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曉輝
八月的南國書香節,一縷辛烈而溫煦的薑香,穿透墨韻書海,悄然彌漫。這並非尋常煙火氣,而是文化根脈蘇醒的氣息。在《了不起的薑》新書首發儀式上,行業翹楚、文化學者與愛書人彙聚一堂,共同開啟一場解鎖薑之文明密碼的盛宴。這縷穿越時空的辛香,仿佛《禮記·檀弓》所言“薑桂因地而生”的生動注腳,昭示著這味平凡本草裏蘊藏的不凡:其性辛溫,如大地深藏的陽火,驅散陰寒;其質堅韌,恰似嶺南水土滋養下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這場知識的彙聚,星光熠熠。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廣東省現代南藥研究院院長李萬瑤教授,作為中醫藥權威,對《了不起的薑》的出版給予了極高評價。她指出,薑絕非簡單的調味品,而是擁有深厚藥食同源價值的“藥引”,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地喚醒了大眾對薑真正價值的認知,讓這味古老的“藥食瑰寶”能在現代健康生活中煥發更大生機。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曾玉蘇教授則獨具慧眼,深入剖析了薑文化與現代產業發展的結合點。他認為,這本書的誕生,精巧地搭建了一座橋樑,將深厚的薑文化底蘊與蓬勃的薑產業潛力緊密相連,為產業的升級注入了文化的靈魂。
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理事長、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導師、賀振泉教授,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健康產業研究院何烈忠執行院長,
廣東藥科大學研發中心教授李苑新教授,龍川縣廣州商會鄧玉宇會長等嘉賓參與見證,體現了產學研融合與鄉土情懷的交織。
而廣東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王慶芳在致辭中,則精准點明了出版人的匠心與追求:她強調,好書當如薑,既要有“文化厚度”承載歷史智慧,又要有“實用價值”服務當代生活。本書正是助力“非遺”活態傳承的典範,未來社方將持續推出更多這樣“有溫度、有深度、有用度”的精神食糧。

書中主角,更是文化傳承的活態見證。作者駱回深情地講述了《了不起的薑》的創作心路,這既是一部薑的“生命史”與“世界志”,也是他個人的尋根之旅。童年的記憶裏,祖母的身影與薑香交織;成年後,他的足跡遍及歐、亞、非、美,驚覺薑早已超越地域,成為人類共通的文明符號;在國內,則深入廣東、雲南,貴州,山東等薑產地,向姜農與“非遺”傳承人虛心求教,更將實驗室的嚴謹與民間的智慧相融合。

“駱氏薑膏”第四代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駱其樂全程參與了該書的文獻收集和寫作,也是駱氏薑膏技藝傳承最有力的說明。駱回詳細介紹,家族薑膏技藝始於1939年祖母葉年姐之手,精選龍川“左撥窯藏金絲小黃薑”,歷經“武火、文火、爐火、燜火、收火”五道繁複工序精煉而成的“五火薑膏”,此技藝已於2023年列入龍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駱其樂作為新一代傳人,從選薑到控火,恪守古法,一絲不苟,讓這承載龍川地域靈魂的技藝得以延續。這煉製的“火候”流轉,何嘗不是生命節奏的隱喻?少年如武火奔湧,中年似文火持守,歲月沉澱終爐火純青和內斂的燜火與收火,每一刻皆蘊含著道法自然的平衡與匠心。

《了不起的薑》新書首發,遠不止於知識的傳播。它是一次價值的重估,讓世人重新認識這味融入日常的偉大本草;它更是一次生動的“非遺”傳承實踐,該書作者駱回駱其樂父子倆的故事,完美詮釋了“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真諦。這縷在書香節上飄散的薑香,因其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時代迴響,為這場文化盛會增添了獨特而持久的魅力。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盛讚薑“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辛溫之性,能散寒邪、通神明。當現代世界面臨物質豐盈下的精神“寒流”與價值“陰霾”,《了不起的薑》恰似一味醒神開竅的良方。它提醒我們,那些深植於沃土、歷經世代守護的智慧與匠心,正是抵禦浮躁與虛無、溫暖人心的恒久力量。駱其樂守護的爐火,跳動著不息的文明星火——它映照著我們從何處來,更指引著向何處去:唯有珍視並啟動如薑般平凡事物中蘊藏的深厚根脈與生命溫度,方能在疾馳的時代洪流中,守護住那份源自大地、溫暖人間的永恆薪傳。
守護“五火薑膏”的爐火者,守護的是大地深處的暖意與時光窖藏的智慧——那嫋嫋升騰的,是穿越千年而不熄的文明香火。
作者曾曉輝博士簡介:
曾曉輝博士(1968-),廣東龍川人。就讀過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獲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後轉向藝術,師從雕塑泰斗潘鶴及油畫家郭紹綱教授。
2000年創立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現為全球華人主流媒體),並陸續拓展《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攝影報》及英國《中華時報》。聯合發起《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
現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多所大學教授,並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會長、世界監督學會會長等職。
學術著作豐富(藝術理論與歷史)。雕塑創作富人文關懷,作品獲全球多家美術館、藝術館典藏。積極參與國內外文旅規劃(如張家界、賀蘭山、上海及大阪世博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