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林下生“金” 秦嶺腹地盤活“沉睡”的綠色資源

中新社陝西漢中11月15日電 題:林下生“金” 秦嶺腹地盤活“沉睡”的綠色資源

作者 李一璠

俯瞰中國版圖,秦嶺綿延千里,和合南北。深入秦嶺陝西段,“嶺中人”正在尋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最佳平衡點。

地處秦嶺南麓腹地的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由於海拔頗高、地勢受限、人口稀少,曾深陷發展困境。如今,該縣不僅在鄉村文旅產業中謀求發展,還在充分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林蔭空間發展林下產業,實現民眾增收和生態穩固雙贏。

“森林才是西洋參的‘老家’,林下種植生長期雖長,但品質高、不愁銷路。”走進“老參農”查春元的西洋參林下種植區,他正拿著鋤頭挖開泥土,白白胖胖的西洋參露出地面。

留壩縣農業農村局中藥辦主任韓彥斌介紹說,留壩是中國三大西洋參生產基地之一,但受西洋參連作障礙等影響,從2021年開始,留壩逐步將西洋參種植從大田回歸林下。截至目前,該縣超九成的西洋參“安家”林下。雨量充沛,土壤富含腐殖等優勢讓西洋參品質大幅提高。

2024年10月,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農戶林下種植西洋參。 張威 攝

“留壩縣有282萬畝林地,我們嚴格篩選出坡度小於25度的70萬畝,未來用於發展林下經濟。目前仍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豐富作物類型,讓更多民眾在林下產業中增收。”韓彥斌說。

“家鄉最好的資源就是鬱鬱葱葱的山林。”“新農人”宋頌正在發展林下土雞養殖,並通過網絡直播讓網友們參與養殖。

“周末我想自駕秦嶺賞景,品嚐農家菜”“跑山雞好健壯,口感肯定很不一樣”,宋頌的直播間裡,散養的土雞在山林中自由覓食,加之秦嶺的秀美山色,吸引不少網友留言感嘆。

宋頌說,散養雞採食雜草、昆蟲等動植物食料,雞的排洩物則可以為土壤補充養分,形成林木、雞、糞肥、草的良性生態循環。

2024年10月,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林下散養的烏雞。 湯冠強 攝

通過打造“林藥、林菌、林畜、林禽”等綠色發展模式,“綠色循環”成為秦嶺腹地的發展關鍵詞。

在漢中略陽,烏雞的養殖利用豐富的山林資源,選擇無污染、氣候適宜的場地進行林下生態放養。今年10月,香港食品委員會略陽烏雞養殖科研生產基地在略陽縣成立,預計今年供港1萬餘隻略陽烏雞及各類深加工產品,產值達2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

漢中在各區縣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生產”等運作模式,通過項目獎補等政策支持,促進企業(合作社)與散戶構建穩定供銷關係,提昇產業發展規模,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目前,漢中全市林下種植面積已超26萬畝,預計全年可實現林下經濟產值約28億元。漢中市林業局局長范來福說,漢中市不斷為生態“儲綠”,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路徑,“如何盤活‘沉睡’的綠色資源?我們在一望無際的山林中尋找答案。”(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