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朱光華:王莊遺址如何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中新社鄭州10月24日電 題:王莊遺址如何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專訪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朱光華
作者 王宇
永城王莊遺址是河南省境內首次發現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有哪些顯著特徵和文化獨特性,又如何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2023年主持王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朱光華,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予以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簡要介紹王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
朱光華:2023年3月,由首都師範大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啟了王莊遺址的首次考古發掘。年度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其中有幾項發現是前所未見的。
首先,通過系統鑽探,我們初步確定了該遺址的範圍與規模,證實這是一處總面積逾60萬平方米的大型史前環壕聚落。遺址總體呈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橢圓形,遺址中心區有一座小型環壕,壕內面積約8萬平方米。結合考古發掘成果可以認定,這是首次發現河南境內大汶口文化大型聚落,也是目前所見大汶口文化分布區最西端的一個中心聚落。
其次,我們在該遺址核心區發現了一處規模較大、等級很高的大汶口文化墓地。2023年發掘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近30座,表明這裡墓葬分布密集,葬俗葬制獨特,墓葬均為東西向,墓主頭向東,不同級別的墓葬相對集中埋葬,各小區墓葬大體呈南北成行、東西成列排布。其中M27是一座超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有椁有棺,墓口長約4.8米,寬約3.6米,墓室總面積逾17平方米,隨葬各類器物總數超過300件。從墓葬規格來看,墓主地位顯赫,推測為早期東方古國的君主。
最後,王莊遺址目前已發掘出土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物,包括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類別。這些遺物主要出土於大汶口文化墓葬,其中玉器數百件,陶器近千件。更為重要的是,該遺址出土的部分器類或器形為中國史前考古遺址所首見,比如成組出現的“石圭”、結構複雜的“玉覆面”,以及部分造型奇特的陶器等。
從文化特徵的比較分析來看,王莊遺址主體遺存隸屬於東夷大汶口文化系統,其年代大體相當於大汶口文化中期。遺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的第一批碳-14樣本測年,數據在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間,說明測年結果與類型學分析的結論基本吻合。

中新社記者:王莊遺址有哪些顯著特徵?
朱光華:王莊遺址雖然發掘時間有限,但揭露的遺存特徵鮮明,出土器物數量龐大且內涵豐富,具有文化的多樣性、習俗的地域性與高度等級化等特色。
遺址發掘出土陶器近千件,常見器類,如壺、鼎、豆、背壺等器物的形制及演變趨勢,均與核心區大汶口文化保持一致。但遺址出土陶器融匯多元文化因素,同時形成典型的地方特色,出現了一批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器形與器類。器物群中,可見來自中原仰韶文化因素的紅陶罐、紅陶缸,來自長江中游屈家嶺文化的瓦足鼎、弦紋壺,來自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貫耳壺等;玉器如雙聯璧與錐形玉墜,分別受到遼河流域紅山文化與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響。陶器群中地域特色也很鮮明,比如出土的融合小口尖底瓶與背壺兩類器物形制的瘦長體背壺,為目前全國僅見,成組的帶蓋陶鼎及部分壺、背壺等都與其他遺址出土的同類器有明顯差異。
此外,遺址還具有獨特的葬俗葬制:其一,從墓葬的墓室空間結構來看,這批墓葬的墓主往往居於相對從屬地位,偏居墓室北側,側身或仰身,墓室中央的大部分區域則用於陳放隨葬器物;其二,以實用器隨葬,不少器物形體碩大,器表多在燒成之後塗以彩繪,顯示出其具有典型的禮儀性質;其三,墓葬間存在分組“有意打破”現象,也就是說部分早期墓下葬若干年後,後人在營建墓室時會有意地挖開早期墓葬,並保留早期墓主的骨骼及隨葬品再次埋葬,從而形成上、下兩層墓葬墓主骨骼相叠,兩墓隨葬品連續堆放的奇特景象。該遺址所見的葬俗葬制與其他地區大汶口文化迥然不同,反映出其獨特的宗教信仰與社會觀念。
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地呈現出鮮明的等級化色彩,墓葬規模與隨葬品差異懸殊,目前發現的超大型墓葬墓室面積達17平方米,大型墓葬面積約6-8平方米,中型墓葬墓室面積約3-4平方米,小型墓面積不足2平方米。大中型墓葬出土數量豐富的玉器,其中包括具有禮儀性質的玉鉞、玉覆面、石圭,以及製作精緻的骨器等,小型墓則僅隨葬少量陶器。由此可見當時社會群體已具有明確的階層劃分,其社會複雜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中新社記者:王莊遺址在大汶口文化系統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朱光華:王莊遺址代表的是大汶口文化西進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與高度文明化的地方性政權實體。
王莊遺址是目前所見大汶口文化分布區最西端的中心聚落,改變了以往人們對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水平的認識。王莊遺址的發現重塑了豫東、皖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格局,使我們認識到早在大汶口文化中期時,東夷集團的勢力範圍已拓展到此地。作為中心聚落的王莊遺址其周圍必然分布著一定數量的次級聚落,由此可以推知,以王莊遺址為中心,該地區曾經存在著一個具有較大規模與人口的社會組織。
而就葬俗葬制而言,王莊遺址與迄今所見其他地區的大汶口文化葬俗都截然不同,思想觀念往往是區分社會群體最核心的依據,由此說明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群體在東夷集團中具有相對獨立性,或者說是古東夷族的一個相對獨立的支系。
王莊遺址M27大墓的發現,可以證明該社會群體的社會複雜化程度,可能要高於大汶口文化分布區內的多數地方。M27大墓是目前所見的規模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墓葬,由此我們需要重新評估王莊遺址在整個大汶口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豫東皖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發展態勢。同時M27的發現也可以從側面證明,大汶口文化中期時該地區已形成高度發達的古國文明。

中新社記者:王莊遺址如何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提供實證支持?
朱光華:王莊遺址是中國史前文明多元融合、創新發展的縮影。
王莊遺址所見多元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層次:墓葬出土豬下頜骨、獐牙,以及墓主枕骨變形等現象,反映出對該社會群體東方部落宗教與傳統的繼承。出土陶器群中涵蓋仰韶、屈家嶺、良渚等文化因素揭示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社會群體社會生產及生活習俗的互鑒。出土玉器中紅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因素代表著黃河下游地區社會上層的觀念與禮儀融合了長江流域、西遼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以上發現均證明,中國史前時期不同區域通過宗教思想、禮制觀念、審美意識、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交流與互鑒,形成開放的、互汲取進步因素的協同演進模式。
在融匯鄰近地區文化因素的基礎上,王莊聚落先民對於器用制度有較為顯著的創造性發揮。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玉覆面、成組石圭,都是同時期遺址中前所未見的,前者代表了中國古代葬玉的最高等級,後者為中國古代帝王諸侯舉行儀典時手持的信物,因此具有鮮明的禮制內涵。禮儀是文明化進程中最重要的標誌之一,禮器的出現由此可以表明社會階層的分化以及政治組織的形成。
王莊遺址的文明化程度可以從大型聚落形成、社會階層分化與禮器使用等方面得到很好詮釋。如追溯這些文明構成要素的淵源,可以看到在公元前三千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地區均已出現帶有防禦設施的超大型或大型聚落,代表社會階層分化的大型墓葬也不斷被發現,不同文化區域出現類型相似的禮儀用器,各區域文明在核心要素方面呈現出明顯的一致性,其中有些因素影響深遠直至青銅時代,由此開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模式。(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