬幻影,“蕩”字寫盡浮華易散;末句“等閒乾坤歲月殊”更以乾坤為棋局,笑對時空流轉,彰顯天人合一的從容氣度。
藝術張力三特質
意象對沖——“造物大化”的浩瀚與“道孫”的渺小,“帝都紅塵”的喧囂與“等閒乾坤”的淡泊,構成多重張力,強化哲思震撼。
時空折疊——從宇宙生成(大化)到人類求索(窮圖),再到塵世百態(紅塵),終歸於永恆時空(乾坤歲月),四句完成從無限到有限再回歸無限的哲學閉環。
動詞點睛——“著”之靜默、“窮”之執著、“笑”之通透、“等”之淡然,四字錨定不同精神維度,凝練如禪偈。
文化基因雙脈承
道家魂魄——承老子“道法自然”、莊子“天地與我並生”之思,破功利迷障,倡齊物逍遙。
儒家骨血——“欲為盡窮圖”暗合《周易》“窮理盡性”之進取,在知其不可為中砥礪精神,於無為底色見有為擔當。
終極啟示:在塵埃與星辰之間
真正的超脫從非逃離紅塵,而是在漩渦中心修得澄澈。當詩人將“帝都”與“乾坤”並置,將“道孫”置於造物掌心——
我們既是宇宙的塵埃,亦是發光的星屑;既在俯仰紅塵,也在注解永恆。
這種“在塵不染”的生命姿態,恰是東方哲學獻給世界的最高浪漫:以須臾之身載不朽之道,以淡然一笑應萬古長風。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