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歐洲多國,再讀 “文藝復興”

悅聲/

四月中旬,我開始了期兩周的歐洲六國行,在那裡,我更加的瞭解到,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它不僅改變了當時歐洲人民的“自我認知”;並從“我是神的子民”變成了“我是自由的個體”,人被重新認識為“有思想、能改變世界的個體”;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藝術科學等等。

當然,歷史書本也告訴了我們,文藝復興就是14-16世紀歐洲的思想解放文化運動——它掃除了中世紀“教會主導、思想壓抑”的黑暗時代,復興古希臘羅馬的人文精神、美學、哲學、科學等等繁榮;打破了“神本位”的思想,找回“人”本身的價值。

14世紀,以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為中心,一場思想解放文化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這場運動打著“復興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的旗號,試圖打破基督教一統天下的局面,它強調人的重要性,想把人從宗教中解放出來。

這場運動叫做“文藝復興”,是影響歐洲歷史的重大事件。

文藝復興(14-16世紀)湧現了眾多代表人物,涵蓋文學、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核心人物包括文學三傑但丁(《神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詩)、薄伽丘(《十日談》),美術三傑達·芬奇(《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像)、拉斐爾(《雅典學院》),以及科學家伽利略、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等。

‌‌文壇三傑(前三傑)與美術三傑(後三傑)

文藝復興三傑存在兩種權威分類:14世紀文壇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作為文學先驅,15世紀後期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代表藝術巔峰。兩類人物活躍於不同時期,分別奠定文藝復興的思想基礎與美學範式。

文壇三傑的文學奠基

14世紀三位文學家構建了人文主義文學體系,但丁的《神曲》通過詩性語言解構中世紀神學框架,首創使用托斯卡納方言寫作,被恩格斯評價為中世紀最後與新時代最初詩人。彼特拉克奠定十四行詩規範,《歌集》首開歐洲人文主義抒情詩歌先河。薄伽丘的《十日談》以市民本位視角建立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範本,作品中人性解放的描寫動搖教會權威。

美術三傑的藝術突破

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初,達芬奇的透視法與解剖學研究(如《維特魯威人》手稿)實現了視覺科學的里程碑突破,《蒙娜麗莎》首創暈塗法營造神秘意境,《最後的晚餐》以幾何構圖開創戲劇性敘事繪畫。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將古典比例與基督教精神融合,西斯廷天頂畫《創世紀》構建宗教題材的人性化表達維度。拉斐爾的聖母系列通過理想化女性形象確立人文主義美學範式,《雅典學院》壁畫實現了古典哲學與基督精神的視覺對話。‌‌

複習“文藝復興起源”

文藝復興起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城市經濟繁榮,資產階級興起,對中世紀神權很不滿,就想復興古典文化—-它就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

有學者認為,歐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崛起上,離不開兩場運動,那就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本文省略);文藝復興從義大利擴展到西歐,直至15世紀,到16世紀到達了頂峰,於是科學革命發生在了17世紀,歐洲的大範圍的科學革命,也就是文藝復興的顯著成果。

可以說,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具體影響到了歐洲政治,直接影響民族以及一些國家的健康發展。比如法國、西班牙的中央集權,義大利城邦的分裂,資產階級崛起,君主專制衰落等等。

還有,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對歐洲民主制度有相當大的影響,比如人文主義對個人權利的強調。

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具體影響到了歐洲經濟。義大利的銀行家家族和貿易和金融創新;印刷術促進知識傳播,航海技術推動殖民擴張,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資源等等。

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具體影響到了歐洲文化。猶如人文主義的興起,藝術界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文學界的但丁、莎士比亞(語言從拉丁語轉向方言)。還有,科學與藝術的互動,如解剖學對藝術的影響,伽利略的實驗;科學革命和藝術技術中的透視法、光影處理等等。

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具體影響到了歐洲社會。比如,普及教育,印刷術的廣泛運用等。

“文藝復興”之林林總總,都影響了整個歐洲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複讀:文藝復興前的14世紀的歐洲—-

黑死病橫掃歐洲大陸,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滅亡……

那時,一些古希臘學者逃到義大利,他們呼喚著快來學哲學!柏拉圖比聖經更刺激!

那時,義大利城邦的土豪們(比如美第奇家族)突然發現:錢不僅能買贖罪券,還能買藝術家的靈魂……

歸根結底14世紀的歐洲,正處於一場水深火熱的中世紀精神內耗之中—-教會壟斷思想、神權壓得人喘不過來氣,連吃頓飯都要想著“這是上帝的旨意”。

當時,義大利佛羅倫斯政壇分為兩派,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和效忠教皇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掌權,但內部又分化成白党和黑黨。

就但丁的家族來說,但丁的家族原本屬於蓋爾非派,但他主張佛羅倫斯獨立,成為白党中堅。1301年,教皇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去佛羅倫斯調解,但丁作為白黨代表去遊說教皇,結果是無好的結果卡羅到佛羅倫斯後立刻扶持黑党屠殺反對派,但丁被終身流放,回城即死。但丁,這位《神曲》作者從此再未踏上故土,卻在流亡中完成了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

這一思想強調以人為中心,反對中世紀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提倡個性自由和現實生活的追求,推動歐洲文化、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人文主義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強調理性、自由和人的尊嚴,反對神學束縛,推動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發生在當時政治上四分五裂、思想上受教廷嚴重控制的義大利!

回到文藝復興的源頭,在羅馬、梵蒂岡、佛羅倫斯、米蘭,親自感受文藝復興的光輝,看看百年前覺醒火種,是如何照亮現代人類。

歐洲歷史可以分為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這三個時期。

中世紀指的是5世紀後期到15世紀中期這一段時間(對標我國就是魏晉南北朝到明朝):它以476年西羅馬帝國的崩潰為開始的標誌,又隨著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而終結。

中世紀,是歐洲的一段“黑暗時代”。這一時期,以基督教為代表的教權幾乎完全控制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教會通過神學禁錮人們的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告訴你:“人是不能自己改變命運的,只有無條件服從教會,才能與上帝共通,才能得到上帝赦免”。

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只是在中世紀“黑暗時代”被湮沒了,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文藝復興”叫“復興”而不是“創新”。

歷史課本上都會提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是14世紀的義大利,最早以佛羅倫斯為中心,後期轉向了羅馬,一直到16世紀,義大利都是文藝復興的核心。

文藝復興為什麼源由義大利

首先是義大利率先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優越,它處在地中海航線的中心,是當時西方貿易的重地,這裡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北部和一些沿海城市已經有了初具規模、大批雇傭工人的手工工廠,企業主和富商開始演變成資產階級。

二是義大利有希臘、古羅馬的文化遺產。2000多年前,希臘地區形成了歐洲最早的文明,它們將當時先進的古希臘文明帶到了義大利地區,而古羅馬人通過學習古希臘文明並加以改進,逐漸形成了古羅馬文明。

三是義大利的富商階級極大地“贊助”了文藝復興。在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斯,有一些家族因為國際貿易而極其富有,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美第奇家族。

種種原因,文藝復興最先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之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