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務】(東西問)李明歡: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何不應忽視歐洲戰場上的華僑華人?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電 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何不應忽視歐洲戰場上的華僑華人?
  ——專訪廈門大學教授、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李明歡
  中新社記者 門睿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段充滿硝煙與動蕩的歲月,歐洲華僑華人以涓流赴海的力量反抗壓迫,他們無畏抗爭的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與擔當,更閃爍著跨越種族與文化的正義光輝。
  作為東西方反法西斯力量的連接者,華僑華人如何參與歐洲反法西斯戰爭?遠在他鄉如何支持中國抗戰?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何不應忽視歐洲戰場上的華僑華人?廈門大學教授、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李明歡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華僑華人如何參與歐洲反法西斯戰爭?他們的主要貢獻集中在哪些領域?
  李明歡:華僑華人通過奔赴前線、開展隱秘鬥爭、運送戰略物資等方式參與歐洲反法西斯戰爭。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共產國際號召進步人士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反動軍隊和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來自50多個國家的進步人士組成的國際縱隊應運而生。其中活躍著數十名中國戰士的身影,他們多是旅居歐洲、北美洲的華僑,分散在不同團隊,或穿梭在槍林彈雨,或負責軍需補給與戰場救護。
  戰火燃燒到法國後,有400多名法國華僑參與到法國人民戰時服務的行列,其中一些在法國淪陷後仍未撤離。如旅法華僑周亭以自家小皮革作坊為交通站,為法國反法西斯組織遞送情報,不惜被搜捕、監禁。
  在戰略物資的補給線上,數以萬計的華僑華人船員在商船、軍艦上從事運輸工作,他們冒著空中轟炸和水下攻擊的風險穿越大洋,為英國軍隊運送物資。遭遇襲擊時,他們也會奮起反抗,協助炮兵作戰,是當之無愧的歐洲戰場參與者。由於海上運輸十分危險,他們所行航線被稱為“死亡航線”。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加拿大華僑華人應徵入伍,隨軍前往歐洲作戰,也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新社記者:戰爭前線之外,歐洲華僑華人如何援助深受戰爭之苦的當地民眾?
  李明歡:除各種形式的參戰外,華僑華人在歐洲還進行了無私的人道主義救援。如比利時華僑錢秀玲曾設法援救被德軍抓捕的比利時民眾。當時,德軍為報複比利時民眾的反法西斯行動,在艾克興市逮捕了90餘名青年作為人質,稱將通過抓鬮的方式,每批選出15人處死,以逼迫比利時地下抵抗組織人士現身。錢秀玲得知此事後,不顧自己懷有身孕,前往布魯塞爾展開斡旋。她向當時德軍駐比利時及法國北部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馮·法肯豪森將軍反復強調:“我不能眼看他們死去。道義不允許,良心不容許。”最終,這些青年保住了性命,錢秀玲也因此被比利時人民譽為“和平天使”。為表彰錢秀玲在二戰期間為拯救比利時民眾所作貢獻,比利時政府在戰後向她頒發了勛章,艾克興市還將市中心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錢秀玲路”。
 
  中新社記者: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遠在歐洲的華僑華人對中國抗戰給予了怎樣的支持?
  李明歡:歐洲華僑始終以高漲的熱情支持中國抗戰。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們很快行動起來,組織抗日救國團體。如英國各僑團以英國倫敦各華僑團體總會名義發表宣言書,呼籲國際社會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在比利時,旅比華僑反日救國總會迅速成立,通電要求政府對日宣戰,旅比中國留學生還以英、法、德三種語言發佈公告,向國際社會公佈九一八事變真相,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法國華僑組建了巴黎華僑旅歐反日救國會,推動通過了多項抗日決議。1936年9月,全歐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簡稱“全歐抗聯”)在巴黎成立,歐洲華僑的抗日力量空前團結,抗日救國運動也向更深更廣發展。
  歐洲華僑還通過創辦刊物、組織集會等方式宣傳抗日,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如在巴黎創刊的《救國時報》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及時報道中國抗戰情況。德國華僑創辦的《抗聯會刊》、荷蘭華僑創辦的《抗戰要訊》等刊物也通過發表評論、報道華僑抗日救國事跡等方式合力宣傳抗日,鼓舞華僑鬥志。“全歐抗聯”出版了法語刊物《中國與世界》,讓更多法國民眾瞭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情況。七七事變爆發後,“全歐抗聯”立刻發表告世界人民書,號召國際社會給予中國幫助。1937年11月,九國公約會議召開期間,全歐抗聯還組織請願團,請求參會各國切實援助中國、制裁日本。
  儘管歐洲華僑自身生活困難,但仍然傾囊支援抗戰。如荷蘭華僑通過“雙十獻金”“寒衣運動”等活動為抗日救國募集大量錢款、衣物和藥品;倫敦華僑多次組織“獻金活動”“愛國義演”等募捐活動;法國僑團也積極開展募捐活動,如法國參戰華工總會多次組織捐款,募得上萬法郎。此外,歐洲華僑華人還通過拒絕進購日貨、拒絕為運送軍火到日本的貨輪服務等方式表達自己支持中國抗戰的堅定立場。
 
  中新社記者:當時華僑華人在歐洲的生存環境如何?他們為何要積極投身反法西斯鬥爭?
  李明歡:20世紀30年代初,歐洲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歐謀生的華僑面臨失業、被驅逐、貧困與疾病等風險。戰爭爆發後,在歐華僑處境進一步惡化,有人因為支持或領導反法西斯活動遭遇監禁與迫害,有人財產家業被法西斯侵佔。在德國與意大利,有的華僑被無端搜捕、看押,徵做苦力,幸而死裡逃生者也缺衣少食,惶惶終日。
  歐洲華僑華人與歐洲民眾一樣,對法西斯的壓迫感受深切,他們參與反法西斯鬥爭是為自身生存和尊嚴而選擇的奮起反抗之舉。不僅如此,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也在遭受侵略者的炮火,支持中國抗戰是歐洲華僑華人出於拳拳赤子之心的自然行動。民族危亡之際,華僑華人投身歐洲反法西斯戰爭,也是對中國抗戰的一種間接支持。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戰爭勝利為何必須重視歐洲華僑華人的歷史貢獻?
  李明歡:歐洲華僑華人在艱難生存的情況下,不僅義無反顧支持中國抗戰,還積極參與歐洲反法西斯鬥爭,以鮮血和生命維護正義,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與擔當,是連接東西方反法西斯力量的紐帶。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此外,歐洲率先實現了洲際華僑聯合抗日,為華僑華人團結抗日提供了示例。他們的抗爭還增進了歐洲對中國抗戰的瞭解,為戰後消除華僑華人歧視、提昇華僑華人地位奠定了基礎。回望他們的經歷,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戰火無情與頑強抗爭,還有跨越種族與文化的正義光輝,其為維護和平與公義所作的努力,也為當下的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提供啟示。(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