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在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110天。
2024年11月22日最新進展:
烏克蘭駐英大使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開始 中國遭點名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前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在今年開始,因為俄羅斯的專制威權盟友已「直接參與」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他並提到,烏克蘭戰場可見敵方使用的中國製砲彈。
扎盧茲尼(Valerii Zaluzhnyi)是20日晚間在基輔出席第2屆「烏克蘭真理100」頒獎典禮時,作以上表示。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去年創設此獎,表彰在各領域對烏克蘭國家社會有功的100名人士。
烏克蘭真理報今天報導,扎盧茲尼說,他相信有理由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在今年開始。
他指出,烏克蘭如今面對的已不只是俄羅斯,還有來自北韓的士兵、伊朗製造的自殺式無人機、北韓生產的飛彈,以及「中國製造的砲彈」。
除了中製砲彈,扎盧茲尼並提到,俄羅斯飛彈有中國零組件。
扎盧茲尼指出,多數軍事官員會同意,所有這些因素透露,「我們一直預期會發生的」世界大戰已展開,世界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不過,扎盧茲尼也提到,現在仍有可能阻撓這個趨勢,就從烏克蘭戰場開始。然而,他說,「基於某些原因」,烏克蘭的夥伴們「不願理解這件事」。
扎盧茲尼說,很明顯,「烏克蘭已有太多敵人」。烏克蘭可借助科技的力量活下來,但是否能獨立抵抗俄羅斯的全面侵略、贏得戰爭,則仍未明朗。
扎盧茲尼10月中旬曾在位於倫敦的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發表7月就任以來第一場大型公開演說,當時曾提及中國、北韓、伊朗等國家圍繞著俄羅斯日益團結、擴張,而這些國家真正的目標其實不是烏克蘭。
他在該場演說也批評西方國家的軟弱,以及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畏懼。
扎盧茲尼說,出於對俄羅斯及其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畏懼,西方不僅不願改變既有安全秩序,也不看好烏克蘭,甚至一度認定面對全面侵略,烏克蘭將撐不過3小時。
儘管西方後來終於決定支援烏克蘭,扎盧茲尼指出,西方集體依然畏懼核戰爆發、害怕局勢升高,因此未提供烏克蘭足夠數量的武器,烏克蘭也未能在2023年的反攻行動取得強而有力成果,戰事從此進入持久戰、消耗戰,脫身彷彿遙遙無期。
侵烏以來首次,俄軍向烏克蘭境內發射洲際彈道飛彈
烏克蘭空軍週四(11月21日)表示,俄軍當天在向烏克蘭發動的一場飛彈襲擊中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ICBM)。這也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已知俄軍首次向烏克蘭發射這種威力強大、射程高達數千和上萬公里、而且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略飛彈。
基輔本週不顧俄羅斯的警告首次向俄羅斯本土發射了美國和英國分別提供的遠程飛彈。因此,外界把俄羅斯發射洲際彈道飛彈視為莫斯科對烏克蘭的報復。俄羅斯最近一段時間多次威脅稱,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它們提供的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將被視為俄烏戰爭的「重大升級」。
不過,在基輔指責俄軍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莫斯科並沒有立即發表評論或採取行動回應。
美聯社指出,如果俄軍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消息屬實,這將標誌著俄羅斯有史以來首次在戰爭中使用洲際彈道飛彈這項戰略武器。
美聯社認為,由於洲際彈道飛彈主要用於投送核彈頭的戰略任務,因此對烏克蘭使用洲際彈道飛彈顯然有殺雞用牛刀之嫌。但是莫斯科似乎在提醒各界俄羅斯所擁有的強大核武庫以及戰爭有可能升級的前景。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週二簽署一項法令,批准俄羅斯大大降低使用核武門檻的新版核戰略,將受到核武國家支持的非核國家對俄羅斯的襲擊視為兩者的「共同襲擊”,並可能導致俄羅斯核報復。
洲際彈道飛彈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子威懾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不過路透社指出,烏克蘭空軍並沒有說明俄軍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攜帶了什麼樣的彈頭或發射的是什麼型號的洲際彈道飛彈。
路透社強調,無人暗示俄軍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攜帶了核彈頭。
烏克蘭空軍指出,俄軍星期四使用多種飛彈襲擊了第聶伯羅市(Dnipro)的企業和關鍵基礎設施,但是並未透露俄軍洲際彈道飛彈具體打擊的目標以及襲擊是否造成傷亡和損失。路透社引述第聶伯羅皮德洛夫斯克州州長謝爾蓋·雷薩克(Serhiy Lysak)的話說,俄軍飛彈襲擊導致第聶伯羅市一家工業企業受損,市內兩處地點起火,並且有兩人在襲擊中受傷。
烏克蘭空軍指出,俄羅斯軍隊從戰機上發射了一枚Kh-47M2「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和七枚Kh-101巡航飛彈。烏克蘭防空部隊擊落了六枚Kh-101巡弋飛彈。
「特別的是從俄羅斯聯邦阿斯特拉罕州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路透社引述烏克蘭空軍的聲明說。聲明並未說明俄軍使用的是哪一種型號的洲際彈道飛彈。
烏克蘭國防諮詢公司「國防快報」提出一個問題,即烏克蘭的主要盟友美國是否提前獲取俄羅斯即將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通報。
「問題是美國是否得到(導彈)發射及其飛行方向的警報,因為有關發射的此類通報是防止觸發導彈預警系統以及發射導彈以作回應的先決條件,」路透社援引「國防快報」的報道說。
路透社指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持續至1000天之際,俄烏之間的緊張局勢本週急劇上升。
美聯社報道說,烏軍星期三向與烏克蘭接壤的庫爾斯克州發射了幾枚英國提供的暴風影遠程巡航飛彈。俄羅斯國防部週四發表的聲明稱,俄軍防空部隊擊落了兩枚英制暴風影飛彈、六發海馬迴(HIMARS)遠程火箭彈、以及67架烏克蘭無人機。
路透社指出,烏軍總參謀部發言人表示,他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消息,而俄羅斯官方也沒有立即證實基輔的這次飛彈襲擊。導彈襲擊導致的損失外界也無法得知。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最終批准烏克蘭的請求,允許烏軍使用美國提供的遠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打擊俄羅斯本土之後,烏軍星期二首次向俄羅斯本土發射了ATACMS導彈。
莫斯科一再表示,烏軍使用西方遠程武器打擊遠離邊境的俄羅斯本土意味著俄烏衝突的“重大升級”,但是烏克蘭堅持認為打擊俄羅斯支撐侵烏戰爭的後方基地是防衛烏克蘭所必須,而且是烏克蘭“勝利計劃」的重要因素。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星期三宣布,由於收到「可能發生重大空襲」的預警,當天緊急休館一天。但大使館隨後宣布,週四起美國駐基輔大使館將恢復辦公室。
美官員:俄對烏髮射了中程導彈,而非洲際彈道導彈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俄羅斯周四在襲擊烏克蘭城市第聶伯羅時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而非洲際彈道導彈,這與烏官方的說法相矛盾。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該評估基於初步分析。
此前,烏克蘭空軍稱,俄羅斯在周四對該國的襲擊中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這是俄烏戰爭中首次使用這種可在數千公里外實施核打擊的強大武器。烏方沒有說明上述導彈裝有何種彈頭,也沒有說明導彈的類型。
烏空軍稱,俄軍還發射了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七枚Kh-101巡航導彈,其中六枚被擊落。烏空軍指出:“特別是從俄聯邦阿斯特拉罕州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阿斯特拉罕州距離烏克蘭城市第聶伯羅700多公里。
烏空軍沒有說明該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是什麼,也沒有說明是否造成了任何損失,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州長雷薩克(Serhiy Lysak)說,這次導彈襲擊造成了一家工業企業的損失,並引發了第聶伯羅的火災。兩人受傷。
此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周四晚的例行視頻講話中提及,“先是伊朗,然後是朝鮮。今天是俄羅斯的新型導彈。所有參數:速度、高度——都與洲際彈道導彈相符。所有的專家評估都在進行中”。
澤連斯基補充說,“顯然,普京正在將烏克蘭作為試驗場。顯然,當正常生活在他身邊時,普京會感到恐懼。當人們僅僅擁有尊嚴。當一個國家只想獨立並擁有獨立的權利時,普京顯然會感到恐懼”。
國際反應:
英防相:烏克蘭前線情勢為2022年以來最不穩定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今天說,烏克蘭戰場前線情勢如今比2022年俄羅斯展開全面侵略初期之後的任何時刻,都更加不穩定。
此外,針對媒體報導俄羅斯今天早上向烏克蘭發射新型彈道飛彈,希利稱報導內容為「未經證實」。不過,他也提到,俄方已為相關行動準備數月,而英方也有所掌握。
今天是希利今年7月上任以來,首次在國會下議院國防事務委員會接受質詢。他提到,俄羅斯近幾週明顯有升高局勢的動作,包括加強攻擊烏克蘭能源供應系統及其他民用設施、部署至少1萬名北韓士兵至戰場。不過,他強調,英國政府有決心繼續加倍支援烏克蘭。
至於烏克蘭20日是否已首度使用英國「暴風之影」(Storm Shadow)長程巡弋飛彈打擊俄羅斯境內,希利重申,考量行動安全及避免向俄方透露過多資訊,他不會評論任何相關細節。
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20日遭遇飛彈攻擊,公開資料顯示至少為12發飛彈。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期間有2枚「暴風之影」遭擊落。
今天另有大量媒體援引烏克蘭軍方說法報導,俄羅斯早上首次對烏國境內動用洲際彈道飛彈(ICBM)。俄軍在這波攻擊行動使用了數種飛彈,部分報導引述烏方知情人士說法,稱其中包括攜載常規彈頭的RS-26「邊界」(Rubezh)戰略飛彈。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後來表示,包含速度、高度等各項參數初步顯示,俄軍今天發射了ICBM。不過,他也提到,專家評估工作仍進行中。
「邊界」可攜載常規和核彈頭,俄方評估射程可達6000公里,屬俄羅斯核威攝重要組成部分。俄方將「邊界」歸類為ICBM。
由於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實際上不需動用ICBM,原因包括成本高昂,且難以確保打擊精準度,專家研判,若俄方確實首度實戰應用了這類可攻擊遠距目標的飛彈,這意味莫斯科企圖傳達「不惜進一步升高局勢」的訊號。
這也將是歷史上首次有國家遭ICBM實戰攻擊。
聯合國裁軍研究所(UNIDIR)高階研究員巴克利茨基(Andrey Baklitskiy)在社群媒體X貼文指出,若證實俄軍對烏克蘭動用ICBM,這將是「徹底前所未見」,也是ICBM的首次實戰應用。
不過,「邊界」是否稱得上是ICBM,在專家之間有爭議。儘管射程達5500公里即可歸類為ICBM,多數ICBM的基本射程明顯大於「邊界」的最大射程6000公里。此外,「邊界」今天的飛行距離也未達ICBM水準。
UNIDIR另一名高階研究員波德維格(Pavel Podvig)在X上提到,從俄羅斯南部阿斯特拉罕州(Astrakhan)卡普斯京亞爾(Kapustin Yar)發射場至飛彈落地點烏克蘭東部的第聶伯羅市(Dnipro),距離約800公里。
此外,巴克利茨基指出,若俄羅斯果真發射了ICBM,則按約定俄方必須在此之前24小時通知美國。俄方不一定需要事先知會中國,因為這枚飛彈不是往中國方向飛行。預先通知是為避免相關國家誤判。
巴克利茨基進一步分析,實際情況因此可能有3種:俄羅斯發射的不是ICBM;俄羅斯發射了ICBM,但未通知美國;俄羅斯發射了ICBM,且通知了美國。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音譯為札哈洛娃)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臨時接聽手機來電時,現場記者聽見對方告誡沙卡洛娃,不要回應任何關於以彈道飛彈攻擊烏克蘭第聶伯羅市「南方機械廠」(Yuzhmash)的提問。
這意外透露隸屬烏克蘭國家航太局、生產火箭和引擎等航太產品的「南方機械廠」是俄方此次打擊目標。
有俄語獨立媒體報導,從聲音判斷,來電者為俄羅斯總統府第一副首長葛羅莫夫(Alexey Gromov)。葛羅莫夫的主要業務包括言論管控、宣傳、媒體監管。
要聞分析:
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案調查結果 德媒揭烏克蘭「直徑行動」混合戰真相
波羅的海近日傳出2海底電纜遭切斷,引發國際關注。與此同時,2年前震驚全歐、導致德國能源危機的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案「混合戰」真相日漸浮現,明鏡週刊昨刊載調查結果與作案過程,精彩宛若電影情節。
2022年9月26日,連結德國和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1號(Nord Stream 1)和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遭炸藥破壞,震驚全歐。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經2年深入調查,20日揭露這起破壞行動的幕後細節與動機,勾勒出這場地緣政治事件全貌。
烏克蘭主導「直徑行動」
為揭開北溪管線爆炸案真相,明鏡週刊調查團隊,深入歐洲多國情報機構,透過訪談情報人員、潛水與爆破專家,分析數據與機密文件,甚至租借爆炸行動中使用同一型號帆船進入海洋,模擬爆炸小隊行動過程。
調查發現,這起由烏克蘭安全部門策劃、代號為「直徑」(Diameter)的歐洲史上規模最大海底基礎設施破壞行動,花費僅30萬美元(約新台幣982萬元)。
低成本行動計劃的成功得益於烏克蘭爆炸小隊的機密計畫,該小隊約有12名成員,包括潛水員、軍人及平民,他們經烏克蘭安全部門長期訓練,指部分成員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有密切聯繫。
在事前準備期,「直徑」爆炸小隊在基輔郊區的一處湖泊多次演練,除了炸彈測試,也針對潛水嚴格訓練。
執行任務當天,烏克蘭小隊使用了一艘名為「Andromeda」的租賃帆船作為基地,在德國東北部港口「羅斯托克-瓦爾訥明德」(Rostock-Warnemünde)登船出發,將偽裝成壓縮空氣瓶的自製炸彈,悄悄運往波羅的海上北溪天然氣管線目標地點。
潛水員使用聲納設備在海中尋找北溪管線的位置,並以「標記繩」確定炸彈的安裝點。破壞管線的炸彈由一名退休爆破專家設計,內部填充高性能水下炸藥,能有效穿透天然氣管線的鋼材和混凝土外殼。
明鏡週刊採訪執行任務的一名潛水員表示,雖行前多次演練,過程仍出現不少失誤,例如爆炸裝置未能固定、潛水時因水下視線不佳而無法順利找到管線。
然而,烏克蘭小隊最終仍成功安裝6顆炸彈,於2022年9月26日引爆,造成「北溪1號」A管線及B管線各被炸斷200多公尺;「北溪2號」A管線炸毀10公尺,對整體管線系統造成毀滅性影響,致使俄羅斯無法繼續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烏克蘭「直徑」爆炸小隊安裝的6顆炸彈於2022年9月26日引爆,造成北溪1號(橘色)A管線及B管線各被炸斷200多公尺,北溪2號(藍色)A管線炸毀10公尺。(中央社製圖)
炸北溪管線動機:斷俄國金脈與歐對俄依賴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9月27日歐洲天然氣價格應聲上漲12%,德國更出現嚴重能源危機,對德國經濟衝擊持續至今。然而,烏克蘭安全部門策劃此爆炸案,首要目的並非惡意影響對俄羅斯天然氣高度依賴的德國。
明鏡週刊分析犯案背後動機,指出烏克蘭將北溪天然氣管線視為俄羅斯在歐洲施加經濟與地緣政治影響力最有力的工具。
對烏克蘭而言,讓北溪2號管線無法運作,不僅能砍斷俄羅斯外銷天然氣所獲利,用於烏俄戰爭的大筆經費,也能削弱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有益說服歐盟各國烏俄衝突中更堅定支持烏克蘭。
爆炸案策劃核心之一、網路代號「Andrij」的受訪者即向明鏡週刊透露,「直徑」是一場針對俄羅斯經濟的「軍事行動」,目標是切斷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控制,並非針對德國,更無意造成德國基礎設施或人員的傷害。
北溪爆炸案不僅暴露俄烏戰爭中的地緣政治博弈,也是現代軍事混合戰(Hybrid Warfare)的典型案例。這類行動結合傳統軍事手段與非常規攻擊,例如針對能源和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以達到削弱對手經濟與社會穩定目的。
受烏俄戰爭混合戰波及的德國聯邦政府,因此在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後,積極提出「關鍵基礎設施保護」(KRITIS-Dachgesetz)草案,希望能統一全國對水電、食品供應、交通和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標準,提升海底天然氣管線與光纖纜線等設施韌性,為可能的混合戰攻擊預先築起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