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
建築學領域傳統建築被劃分為「北系建築」與「南系建築」兩大類別。北系建築以北京紫禁城為威儀性代表,南系建築則以中國南方地區建築為型式。金門交趾陶作為南系建築的重要裝飾,承載了中國因內戰引發的文化斷裂印記,其價值不僅限於藝術層面,更是兩岸在分治背景下,文化本應聯結不該斷裂的藝術記錄。
學者王慶臺指出,交趾陶作為建築物裝飾的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附加於建築上的低溫塑造裝飾。其鮮明釉色與精細工藝,展現了清時期民居裝飾風格的特性。金門地區的交趾陶尤其中的花鳥題材著稱,這種獨特藝術風格在福建內陸地區已較為罕見,因此金門應該成為保存此類作品,南方系建築裝飾的重要區域。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對這一文化遺產進行全面保護與研究,並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王慶臺說,交趾陶修復與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涵蓋了大量前期準備和多學科的專業協作。具體來說,修復工作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建築裝飾調查:對現存於金門交趾陶作品進行全面性調查與記錄,以便確定保存現狀與損壞程度。
作品圖錄資料收集:系統整理現有作品的圖稿、歷史照片及相關文獻,為修復提供參考依據。
匠派與題材研究:深入瞭解交趾陶工藝流派與主題風格,從而在修復過程中保持其原真性與文化一致性。
修復計畫制定需依據國家文物保護法規,確保修復工作符合嚴謹標準和技術規範。同時,文化工藝保存還需關注修復前後的管理與維護,將修復結果延續到長期保護中。
王慶臺強調,金門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使其成為兩岸分治的前沿,而交趾陶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卻能在兩岸割裂的歷史背景下得以保存,成為一種隱喻式的文化紐帶。其存在不僅是對南系建築文化的保護,更提醒人們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歷史記憶的珍貴。是具備有走向重要國家文化遺產的潛力。建議通過科學保護、兩岸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的結合,促使金門交趾陶進一步煥發新的生命力。為兩岸文化交流與全球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寶貴經驗,也將讓更多人感受到文化記憶跨越時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