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180天:烏克蘭局勢惡化:歐盟和英國領導人趕在川普與普京通話前與他們交談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180天。

教宗良十四世與到梵蒂岡出席他就職彌撒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 澤連斯基在社交平台表示,教宗是和平希望的象徵,教廷的權威和聲音可以在結束俄烏戰事中發揮重要作用,感謝梵蒂岡願意為烏俄直接談判提供平台,強調烏方願意進行任何形式的對話,感謝教宗對烏克蘭的支持及捍衛公正持久和平的聲音。良十四世在較早時的就職彌撒演說中,提到烏克蘭正遭受苦難,希望透過談判為烏克蘭帶來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2025年5月19日最新進展:

烏:俄計劃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恫嚇基輔和西方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透過通訊軟體Telegram發表聲明指出,俄方下達試射命令,要求於夜間從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Sverdlovsk)執行。情報總局還說,該款飛彈飛行射程超過1萬公里。

情報總局表示:「為了宣示性地施壓和恫嚇烏克蘭、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侵略國俄羅斯意圖從雅爾斯飛彈綜合體(Yars complex),進行『訓練及作戰』性質的RS-24洲際彈道飛彈發射。」

俄羅斯目前未對烏克蘭軍事情報機構的聲明置評。

俄羅斯一般不會針對核飛彈試射計畫相關問題作出回應,試射計畫的細節會列為軍事機密,但會在這類試射後發布聲明。

烏克蘭抗俄戰爭已經持續3年多,由於俄羅斯尋求在烏東戰線取得進展,加上終結戰爭的努力目前仍未見成果,基輔當局目前正面臨著龐大壓力。

俄羅斯:在兩邊境州上空擊落25架烏克蘭無人機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國防空部隊夜間及今晨在兩個邊境州上空,擊落25架烏克蘭無人機。另一個俄國邊境州的代理州長指出,當地一名婦女死於無人機攻擊。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指稱,俄國防空部隊分別在貝爾哥羅德州(Belgorod Oblast)及布揚斯克州(Bryansk Oblast)上空,擊落22架及3架烏克蘭無人機。

布揚斯克州州長波戈馬茲(Alexander Bogomaz)表示,這次攻擊未遂沒有造成任何損失或傷亡。

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 Oblast)代理州長金希提恩(Alexander Khinshtein)則指出,當地一名69歲婦女在夜間遭無人機投下的爆裂物殺害。

貝爾哥羅德州、布揚斯克州及庫斯克州皆是與烏克蘭接壤的俄國邊境州。

2025年5月18日,烏克蘭基輔郊外,人們在遭俄羅斯無人機攻擊而嚴重損毀的房屋旁查看(路透社)

烏克蘭局勢惡化:歐盟和英國領導人趕在川普與普京通話前與他們交談

英國首相府發言人表示,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已與美國、義大利、法國和德國領導人討論了烏克蘭戰爭問題。美國總統川普計劃於本週一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

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上週五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直接會談未有結果後不久,一系列外交活動隨之而來。

發言人在上週日晚些時候表示,這些領導人討論了無條件停火的必要性,以及普京認真對待和談的必要性。發言人還補充稱,他們還提出了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可能性——如果俄羅斯未能認真參與停火和協調一致的和談的話。

在上週日早些時候,德國總理默茨在對記者發表講話時表示,他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梵蒂岡出席教皇利奧十四世的就職彌撒時討論了這個問題。默茨表示,他還在梵蒂岡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

默茨表示,“我與馬爾科·魯比奧談了話,內容也包括明天的通話。我們同意,我們將再次與四國領導人以及美國總統通氣,以為這次與普京之間的對話做準備。”

川普表示,他計劃與普京和澤連斯基談話,以討論如何制止這場戰爭的「血腥屠殺」。

莫斯科方面,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向俄羅斯新聞社證實,正在籌備普京與川普的對話事宜。

上週五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會談,是俄烏雙方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談——當時,距離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僅有數週時間。

據俄烏雙方代表團團長稱,此次簡短會談僅達成一項交換1000名戰俘的協議,這將是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換行動。

一位熟悉談判情況的烏克蘭高級官員表示,俄羅斯談判代表要求烏克蘭從莫斯科聲稱擁有主權的所有烏克蘭地區撤軍,這樣他們才會同意停火。但這對烏克蘭來說是一條紅線,目前俄羅斯並未完全控制這些地區。

同時,據烏克蘭代表團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澤連斯基在新任教宗就職典禮期間會見了美國副總統萬斯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這是澤連斯基和萬斯自今年2月在白宮就烏克蘭戰爭未來問題的會談發生公開衝突以來進行的首次會面。

美國副總統范斯(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18日在羅馬出席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彌撒上短暫見面。(美聯社)

烏克蘭擔憂彈道飛彈攻擊

同時,烏克蘭聲稱俄羅斯計劃在週日晚間發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以恐嚇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

烏克蘭軍事情報機構指出,俄羅斯計劃進行飛彈的「訓練和作戰」發射。

該機構在Telegram應用程式上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此次發射是根據命令在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進行的,並補充稱,該導彈的射程超過10000公里。

烏克蘭在上週日還表示,俄羅斯在夜間發射了創紀錄數量的無人機,襲擊了包括首都在內的多個地區——一名婦女在那裡被炸死。

烏克蘭空軍表示,俄羅斯發射了“273架’沙赫德’攻擊型無人機和各種類型的模擬無人機”,其中88架被摧毀,128架偏離目標,“沒有造成負面影響”。

烏克蘭副總理尤利婭·斯維裡登科表示,無人機數量創下了「紀錄」。她說道,「俄羅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繼續殺害平民」。

半在夜間,「空襲警報響起並持續了近9個小時」。

“我們看到了這些大規模無人機襲擊,我們看到成群結隊的民眾再次湧入首都和該國其他地區的地下地鐵站,尋求庇護,尋求安全”,巴斯拉維這樣說道。

“蓄意殺害平民”

俄羅斯軍方表示,他們在夜間和周日早上攔截了25架烏克蘭無人機。俄軍還聲稱已經佔領了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地區的另一個村莊巴哈蒂爾,從而在談判的背景下加強了戰爭力度。

俄羅斯的夜間無人機襲擊遭到了烏克蘭官員的嚴厲譴責。

澤連斯基重申,呼籲對莫斯科實施更嚴厲的製裁。上週六,一架俄羅斯無人機在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地區炸死了9名公車乘客。澤連斯基強調,「這是蓄意殺害平民的行為」。

“必須向俄羅斯施加壓力,以使其停止殺戮。如果沒有更嚴厲的製裁和更大的壓力,俄羅斯就不會尋求真正的外交。”

俄羅斯否認以平民為攻擊目標,但表示它襲擊了蘇梅的一個軍事目標。俄羅斯國防部聲稱在烏克蘭東部又佔領了一個定居點。

澤連斯基的高級助手安德烈·耶爾馬克也譴責了這些攻擊。

耶爾馬克說道,「對俄羅斯來說,伊斯坦堡的談判只是幌子。普丁想要戰爭」。

俄羅斯旨在“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

普京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消除引發這場危機的根源,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保障俄羅斯的安全”,但他沒有進一步闡述。

烏克蘭遭受俄羅斯戰爭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無人機襲擊【英語影片】

俄羅斯提到的衝突「根源」通常是指俄羅斯所謂的對烏克蘭和西方的不滿,並以此作為其在2022年2月發動入侵的理由。

這些理由包括承諾「去納粹化」和將烏克蘭非軍事化,保護烏克蘭東部的講俄語者,抵制北約擴張,以及阻止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向西傾斜。

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拒絕了所有這些理由,並稱俄羅斯的進攻不過是帝國式的土地掠奪。

自俄羅斯發動戰爭以來,已有數萬人喪生,數百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普京表示,佔領烏克蘭近20%領土的俄羅斯軍隊擁有實現其目標所需的「兵力和手段」。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表示,魯比奧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上週六進行了通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魯比奧在通話中對在伊斯坦堡達成的戰俘交換協議表示歡迎。

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國防部長烏梅羅夫表示,「下一步」將是交戰雙方總統舉行會晤。

俄羅斯表示已經注意到這項請求,但補充稱,必須先完成戰俘交換,然後雙方需要提出各自的停火設想,才能安排下一輪談判。

分析:

俄羅斯採取何種措施從內部瓦解西方

在俄羅斯到處追擊其他國家,特別是在非洲的時候,俄羅斯卻能夠以西方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方式抵禦西方的製裁。那麼,俄羅斯是否有願景和計劃來對抗西方和美國的全球霸權及其對俄羅斯利益的威脅?

要探討這個主題,我們必須先檢視俄羅斯的戰略思想。俄羅斯的自我認知是國際舞台上一個卓越的超級大國,並以東正教傳統的民族神話和獨特的俄羅斯世界為支撐。俄羅斯的敘事認為,超級大國有著數百年的根源,而美國和西歐傷害了這個大國的尊嚴,並且延伸到了這個大國的戰略要地,影響了這個大國的自尊,因此與俄羅斯地理的接觸威脅到了這個大國的安全感。

俄羅斯透過烏克蘭戰爭為即將到來的多極世界鋪平了道路。因此,它採取政策來破壞西方在世界的霸權。其中一些政策取得了成果,而另一些則失敗了。因此,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尋求維持對前蘇聯國家的霸權,因為它將這些國家視為其重要的勢力範圍,尤其是那裡有支持俄羅斯影響力的俄羅斯社區。因此,俄羅斯透過地區組織將其與西方在安全和經濟方面聯繫起來,並從中受益,破壞了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

歐亞經濟聯盟國家成為破壞這些制裁的後門,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把重點放在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集團上,以破壞西方對全球經濟的霸權,同時結束美元對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

許多俄羅斯專家認為,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動搖,源自於西方自身的失誤,如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及撤軍中犯下的致命錯誤,以及近期加薩戰爭導致全球安全局勢不穩定、國際合作缺失等,這加強了建立新世界秩序制度化和為後西方時代鋪平道路的呼聲。

俄羅斯直接幹預,支持其忠誠者和與其政治立場一致的人,就像最近的羅馬尼亞選舉一樣,此外還加強了反對促進民主和自由價值觀的運動的地緣政治層面,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俄羅斯在支持反對北約和歐盟的政治精英和政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俄羅斯也試圖透過虛假宣傳活動加劇西方國家的政治兩極化和分離主義運動。

這使得俄羅斯精英公開宣稱美國全球霸權地位正在衰落,國際秩序不穩定並且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種基於西方分裂的事實的觀點,而這正是川普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時所體現的,即使這是以犧牲歐洲傳統盟友(如西歐和日本)為代價的。如今,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受到威脅,儘管由於烏克蘭戰爭,北約進行了過度協調,並擴大了成員國範圍,吸收了瑞典和芬蘭,但西方國家本身在這場戰爭中也存在分歧。

俄羅斯人認為,美國傳播民主和自由主義的議程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國家激進變革的幌子。喬治亞(2003年)、烏克蘭(2004年)、吉爾吉斯(2005年)的色彩革命,都是受西方影響、有西方傾向的人物所為,並非民眾普遍不滿的結果。他們的支持來自非政府組織和地區捐助者,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利比亞發生的事情,西方的干預造成了利比亞的混亂和不穩定。

普丁在2019年指出,自由主義思想已經“過時”,傳統價值觀作為普遍的反自由主義標準更加穩定和重要。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關注的是家庭,而不是個人和宗教,這種觀點對歐洲的右翼和保守運動很有吸引力。

美國支持一些獨裁政權或其他政權,而俄羅斯認為這過於虛偽,是為了改善這些政權的形象。這一點在美國祇在必要時才使用國際規則、規範和法律時就得到了體現,俄羅斯批評西方和美國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認為這不會開創先例。俄羅斯人認為這是美國及其盟友不遵守國際法的明顯例子。這也為俄羅斯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地區脫離喬治亞獨立提供了先例。

另一方面,俄羅斯拒絕代表亞美尼亞介入阿塞拜疆為收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而發動的戰爭,破壞了其建立的集體防禦安全條約組織,因此,亞美尼亞失去了俄羅斯的安全保障,亞美尼亞輿論轉向俄羅斯。

此外,俄羅斯在其盟友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平息叛亂時給予了支持,這使得俄羅斯在許多中亞國家眼中成為可靠的盟友。但例如,俄羅斯在新冠疫情行期間未能推廣衛星疫苗,也被西方宣傳為俄羅斯能力有限的標誌,儘管俄羅斯在生產新冠病毒疫苗方面發揮了先鋒作用。這是由於生產和行銷的原因,中國和西方獲得了勝利,而俄羅斯則遭受了損失。

另一方面,俄羅斯巧妙地利用資訊戰,透過複雜的系統在地方、區域和國際多個層面傳播虛假訊息。俄羅斯干涉多場西方選舉、支持其盟友的行為就顯示了這一點,而這種方法在俄羅斯看來是削弱美國軟實力的工具。

俄羅斯的政策是建立在與中國合作對抗美國的基礎上的。中國國家主席甚至表示,兩國合作是「無限夥伴關係」。中國為俄羅斯提供了許多產品,但同時俄羅斯也意識到中國不會在西方市場取代它,尤其是在天然氣和石油領域。事實上,俄羅斯與西方衝突的贏家是中國,西方透過與俄羅斯對抗而分散了對中國的注意力,美國總統川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但美俄競爭中目前還不明顯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對北極的控制,這也解釋了川普對格陵蘭島日益增長的興趣。俄羅斯把加強戰備和動員作為其北極戰略的基礎,並在那裡建立了特雷費爾(Treffel)軍事基地。

另一方面,它奉行現實主義政策,於2010年與挪威簽署了一項協議,挪威因巴倫支海劃界線協議而經歷了長達40年的邊界爭端,削弱了有關俄羅斯對鄰國敵對的言論。與此同時,俄羅斯正在尋求推動穿越北極的“冰上絲綢之路”,這將降低中國貨物運往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成本。

北極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僅在於其豐富的資源(例如,北極蘊藏著全球30%的未探明天然氣儲量),還在於它是俄羅斯帝國邊界的延伸。俄羅斯實際上擁有北極海岸線的一半,因此擁有北極阿拉斯加的美國認為自己擁有這一極點的權利,而格陵蘭島是兩國之間的接觸點。

以上概括了俄羅斯如何破壞美國和西歐的世界霸權。俄羅斯力圖加強國家生存的戰略縱深,從而試圖限制北約的作用,從內部破壞西方的穩定,並通過將法國驅逐出其傳統勢力範圍、與中國建立穩固的聯盟以及在西方個人主義和個人絕對自由興起的情況下構建基於傳統價值體系的敘事來削弱西方在非洲的影響力,並確認其重要領域不可滲透,填補真空,例如其與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的作用,或在利比亞發揮作用,以及其作為全球糧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小麥)的出現。

最後,重點是建立一個由破壞西方體系的聯盟和組織主導的多極世界。最終,俄羅斯不會成為上述所有事件的贏家,美國和西歐也不會。相反,中國是這場衝突的最大贏家,透過多項計畫將聯盟與合作領域擴展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哈立德·阿扎布博士 學者和遺產領域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