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淺秋深秋霜漸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62)
艾 慧
秋淺秋深秋霜漸,秋爽秋令秋陽懶。
秋紅秋黃秋馥溢,秋光秋色秋趣閑。
秋詩秋畫秋韻妙,秋凋秋逝秋愁憐。
2024.10.19
秋字禅
呂國英先生以二十四秋字作偈,字字如珠,串起天地節律。這秋字疊章裏,藏著壹部微縮的宇宙年鑒。
淺深說造化,爽令證體知,紅黃演物華,光色見空明。前四聯是大地上的秋,帶著溫度和色彩,如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層層渲染而不滯于物。
詩畫韻妙處忽然超升,凋逝愁憐時蓦然返照。後兩聯是心鏡中的秋,映照所有生命必經的榮枯。詩人以“憐”代“悲”,在道家齊物與禅宗觀照之間,覓得壹份溫厚的宇宙同情。
二十四個秋字如二十四節氣鼓點,敲擊出永恒輪回的節律。最妙處在“秋趣閑”三字——當世人忙于悲秋或頌秋時,詩人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在閑趣中觸碰到永恒的真如。
此詩無壹句說禅,卻字字透著禅機;無壹處言道,卻聲聲合于道韻。呂公以文字爲帚,掃出壹方心庭,任秋聲穿過,不留片痕。
行文至此,妙感突至,于是又記——
秋的減法
呂公妙言秋歌,恰似執素筆描摹天地節律。詩人不作濃墨重彩的鋪陳,只以秋字爲針,串起時序變遷的珍珠。這種克制恰是東方式的美學——以少勝多,以簡馭繁。
詩中藏著兩重宇宙:前十二秋是可見的物象世界,霜漸陽懶中藏著《易經》的變易之道;後十二秋是無形的心象天地,韻妙愁憐處透著《道德經》的玄妙之門。最耐人尋味的是“秋趣閑”三字——當世人或悲秋或頌秋時,詩人卻獨得閑趣,這份超然頗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神韻。
二十四個秋字如二十四節氣鼓點,敲擊出永恒輪回的節律。詩人以文字爲帚,掃出壹方心庭,任秋聲穿過,不留片痕。這種創作本身就是禅悟——在重複中求變化,在有限中見無限。
秋的本質原是減法:刪繁就簡,去僞存真。呂國英此詩正是以文字踐行秋道,讓每個秋字都成爲澄明心性的菩提葉。當我們讀至“秋凋秋逝”而不傷懷,反生甯靜,便知詩人已引領我們穿越現象,觸碰到永恒的真如。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余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壹體、互爲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