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壩11月1日電 題:讓冰川“退燒”:四川藏地小縣如何守住億年冰川?
作者 單鵬 安源
在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達古冰川海拔4860米的雪山之巔,有一塊“讓冰川退燒”的牌子。它被緊緊拴在懸崖邊護欄上的顯眼位置,提醒往來遊客冰川在“發燒”。
黑水縣位於阿壩州中部,因黑水河得名,平均海拔3500多米。黑水縣旅遊資源豐富,達古冰川是其中的“頂流”,每年數萬人慕名而來。達古冰川形成於約一億年前,是典型的現代山地冰川。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達古冰川也無法避免逐漸消融的殘酷現實。
中國有數萬條冰川分佈在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西部地區的高山和高原之上。在所有冰川之中,達古冰川祗有0.54平方公里,從面積看並不起眼。
“中國的冰川絕大多數在無人區,人們能够到達的冰川不足百條,而像達古冰川這樣具備便利基礎設施的冰川屈指可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下稱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員王飛騰解釋道,“所以達古冰川有著重要的科研和科普價值。”
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下稱達古冰川管理局)科研處副處長張伏告訴記者,達古冰川厚度較薄,平均祗有7至8米。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外圍,海拔相對較低,達古冰川的消融速度較快,厚度每年減少1至2米。與其他冰川相比,達古冰川面臨的消融形勢更為嚴峻。
為了把冰川留住,達古冰川管理局攜手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在2020年啟動了名為“給冰川‘蓋被子’”的實驗。自首次“蓋被子”以來,這一實驗已持續了5年,覆蓋面積增加到約3000平方米,覆蓋材料也從普通的土工布昇級為成本和適應性更加友好的新型輻射製冷材料。今年3月,王飛騰團隊還利用造雪機把冰川消融的水再造成雪,反補到冰川上。上述措施對冰川“退燒”起到了一定效果,減緩了實驗區域冰川消融的速度。未來,達古冰川“蓋被子”的面積還會擴大。
發展旅遊則是保護冰川的另一種方式。入秋以來,達古冰川進入旅遊旺季,每天有上千名海內外遊客乘坐纜車來到達古冰川之巔。在達古冰川管理局副局長黃仕海看來,這不僅是遊客與冰川的親密接觸,更是關於全球氣候與冰川關係的科普。
“冰川消融以前祗是我腦海中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在達古冰川,這個概念具象化了。”泰國遊客索拉凱(Sorakrai)在達古冰川山頂看到了淚湖——一個由冰川融水形成的高山湖泊。導遊告訴他,湖泊面積越大,說明冰川融化越多。這給索拉凱內心帶來衝擊,“對普通人而言,多乘一次公交車,少開一次空調,也許就是對遙遠冰川的保護。”他說。
近幾年,王飛騰在工作之餘輾轉於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為中小學生講述給冰川“蓋被子”的故事。王飛騰的“穿針引線”取得了進展,今年4月,由達古冰川管理局、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以及香港緯利公司三方共同發起的“讓冰川退燒”研學活動在達古冰川開展,香港百餘名學生及家長在達古冰川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冰川地質等方面的研學。
“保護冰川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著眼於未來。”黃仕海說,達古冰川將與廣東、香港等地的研學機構開展更多合作,向民眾普及關於冰川保護的知識,“冰川離大多數人很遠,但如果每個人都能熱愛大自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便能守住冰川。”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