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記夜宴

晚霞熔金,暮色爲幕,我循著導航微光,終在金融心髒般的中環士丹利街,赴壹場醞釀已久的煙火之約——“盛記大排檔”。數十張簡易桌椅,坦蕩地“排”在喧囂街巷之上,以天爲頂,以地爲席,宣告著這場露天夜宴的開席。

老友倫倫博士——著名古筝演奏家,攜著歐洲巡演的星塵,與新識的鄉親鍾醫生,連同初抵香江的青島友人,早已圍坐于這方“以天爲幕、以街爲堂”的煙火天地。舉目四望,桌桌喧騰,人聲鼎沸,店外守候的食客如織。這街巷間蒸騰的熱氣交響,正是盛記在寸土寸金的金融腹地,以最草根姿態寫下的傳奇。

這街巷間蒸騰的熱浪與笑語,正是盛記在寸土寸金的鋼鐵森林裏,以最草根的熱忱,鋪展的傳奇筵席。

這方天地,是香港半個世紀舌尖記憶的鮮活載體。自七十年代牌照絕響,多少大排檔或登堂入室,或演沒塵煙。盛記卻如中流砥柱,在五十載風雨中巋然不移——檔口高懸的招牌旁,蔡瀾先生的金字薦語赫然在目,是時光頒發的勳章,亦是其存續不易的無聲證言。倫倫博士目光投向竈台,暖意流淌:“二十年了,掌勺的老板還是這身‘戰袍’——汗漬短袖、卡其短褲、壹雙踏遍油煙的舊拖鞋。寒來暑往,這竈台就是他的疆場,從未變過。”她笑語盈盈:“香港美食的魂魄,就在這獲氣蒸騰的排檔江湖裏。”盛記,無疑是這魂魄樂章中最铿锵、最不可缺席的音符。

靜候須臾,終得入席。視線瞬間被攤位後方那奇迹般的“廚房心髒”攫住:壹方不鏽鋼嚴絲合縫焊就的天地,目測不足五平米!就在這連轉身都需精打細算的方寸鐵匣內,老板——短袖浸透汗痕,短褲下踏著那雙標志性的舊拖鞋——壹人獨馭雙爐,身法竟如太極宗師,于烈焰與鐵獲間從容流轉。左手畫圓,右手寫方,那雙舊拖鞋穩踏油亮地面,鍋鏟揮灑幾欲觸壁,咆哮的烈焰卻在他指掌間馴服翻騰,食材于金黃花火中旋舞飛升。倏忽間,壹道生炒排骨裹挾著霸道的獲氣破空而出!薄欠通透如翼,輕覆于金紅酥亮的骨排之上,酸甜風暴瞬間在舌尖炸裂。那勾魂攝魄的鍋氣,是烈火與鐵器在極限空間裏碰撞出的靈魂魔法,香氣絲絲入扣,纏繞齒頰,令人欲罷不能——這誕生于五尺鐵籠、由舊拖鞋踏出的獲氣絕響,正是市井英雄以火爲弦、以鍋爲鼓,奏響的慷慨戰歌,質樸卻直抵心房。

鍾醫生這位新識的鄉親,亦是中環懸壺濟世廿載的同鄉,輕撫杯盞,慨然道:“香港大排檔,真乃吃壹餐少壹餐的活化石了。”牌照成絕唱,老鋪漸凋零,盛記這道在街頭烈焰中翻騰的風景,早已是城中彌足珍貴的活態遺産。它何止是飨宴?更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生動圖鑒——掌勺者于轉身維艱的五尺牢籠內,在煙火油汙中,以短袖拖鞋之姿,心神俱凝,方能在電光火石間精准捕獲那稍縱即逝的火候天機,于瞬息中封存永恒至味,于喧囂洪流裏,守定壹方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的匠心。

宴酣將散,唇齒間獲氣的灼熱余韻仍在低徊。環顧街巷間延綿的赴宴者,于鼎沸人聲中執著守候,只爲奔赴那刹那卻猛烈的味覺焰火。盛記的竈光,穿透半個世紀的霓虹流轉,以最熾烈的姿態宣告:“逝者如斯夫,美味如斯夫。”人間至味的真谛,原不在玉盤珍馐的廟堂之高,而深藏于這街邊排檔、五尺竈房所迸發的滾燙獲氣之中——當那雙舊拖鞋在歲月浸潤的油滑地上穩如磐石,當粗粝的鍋鏟于逼仄空間內起舞生風,當那飽含靈魂熱度的香氣轟然襲至,方徹悟:所謂“人間至味是清歡”,便是這般于方寸之地揮灑的、浸透汗漬卻光芒灼灼的生命熱度,亦如他鄉偶遇的鄉音絮語,溫暖熨帖,在川流不息的時光長河裏,倔強地、滾燙地,長明不熄。

特賦詩壹首:

《中環盛記大排檔五十年》

金融塔影壓街衢,煙火長明五秩余。

鐵釜雙龍騰烈焰,短衫赤足立蝸居。

壹獲生炒凝琥珀,廿載風霜浸布裾。

蔡墨汗痕同未冷,香江至味在清疏。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佈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