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攜手銀河通用,中華文化邂逅具身智能,賦能文旅新體驗

作者:康玲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由海澱區重點打造的標杆性配套活動“海澱之夜”在頤和園盛大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市商務局、海澱區人民政府主辦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北京市政府黨組成員唐文弘、海澱區委書記張革出席並致辭,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銀河通用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智源學者王鶴博士受邀發表主題演講並進行“頤和園×海澱有禮”聯名太空艙全球首發。作為其服務貿易發展成果發佈之一,銀河通用在頤和園落地太空艙,將具身智能與中華文化深度融合,展現出“科技+文化”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創新應用場景。

從中關村大融城廣場的首秀,到在舉世聞名的頤和園常態化運營,銀河太空艙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如今,它正式入駐這座中華文化瑰寶級的皇家園林,開啟了它的文旅新篇章。

銀河太空艙再拓展 頤和園首迎智能文創消費新場景

本次活動上,銀河通用重磅發佈全球首個融合具身智能與中華文化的“頤和園×海澱有禮”聯名銀河太空艙,並正式宣佈開啟常態化展示運營。這是銀河通用與頤和園管理處的首次聯名,也是銀河通用與海澱文旅集團達成的首次官方合作。

以“遊園遇上機器人,消費新場景展示季”為主題,該太空艙由銀河通用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人Galbot運營,可實現語音接待、下單支付、商品抓取與取送等全流程自主操作。它不僅為遊客帶來沉浸式、可交互的智能消費體驗,更以全新場景應用打造出頤和園中的科技新地標和文旅消費新IP。

當中華文化瑰寶與當代尖端科技於此交相呼應,銀色的太空艙與萬壽山、昆明湖相映成輝,科技與歷史的宏大敘事在此刻跨越時空深度融合。作為海澱區重磅成果,銀河太空艙的發佈不僅是首都“AI+文旅”的一張新名片,更標誌著中國文旅借助新質生產力載體,以更智慧、更國際化的姿態迎接全球遊客。

王鶴博士主旨演講 具身智能驅動生產力

這一成果的發佈,是“科技+文化”融合的具體實踐,也為具身智能走向社會應用提供了鮮活樣本。在此背景下,王鶴博士在“海澱之夜”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對產業未來的思考。

他指出,具身智能正在成為推動製造業升級、服務業拓展與文化消費融合的新引擎。銀河通用堅持“以合成為主、真實為輔”的數據範式,推動機器人實現從實驗室走向真實應用,真正形成“新質生產力”。

王鶴博士表示,世界文化遺產與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將為文旅產業注入持續活力,也為人工智能產業的落地探索提供了重要樣本。銀河太空艙的落地,正是具身智能與文化消費相結合的開創性實踐。

科技賦能文化 打造智慧文旅新標杆

銀河通用深度踐行“人工智慧+”戰略,始終致力於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規模化應用落地,為城市生活量身打造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銀河太空艙。

每一臺太空艙最小僅9㎡空間,卻可全天候自主運營,售賣飲品、小食、文創、藥品等高頻消費品類,相容冷藏/冷凍等多種商品形態。單艙預計日均服務人次超千人,周邊人流預估提升30%-40%,有效啟動區域活力。銀河太空艙由銀河通用自研的機器人Galbot運營,可完成語音接待、下單支付、精准抓取與商品取送,實現“無遙操、全流程自主”。

此次銀河太空艙落地頤和園,正是具身智能賦能文旅消費的生動範例,通過智能化的機器人全流程自主運營,展示前沿科技與中華文化深度融合的創新應用場景。這一探索與海澱區的整體方向高度契合。

銀河太空艙的首發,不僅拓展了頤和園的消費新場景,為遊客帶來沉浸式互動體驗,也折射出海澱區作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在“科技+文化”融合上的前瞻佈局。通過與頤和園管理處和海澱文旅集團的合作,銀河通用為傳統文化注入智能化動力,助力海澱打造智慧文旅新標杆,並為全國乃至全球文旅場景的創新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的參考路徑。

未來,銀河通用將以“銀河太空艙”這種創新商業模型的成功應用為範本,並以北京為起點,向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廣泛複製、深度定制化,並實現規模化迅速落地。同時,銀河通用將攜手政府、上下游產業夥伴,在“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引領下,持續構建具身智能與多領域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為全球科技成果創新提供可複製的“中國方案”。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