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自圓信說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234)
艾 慧
儒逐世,
道潤命,
釋澄懷,
縱橫走世界。
真窮疑,
善盡憫,
美極彰,
逍遙愈天我。
五千載問典,
罄書強生弱滅。
九萬裏尋道,
終究自圓信說。
2023.01.27
品鑒呂國英先生此首哲慧詩章,筆者試著從以下四個方面賞析——
先說“思想經緯”
上闋以“儒道釋”三教為基,提煉東方文明精髓——儒家以“逐世”構建社會秩序,道家以“潤命”滋養個體生命,釋家以“澄懷”超脫精神桎梏,三教共構“縱橫走世界”的文明張力。下闋借“真善美”三重維度,解構西方哲學內核——真理探索引向懷疑論深淵,至善追求喚醒終極悲憫,極致審美彰顯存在本質,最終指向“逍遙愈天我”的生命超越。
後論“藝術哲思”
從“數字修辭”看,以“五千載”縱向丈量文明厚度,用“九萬裏”橫向拓展精神版圖,時空座標建構起立體化的哲學場域。
從“意象對位”談,每闋前三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尾句昇華收束,在矛盾中見統一,如“強生弱滅“與“自圓信說“形成文明進化論與價值相對論的辯證交響。
從“語言煉金”論,單字動詞“逐”“潤”“澄”凝練學派特質,“窮疑”“盡憫”“極彰”展現思辨張力,古漢語詞法啟動現代哲思。
再談“文化鏡鑒”
詩中暗藏文明對話密碼——東方智慧以“問典”叩擊歷史回聲,西方理性借“尋道”探求終極真理。當“罄書”遇見“自圓”,看似對立的兩種思維範式,在“愈天我”的逍遙境界中達成精神共契。這種跨文化詩性表達,既是對軸心時代精神的現代呼應,亦為文明衝突論提供審美化解方案。
又言“詩學啟示”
該作開創“哲慧體”新範式:每行三字句如思想鉚釘,四字尾句若點睛之筆,在嚴整結構中暗湧思辨激流。用詞典雅而不失現代鋒芒,意象深邃而兼具傳播張力,在詩與思的臨界點構建起獨特的審美坐標系,為當代漢語哲學詩寫作開闢新徑。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