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25天:俄入冬前猛攻烏克蘭基礎設施 基輔斷水斷電;澤連斯基與川普通話:若戰爭能在中東被制止,俄羅斯的戰爭也能被制止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25天。

2025 年10 月10 日,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警方調查人員查看基輔一棟在俄羅斯無人機和飛彈襲擊中受損的公寓大樓(路透社)

2025年10月11日最新進展:

戰況

  • 週五凌晨,超過450架俄羅斯無人機和30枚導彈襲擊了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稱之為“蓄意而有預謀的襲擊”,全國至少有20人受傷。
  • 整個週五,在基輔和其他城市大面積停電的情況下,搶修人員爭分奪秒地為超過72.5萬戶家庭恢復供電。
  • 在一段討論襲擊事件的視訊訊息中,澤連斯基表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顯然正在利用這個時機”,因為世界各國領導人正專注於執行加薩停火協議。
  • 澤倫斯基另外告訴記者,俄羅斯故意等到惡劣天氣才發動攻擊,惡劣的天氣條件使烏克蘭防空系統的效率降低了20%到30%。
  • 根據俄羅斯國家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北部村莊奧特拉德諾耶附近打死了三名代表烏克蘭作戰的外國士兵,俄羅斯軍隊聲稱本週稍早已控制該村莊。
  • 烏克蘭軍方表示,上個月它襲擊了俄羅斯70多次,使該國的煉油量減少了21%以上。
在這張由烏克蘭緊急部門提供的照片中,緊急服務人員正在撲滅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敖德薩後引發的大火(美聯社)

俄入冬前猛攻烏克蘭基礎設施 基輔斷水斷電

俄羅斯猛烈轟炸烏克蘭基輔(Kyiv)的基礎設施,造成斷水斷電。烏國空軍今天表示,今天凌晨基輔遭遇「大規模攻擊」,首都陷入一片黑暗。

近幾週來,克里姆林宮加強空襲烏克蘭的能源設施和鐵路系統,這與過去3個冬季行動如出一轍,要讓烏克蘭民眾在刺骨寒冬下無暖氣可用。

法新社駐基輔記者報導,今天清晨市內傳出數聲巨大爆炸聲響;居住在不同區的記者們家中也都停電。

烏克蘭空軍表示:「首都正遭受敵人彈道飛彈與無人機的大規模攻擊。」軍方呼籲民眾留在避難所內。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表示,俄軍鎖定「關鍵基礎設施」大肆攻擊,已知至少9人受傷,其中5人送醫治療。

克里契科在通訊軟體Telegram說:「首都左岸地區已經沒有電,同時也出現供水問題。」

此外,東南部札波羅熱地區軍事管理局局長費多羅夫(Ivan Fedorov)指出,俄軍夜間對札波羅熱發動至少7次無人機攻擊,造成1名7歲兒童死亡、至少3人受傷。

和平進程

  • 德國、法國和英國組成的歐洲三國(E3)領導人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國家基礎設施的「升級」襲擊,並承諾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因為普京「繼續採取拖延戰術和可惡的襲擊來回應和平談判」。
  • 領導人補充說,他們“準備以協調的方式,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的價值來支持烏克蘭武裝部隊”,以迫使俄羅斯進行談判。
  • 在對塔吉克斯坦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告訴記者,他仍然“致力於在安克雷奇進行的討論”,指的是他8月份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峰會。
  • 普京的言論與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裡亞布科夫本週稍早的言論截然相反,裡亞布科夫曾表示,自8月以來,和平談判的「強大勢頭」已經喪失。
  • 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表示,她和普京正在討論遣返捲入戰爭的兒童,其中一些兒童已經回到家人身邊,預計更多兒童很快就會團聚。
普京支持川普的加薩和平計劃,將支持「和平努力」【英語影片】

政治與外交

  • 澤倫斯基表示,鑑於俄羅斯夜間的襲擊,他已與幾位領導人——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芬蘭總統亞歷山大·斯圖布和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進行了交談,並感謝他們三位的支持。
  •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週六表示,他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進行了一次「非常積極且富有成效」的通話,討論了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系統的攻擊等事宜。
  • 俄羅斯前總統、現任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訪問了朝鮮,參加執政的朝鮮勞動黨成立80週年紀念活動。俄羅斯和北韓去年簽署了一項共同防禦條約,平壤已派遣數千名士兵和大量武器支持莫斯科對基輔的戰爭。
  •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為了解決全球「危機」,“為和平做了很多”,並讚揚了加薩停火協議。但川普是否應該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普京說這並非由他來評斷。
  • 川普其後在他的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轉貼普京這段發言的影片,並寫上:「感謝普京總統!」
教宗利奧讚揚在加薩和烏克蘭進行通報的新聞工作者【英語影片】

澤連斯基與川普通話:若戰爭能在中東被制止,俄羅斯的戰爭也能被制止

澤連斯基透過社媒平台X介紹稱:「我祝賀川普總統的成功以及他促成的中東協議,這是一項傑出的成就。如果一場戰爭可以在一個地區被制止,那麼其他戰爭肯定也能被制止——包括這場俄羅斯的戰爭」。

澤倫斯基補充道,「我已將俄羅斯對我國能源系統的攻擊告知川普總統,我感謝他願意支持我們。我們討論了加強我國防空能力的機遇,以及我們正在努力達成的具體協議,以確保這一點。關於如何真正增強我們的實力,存在著諸多良好的選項與切實可行的構想」。

澤連斯基續指,「俄羅斯方面需要做好開展真正外交的準備——這可以透過實力來實現。謝謝你總統先生!」近日,川普對莫斯科當局表達的公開敵意日益加深,同時又對烏克蘭表現出更多的同情。他上月在其社媒平台「真相社交」上撰文稱,烏方應能在歐洲和北約的幫助下,「收復」所有被佔領土。

此外,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週五透露稱,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建立了一條非同尋常的秘密溝通管道後,她已確保多名被俄羅斯綁架的烏克蘭兒童獲釋。

據烏方官員稱,俄羅斯週六對烏克蘭的襲擊造成至少五人死亡,並導致南部敖德薩地區部分地區斷電。自2022年全面入侵以來,俄軍每年冬天都會襲擊烏克蘭的電網,切斷數百萬戶家庭的電力和供暖,並擾亂供水,烏方指責這是公然的戰爭罪行。

區域安全

  • 烏克蘭和荷蘭簽署了一份無人機聯合生產諒解備忘錄。據烏克蘭外交部稱,阿姆斯特丹在整個戰爭期間向烏克蘭提供了近90億美元的支持。
  •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婭·卡拉斯表示,歐盟必須尋求“共同的歐洲防務願景”,並且必須阻止俄羅斯贏得對烏克蘭的戰爭。
  • 普京表示,俄羅斯正在開發新的威懾武器,並指出,如果美國拒絕延長明年到期的核武條約中規定的彈頭限制,這對莫斯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
  • 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說,她已經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討論捲入俄烏戰爭中的烏克蘭兒童,目前有8名兒童已經返家,還有更多兒童將陸續與家人團聚。

軍事分析

莫斯科如何在嚴酷封鎖下繼續生產無人機和飛彈?

阿納斯·卡德爾

2025年10月9日拂曉,俄羅斯發動了大規模協同攻勢,主要依靠攻擊無人機和飛彈,對烏克蘭東北部縱深地區實施了連續的定點打擊。無人機並非作為輔助支援,而是作為電子戰刺刀,瞄準指揮中心、補給點和通訊系統,為有限的地面行動做準備。

清晨,無人機在目標上空持續盤旋,以偵察該區域並確定薄弱環節,然後在分離時轉為直接攻擊。

攻擊主要使用中程精確打擊無人機和自殺式無人機,對固定目標進行攻擊。此外,還觀察到使用集群戰術試圖摧毀當地防空系統。

這次襲擊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的無人機和飛彈襲擊的有效性的戰略質疑,不僅在於其準確性和戰術,還在於莫斯科在這場看似持久的戰爭中保持生產和運營節奏的能力。

衡量有效性

俄羅斯對烏克蘭空襲和飛彈襲擊的有效性取決於衡量這些攻擊的框架:如果僅從成功率來看,這些攻擊似乎效果有限。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數據,烏克蘭防空系統擊落了約85%的飛彈和無人機,並且在西方的支持下,其防空系統仍保持著韌性。

然而,單憑數字並不能反映其真實影響。從道德和戰略角度來看,莫斯科已成功將一連串的打擊(間隔時間已縮短至僅兩天)轉化為一種持續施壓的手段,它不僅消耗烏克蘭的神經,消耗烏克蘭的資源,也讓烏克蘭及其盟友對烏克蘭能否長期堅持產生懷疑。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展現了其學習和適應的能力。此前,「沙赫德」無人機的命中率不超過10%,而如今,得益於重疊彈道和交錯發射波等新戰術,其命中率已接近20%。

最重要的是,如果莫斯科沒有成功規避無人機零件進口的限制,利用複雜的走私網路和全球灰色市場,使其能夠繼續生產廉價而有效的戰爭工具,這一發展就不可能實現。

2022年10月17日,一架由俄羅斯向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射的伊朗「沙赫德」無人機(美聯社)

襲擊頻率增加

隨著俄烏戰爭進入第四年,俄羅斯使用飛彈和無人機進行空襲的頻率與2025年頭幾個月相比大幅增加,並在2025年9月達到高峰。

根據戰爭研究所統計,今年年初,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的飛彈和無人機數量每天不超過150枚,這一速度一直持續到3月,當時的數量超過了250枚。

6月份,俄羅斯無人機和飛彈的數量顯著增加,達到每天500枚飛彈和無人機。這種成長態勢持續,單日發射量接近750枚飛彈和無人機。然而,9月份達到了峰值,每天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數量超過800枚。

儘管俄羅斯的飛彈和無人機製造項目遭到製裁,但這些不斷上升的數字仍然引發了人們對其軍事工業能力的質疑。自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已對莫斯科實施了大約18項制裁。

國際戰略研究所稱,自2024年以來,俄羅斯已成為世界上受制裁最多的國家,自2024年1月以來,對敏感國防設備和技術的限制已超過1.6萬項。

這些彈藥在戰場上的廣泛使用反映了相對較低的成本下巨大的生產能力,並表明西方國家共同努力限制莫斯科的工業能力的失敗,莫斯科依靠外包、商業零件和其他手段來逃避制裁限制。

2025年10月5日夜間,烏克蘭救援人員在烏克蘭西部俄羅斯空襲現場(歐洲通訊社)

依賴外國來源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了一項實地研究報告,追蹤了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使用的彈藥殘留。透過分析其成分,揭示了其全球生產來源。

該研究記錄了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製造中使用的數千個零件,包括半導體、天線、現場可編程電路、測量單元、GPS單元、微處理器電路和電壓調節器。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產品帶有美國、亞洲和歐洲製造商的標誌,這些製造商的總部設在至少24個國家或地區。然而,由於多種原因,要確定真正的原產國仍然很困難。例如,這些公司通常僅限於設計半導體晶片,而這些晶片的生產則通常由位於其他國家的製造工廠進行。其中一些產品甚至是假冒的。

根據上述研究,衝突軍備研究所(Conflict Armament Research)掌握的樣本包括來自美國約56家公司的零件,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公司自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將這些零件直接出口到俄羅斯,也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在出售前就知道這些零件將用於軍事目的,這表明了分銷這些產品的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依賴商業零件

2022年5月,時任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透露,俄羅斯軍隊在飛彈製造中使用了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的零件,美國和歐洲政界人士也重複了這一說法。

衝突軍備研究所的調查證實,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更依賴可用於軍事工業的商用零件,這反映出西方對兩用商用出口限制存在漏洞。

這些零件是透過分銷商而不是主要生產工廠轉移到俄羅斯的,此外,核實電子零件的潛在最終用途也存在困難。

因此,製造商表示,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使用的一些零件在銷售時並不受出口管制,此外這些公司也無法對銷售,尤其是線上銷售進行有效的監督或控制。

《出口管理條例》將部分美國生產的電子產品歸類為“低技術消費品”,允許這些產品無需許可證即可出口,除非出口到被禁國家或可疑實體,或用於支持被禁止的用途,這指的是莫斯科利用的出口管制漏洞。

2025年4月29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中心,一輛搭載攻擊無人機的俄羅斯軍車參加勝利日慶祝活動前的年度閱兵彩排(歐洲通訊社)

透過商業中介機構採購

全球供應鏈以分銷商為中心,這使得利用外貿中介機構獲取軍工零件並規避限制和製裁成為可能。俄羅斯在購買飛彈和無人機時利用了這個漏洞,在未受制裁的國家設立幌子公司。

作為這個過程的一個例子,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的研究引用了Jsc Morion品牌的振盪器。實地調查記錄顯示,該公司的振盪器被用於一系列俄羅斯彈道飛彈和無人機。美國財政部和歐盟於2024年10月對該公司實施了製裁。

但貿易數據顯示,其仍透過將貨物從歐洲、北美和東亞的公司轉移到位於中國的公司,然後再運往俄羅斯來獲得這些產品。

從東亞市場採購

俄羅斯依賴東亞市場獲取製造飛彈和無人機所需的部分零件,例如微電路,尤其是從中國大陸和香港採購。這反映了這些市場對莫斯科的重要性,因為這些市場沒有法律禁止在當地設立商業公司,也不要求公司在當地設立辦事處或所有者在當地擁有住所。

莫斯科正轉向中國和香港的零售商,購買KB Navis公司生產的Kh-59和Kh-101彈道飛彈所使用的SN-99衛星導航系統。根據衝突軍備研究所的數據,為了避免2022年2月以來實施的製裁,該公司越來越依賴一家中國公司向俄羅斯進口產品。

儘管制裁對俄羅斯的工業努力產生了影響,但這些數據反映出,俄羅斯成功地利用了美國和歐盟與反對它們的東歐集團國家之間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兩極化。此外,俄羅斯還利用了出口法規的漏洞,這些漏洞有時不包括可用於軍事工業的商用產品,以及難以隨時監控的供應鏈複雜性。

技術進步、地緣政治競爭與限制的全面性

受制裁國家面臨的最大漏洞是飛彈和無人機製造以及電子元件多種用途的技術快速進步,而由於與這些限制相關的結構性原因,出口法規無法跟上這些技術的快速進步。

國際飛彈控制系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25年,以核子供應國集團、澳洲集團和飛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為代表。俄烏戰爭初期,歐盟、英國和美國公佈了《共同高度優先清單》(CHPL)。

但俄羅斯仍然能夠獲得製造飛彈和無人機所需的零件,這表明控制系統的結構存在問題。

各國對多邊出口管制的定義和實際應用可能有所不同,從而限制了對單一產品多種​​用途的限制的有效性,例如可在戰場上直接攜帶爆炸物載荷的民用無人機。

這些法規不夠全面,不足以禁止出口這些行業使用的所有零件。即使是《共同高度優先清單》(CHPL),也未涵蓋許多被歸類為「低風險」並用於製造飛彈和無人機的技術,尤其是當這些技術是在遵守清單的國家之外生產時。這些法規也分為不同類別,有些國家要求對某些類別進行限制,而對其他類別則不進行限制。例如,英國對第1類適用飛彈及其技術管制制度(MTCR)的管制,但不適用第2類。

根據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MTCR第一類僅限於射程超過300公里、可攜帶500公斤有效載荷的完整導彈系統和無人機及其主要子系統,而第二類包括不符合第一類有效載荷限制的系統,並允許合作夥伴在出口第二類產品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這意味著,受到管制和限制的零件可以在商業合作的國家之間轉移,因為製造國不一定是最終用戶的供應商,這使得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可以規避這些限制,透過第三方或商業中介獲得供應。

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在於,隨著美國影響力的下降和中國崛起成為對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構成威脅的大國,地緣政治競爭重新抬頭,同時也為美國對手尋求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聯盟提供了機會,例如俄羅斯,其中包括朝鮮等國家,實地調查已證明這些國家參與向莫斯科提供用於製造導彈和無人機的和零部件。

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出口管制體系和法律的漏洞,以及俄羅斯及其盟友規避這些漏洞的能力,反映了冷戰後秩序解體和國際兩極化的後果:東方以中俄聯盟為基礎,西方則瀰漫著日益加劇的分歧。這兩個軸心都朝著經濟和工業軍事化的方向發展。

這一現實加劇了軍備競賽,並促使對美國影響力懷有敵意的各方和國家加強相互合作,從而限制了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並為俄羅斯及其合作夥伴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來滿足其軍事工業的需求。

事實證明,在國際利益相互衝突、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即使在西方軸心國家內部,共同的出口法規和體係也顯得效力有限。隨著歐洲內部關係以及歐盟與美國關係的裂痕不斷顯現,這種情況只會愈演愈烈。

隨著民用工業軍用轉民用方式的不斷改進,以及基於利益驅動的電子商務模式的擴張,再加上上述因素,俄羅斯軍工綜合體將維持其生產能力,甚至可能發展出生產鏈。面對這些複雜情況,實地升級選項似乎比法律選項更重要。

在戰場上,俄羅斯最近的襲擊證明了俄羅斯彈道飛彈持續發展以提升其穿透烏克蘭防空系統能力的有效性。例如,「伊斯坎德爾-M」和「匕首」飛彈已證明其能夠在飛行末段進行出其不意的機動,從而迷惑烏克蘭防空系統。這解釋了俄羅斯飛彈攔截率顯著下降的原因,並限制了基輔從西方防空系統中獲益的能力。

戰爭在擴大嗎?

俄羅斯與北約近期的緊張局勢愈演愈烈,危險性日益凸顯。莫斯科正利用無人機挑戰北約的軍事能力,而這些能力對北約國家的機場構成威脅。其中包括慕尼黑機場。德國當局於10月3日至4日因發現附近飛行的無人機而被迫關閉機場。德國當局將其列為軍用偵察無人機。

德國耶弗爾附近的一個彈藥庫附近還發現了一架小型無人機,一名克羅埃西亞公民在距法蘭克福機場數百公尺處操作無人機時被捕,還有三架無人機被發現飛過耶弗爾聯邦警察航空中隊總部上空,這表明有人試圖威脅德國的重要基礎設施。

美國戰爭研究所將這些事件與俄羅斯試圖破壞歐洲穩定、透過破壞成員國之間的信任來破壞北約凝聚力的行為聯繫起來,並將其置於莫斯科為未來與北約的戰爭所做的潛在準備之中。

英國太空司令部司令保羅·泰德曼少將和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的聲明強化了這種印象,他們指出中俄在該領域的合作,北京擁有先進的能力,而莫斯科大膽地將其運用到該領域。

至於小型無人機,俄羅斯可能會將其用於歐洲境內的安全行動。小型無人機易於運輸,無需攜帶炸藥,並且可以在使用前立即裝載炸藥。在此背景下,波蘭情報部門指出,俄羅斯情報部門參與了針對波蘭、德國和立陶宛的無人機攻擊企圖。

歐洲與烏克蘭合作

歐盟國家正透過加強軍事化、增強軍事工業和國防預算來應對俄羅斯的升級行動,德國領導人的聲明表明他們打算將德國軍隊打造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

同時,歐盟繼續支持烏克蘭軍火工業。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於9月30日宣布,將向基輔撥款20億歐元用於無人機生產,將使烏克蘭能夠提升其無人機總產能。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美國還在與基輔當局討論第五和第六批武器援助計劃,每月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0億美元的武器。

作為回報,澤連斯基宣布,一群烏克蘭專家已前往丹麥,為丹麥軍隊進行反無人機戰術訓練。此前,據戰爭研究所稱,在丹麥和挪威領空多個軍事和重要設施附近觀察到無人機飛行。

總而言之,烏克蘭戰爭的經驗表明,俄羅斯展現了非凡的地面適應能力,能夠規避強加於其上的經濟和技術限制,並將無人機等低成本工具轉變為消耗對手、削弱其防禦的有效手段。

這種靈活性反映了當代戰爭性質的深刻轉變,戰術創新以及將心理戰、經濟戰和技術戰整合到一個系統中的能力日益重要。烏克蘭不僅是莫斯科實力的試驗場,也是重新定義西方威懾限度和製裁有效性的實驗室,將戰爭變成了雙方之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雙方都試圖按照自己的設想重塑衝突地區。(來源:半島電視台+電子網站)

俄羅斯計劃將軍隊規模擴充至約150萬人(蓋帝圖像)

最大規模的招募行動:俄羅斯在計畫什麼?

在西方對手指責俄羅斯準備在東歐發動其他戰爭之際,俄羅斯計畫在今年底前招募30萬名士兵,這是自2016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招募行動。

行動的第二階段將持續到今年12月,旨在招募13.5萬名18至30歲、非預備役的俄羅斯公民。此前,俄羅斯已經在年初招募了約16萬名士兵。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丁已下令政府機構和聯邦機構從10月初開始進行大規模招募活動,招募對象包括聯邦員工和政府機構工作人員。

《紐約郵報》東歐通訊員羅尼·里斯引述俄羅斯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弗拉基米爾·茨姆利安斯基的話證實,新招募的士兵不會被部署到駐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當中。

然而,這位記者解釋稱,烏克蘭官員曾多次聲稱,在前線陣亡和被俘的俄羅斯士兵中同樣包含新招募的士兵。

普京(中)下令政府機構和聯邦機構進行大規模徵兵活動(蓋帝圖像)

擴充軍隊

近年來,俄羅斯每年春季和秋季兩次進行徵兵活動。根據《紐約郵報》報道,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軍隊平均每年秋季徵兵約12.7萬人。

這些徵兵活動是普京決定在2026年將俄羅斯軍隊現役人員從約100萬人擴充至150萬人的決定的一部分。

據該報報道,俄羅斯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加強徵兵力度,以實現這一目標。因此,上週,俄羅斯批准了一項法律草案,旨在廢除半年一次的徵兵令,代之以全年徵兵令,以增強俄羅斯軍隊的實力。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的徵兵率每年增長5%,使俄羅斯軍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

為了鼓勵俄羅斯公民參軍,美國戰爭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撰寫了一項名為《俄羅斯發電和技術改造》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啟動了一項名為「英雄時代」的計劃,旨在打造一支由忠誠的老兵組成的新精英隊伍,並任命他們擔任聯邦、地區和市政各級領導職務。

該研究所認為,普京希望透過該計畫加強老兵在俄羅斯社會的影響力,並建立一支忠誠的軍事精英隊伍,以維護和維護克里姆林宮的利益。

俄羅斯軍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之一(蓋帝圖像)

損失慘重

每場戰爭都會給交戰雙方帶來沉重的損失,無論是想要繼續在前線推進的俄羅斯人,還是試圖抵抗的烏克蘭人。

雖然俄羅斯對其損失實施封鎖,但烏克蘭和西方消息來源正在考查現有的關於這些損失的資訊——這些資訊往往存在偏差,或者出於軍事需求而誇大其詞。

然而,俄羅斯大規模的徵兵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俄羅斯軍隊內部人員短缺的問題,這既可能是由於烏克蘭戰爭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是出於其覆蓋新的軍事行動的需求。

俄羅斯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家支持為殘疾人提供了15.25萬副義肢,較前一年增加53%。全年共發放了9.92萬副義肢,相較於2022年的6.48萬副出現了大幅成長。

報道引用了俄羅斯獨立通訊社「Mediazona」的報導——該機構已經透過官方記錄、社群媒體訃聞和墓碑照片,確定了超過11.1萬名陣亡俄羅斯士兵的姓名。然而,該機構認為實際死亡人數要高得多。

報告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損失大約是蘇聯在阿富汗長達10年的戰爭的15倍,是俄羅斯在車臣長達13年的戰爭中的10倍。

為了繼續支持悲痛的傷亡者家屬,克里姆林宮也向傷亡者家屬提供了豐厚的賠償。根據俄羅斯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光是2024年,俄羅斯政府就撥款約153億美元用於賠償陣亡和受傷者家屬。

相較之下,根據英國《衛報》報道,儘管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方面的軍事損失一直是其國家機密,但任何仔細觀察的人都會注意到戰爭帶來的變化,包括殯葬行業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失去胳膊或腿的士兵回國的情況。

繼續戰爭

許多分析家認為,俄羅斯大規模的徵兵運動顯示其意圖繼續戰爭,甚至可能擴大戰爭規模。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四在瓦爾代國際論壇全體會議上的演講證實了俄羅斯與西方的持續戰爭。

塔斯社引述普京的話稱:“我們正處於戰爭中,所有北約國家都在與俄羅斯交戰,他們不再隱瞞這一點。這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但俄羅斯軍隊、國家和國防工業已經迅速適應了現實。”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RT電視台引述俄羅斯駐安理會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揚斯基的話稱,歐洲人繼續將俄羅斯視為敵人,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他補充稱,俄羅斯是第一個挑戰西方霸權的國家——西方霸權如今正面臨危險,但西方國家卻不願承認這一點。

北約啟動「東方衛士」行動,以加強其東部邊境的防禦

海軍力量

俄羅斯《獨立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波羅的海局勢觸及危險沸點》的文章,指出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日益加劇的軍事對抗,有可能會加劇軍事不穩定,並使該地區陷入公開的軍事衝突。

該報指出,在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後,波羅的海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北約湖」——有9個北約國家可以直接進入波羅的海,此外,挪威和英國也可以經北海進入波羅的海,與此同時,俄羅斯需要經由狹窄的芬蘭灣和加里寧格勒地區海岸進入波羅的海格勒地區。

《獨立報》補充道,今年6月,美國「保羅·伊格納修斯號」飛彈驅逐艦進入波羅的海。該艦上面部署的「戰斧」飛彈的射程可以直達烏拉爾山脈,由此可見波羅的海的地緣戰略重要性與地緣政治重要性。

該報道指出,俄羅斯正在努力應對這一危險的發展,並尋求在不凍海水域建立一支綜合海軍力量。為此,俄羅斯正在尋求在白海的德維納灣建立一個深海區。

迫在眉睫的襲擊

在局勢升級的背景下,俄羅斯媒體《論點與事實》刊登了一篇題為「他們正在煽動俄羅斯對他們動用奧列什尼克飛彈」的文章,以回應部分歐洲分析人士關於烏克蘭即將大規模襲擊俄羅斯軍隊的預測。

這篇文章稱,英國天空新聞軍事分析家邁克爾克拉克教授預測,烏克蘭武裝部隊將在未來幾週內——「在冬季到來之前」——對克里米亞半島發動大膽襲擊。

《論點與事實》補充稱,這位英國分析家聲稱,烏克蘭武裝部隊此舉旨在改變西方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看法,並指出烏克蘭政權的武裝仍然擁有一定的火力。

該報還稱,這位英國教授預測克里米亞半島將會遭襲,而其預測背景包括英國前國防大臣本·華萊士發表的聲明——華萊士在聲明中呼籲讓克里米亞半島變得“無法居住”,並聲稱西方有義務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系統,以確保“摧毀”克里米亞半島以及赤刻大橋。

該報引述俄羅斯火箭科學與砲兵學院院長奧列格·伊凡尼科夫中校的話稱:「俄羅斯掌握的情報客觀證實了這一訊息。」並補充稱,消息來源明確表示,烏克蘭政權已經決定測試俄羅斯武裝部隊的韌性。因此,預計將動用所有力量進攻克里米亞半島。

根據俄羅斯媒體《論據與事實》報道,這位俄羅斯軍事專家得出結論認為,烏克蘭政權正透過此舉迫使俄羅斯再次向世界展示其奧列什尼克飛彈系統的威力。

北約加強其東翼防空力量,以對抗俄羅斯無人機

世界大戰

俄羅斯曾多次警告西方不要引發世界大戰。在同一場合下,普丁稱西方對俄羅斯的立場是咄咄逼人的,他也指出,烏克蘭危機和北約在俄羅斯西部邊境的升級行動都體現了這一點。他還表示,西方的這種勢態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將川普解決危機的舉措推向了臨床死亡狀態,並使美國重新回到了升級的道路之上。

最近,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可能入侵歐洲其他地區的警告不斷升級,尤其是在北約戰鬥機攔截進入愛沙尼亞的俄羅斯戰鬥機,以及俄羅斯無人機侵犯了幾個歐洲國家的領空(最近一次發生在德國和比利時)之後。

這些入侵事件引發了歐洲的警戒狀態,並促使歐盟在最近的哥本哈根峰會上宣布發起「無人機牆」行動,以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英國《衛報》引述歐洲專家的話稱,北約對俄羅斯入侵的回應不夠果斷,促使俄羅斯再次採取類似行動,並可能考慮進一步的行動。

專家認為,所有侵犯北約領空的無人機和飛機都應該被擊落,因為光是這一點就能迫使俄羅斯撤退。(來源: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