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07天:戰爭陰影籠罩歐洲:俄羅斯軍演而北約嚴陣以待,聯合國安理會商討愛沙尼亞與俄羅斯領空衝突,西方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就北約領空侵犯問題發生衝突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07天。

波蘭軍隊和北約士兵在波蘭奧爾日什附近進行軍事演習(路透社)

2025年9月23日最新進展:

聯合國安理會商討愛沙尼亞與俄羅斯領空衝突

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愛沙尼亞與俄羅斯近日的領空衝突,中方敦促當事方冷靜克制,防止事態升級。

俄羅斯強烈否認其軍用飛機上週侵犯愛沙尼亞領空的說法,指責塔林沒有證據支持其主張,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莫斯科在烏克蘭的戰爭是否會蔓延到鄰近的歐洲國家。

當被問及愛沙尼亞週一的指控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指責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編造了虛假聲明。

佩斯科夫告訴記者:“我們從未在愛沙尼亞的聲明中聽到他們有客觀的監控數據來支持他們的主張。”

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這些話是空洞的、毫無根據的,並且是魯莽加劇緊張局勢和製造對抗氛圍的延續。”

佩斯科夫說,俄羅斯國防部也否認了這項指控,並表示其飛行員一直按照國際法行事。

週五,北約成員國愛沙尼亞報告稱,三架俄羅斯米格-31噴射機進入其領空12分鐘,然後被迫撤離。

這次入侵發生在一周多之後,當時有20架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被北約噴射機擊落。

這兩起事件在歐洲引起了震動,尤其是在那些地理上最接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家。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發言時表示,愛沙尼亞領空事件和安理會幾天前討論的波蘭領空事件,都是烏克蘭危機的外溢結果,是有關各方互信缺失、疑慮增加的表現,也是當前歐洲安全局勢複雜敏感的寫照。當務之急和根本之策是早日實現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

耿爽說,中方敦促當事方保持冷靜克制,通過對話溝通澄清事實、消除疑慮,避免誤解誤判,防止事態擴大升級。

普京:準備繼續遵守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為了全球核不擴散的利益,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同意,他準備將俄美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在條約明年2月到期之後的一年內,繼續遵守規定的武器數量限制。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俄目前唯一雙邊核武軍控協議,規定兩國可部署的戰略核彈頭數量,以及用於運載這些彈頭的陸基和潛基導彈部署數量等。

普京認為,只有美國採取類似行動,並且不採取破壞或違反現狀的行為,有關措施才可行,他又強調,俄羅斯對自身威懾力量充滿信心,但無意進行軍備競賽。

美國國務院說,美國政府已經得悉普京提出的內容,交由總統特朗普及白宮跟進。發言人強調,特朗普會決定核軍控的下一步行動,會在適當時間予以回應。

普京在俄白聯合軍事演習期間會見軍事人員並視察軍事裝備(路透社)

西方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就北約領空侵犯問題發生衝突

北約國家指責俄羅斯侵犯北約成員國愛沙尼亞、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領空,俄羅斯否認這些指控,並指責這些歐洲大國的指控毫無根據。

英國外交大臣伊薇特·庫珀週一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表示:“你們的魯莽行動有可能引發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直接武裝衝突。我們的聯盟是防禦性的,但不要抱有幻想,我們隨時準備保衛北約的領空和領土。”

她補充說:“如果我們需要對未經許可在北約領空飛行的飛機進行打擊,我們就會這麼做。”

庫柏的言論得到了其他西方國家與會人士的呼應,其中包括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婭·卡拉斯,她表示,這多起事件不能被視為意外。

週一早些時候,波蘭外交部長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表示,如果俄羅斯飛機進入波蘭領空,將被擊落。

「如果另一枚導彈或飛機未經許可進入我們的領空,無論是故意還是錯誤,並被擊落,殘骸落在北約領土上,請不要來這裡抱怨。我們已經警告過你們了。”

過去幾週,一些歐洲國家指責俄羅斯侵犯其領空,但莫斯科對此否認。

愛沙尼亞週五表示,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進入愛沙尼亞領空12分鐘後被迫撤離。西方官員稱,此舉旨在測試北約的戰備狀態和決心。

羅馬尼亞上週表示,其雷達偵測到一架俄羅斯無人機,並緊急出動戰鬥機。

本月早些時候,波蘭報告稱,在俄羅斯空襲烏克蘭期間,波蘭擊落了幾架無人機,這是北約部隊首次直接參與自莫斯科全面入侵鄰國以來引發的衝突。

烏克蘭外交部長表示,應堅決回應莫斯科的此類行動,並重申基輔提出的將其防空系統整合到鄰國西方國家的防空系統以對抗俄羅斯防線的提議。

安德烈·西比哈表示,“強有力的回應意味著,威脅不應被護送,無論是12分鐘,還是1分鐘。它應該被消滅。”

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引發了自二戰以來歐洲最慘重的衝突。由於擔心俄羅斯的侵略,這也迫使歐洲國家加強防禦。

美國總統川普為結束戰爭所做的努力迄今似乎舉步維艱。

北約北大西洋理事會將於週二召開會議討論此議題。

美國新任駐聯合國特使麥可沃爾茲上任以來首次公開露面,他表示莫斯科需要緩和緊張局勢,而不是加劇緊張局勢。

沃爾茲說道,“我想藉此機會再次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將保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

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表示,沒有證據支持莫斯科入侵北約成員國領空的說法,並指責歐洲列強毫無根據地提出指控。

他說道,“我們不會參與這場荒唐的鬧劇。”

「當你們決定認真討論歐洲安全、我們共同大陸的命運以及如何讓這片大陸繁榮昌盛、人人享有安全時,我們將做好準備。”

俄羅斯與波蘭的緊張局勢

北約成員國代表也將於週二會面,討論這一事件和聯盟章程的第4條,該條規定如果任何成員國感到其「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所有成員國將舉行磋商。

這將是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第三次援引第4條,也是自這個由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成立79年以來的第九次。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週一強調,華沙將毫不猶豫地擊落侵犯其領土的物體。

圖斯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飛行物體侵犯我們的領土並在波蘭上空飛行時,我們將做出擊落的決定——這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他補充說:“當我們處理一些並非完全明朗的情況時,例如最近俄羅斯戰鬥機飛越波羅的海石油平台,但沒有發生任何侵犯行為,因為這些不是我們的領海,在決定採取可能引發非常激烈衝突的行動之前,我們確實需要三思而後行”

然而,圖斯克表示謹慎,並表示如果烏克蘭衝突可能擴大,他需要確保波蘭不會孤立無援。

分析

戰爭陰影籠罩歐洲:俄羅斯軍演而北約嚴陣以待

艾哈邁德·穆罕默德·法爾

近期,東歐局勢緊張,俄羅斯無人機頻頻侵犯波蘭、羅馬尼亞和拉脫維亞等北約成員國的領空,同時,俄白軍事演習正在北約東部邊境舉行。

另一方面,北約發起了「東部哨兵」行動,並部署戰鬥機以應對俄羅斯的潛在入侵。鑑於烏克蘭戰爭升級以及有關解決可能性的討論不斷減少,北約正計劃採取措施以應對進一步的升級。

一架俄羅斯卡-52攻擊直升機參與了白俄羅斯的「札帕德2025」聯合軍事演習(歐洲通訊社)

演習預示著戰爭的到來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宣布將於9月12日至16日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項代號為「札帕德2025」的軍事演習將會使用各種類型的武器。

路透社報道,此次演習代表俄羅斯及其親密盟友白俄羅斯的武力展示。這次演習在波蘭邊境附近舉行,「旨在模擬擊退大規模進攻、奪回領土並粉碎敵人」。

白俄羅斯允許俄羅斯在其領土上部署戰術核子飛彈,並準備部署由俄羅斯開發的新型奧列什尼克高超音速飛彈。

作為回應,波蘭宣布進入警戒狀態以應對這些演習,並動員了3.5萬名士兵,其中5000人被部署在波蘭與白俄羅斯的邊境地區。波蘭總理圖斯克稱“扎帕德”演習“極具侵略性”,而立陶宛也宣布進入警戒狀態以應對此次演習。

據英國廣播公司駐白俄羅斯記者史蒂夫·羅森伯格報道,莫斯科和明斯克堅稱,這些演習純粹是防禦性質的,旨在加強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安全,並應對任何潛在的外部威脅。

歐洲的擔憂源自於其過往經驗

羅森伯格認為,儘管白俄羅斯當局將邀請國際媒體旁觀演習視為對其透明度的證明,但這項決定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是向西方——特別是向歐洲——發出的一個訊息。而這個訊息可以被解讀為:“看看你們家門口的火力吧。與俄羅斯對抗不符合你們的利益。”

俄羅斯試圖緩解歐洲國家對這些演習的擔憂。路透社的一篇報導引述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話稱,歐洲對這些演習的擔憂是源自於對俄羅斯敵意的情緒反應。

俄羅斯《生意人報》在一篇題為《俄白軍事演習引發歐洲強烈反應》的報道中提到了對俄羅斯分析人士的採訪——這些分析人士聲稱這些演習是例行防禦性質的,而歐洲則將其描繪成一種威脅,旨在為軍事化辯護並加強北約的凝聚力。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專家維亞切斯拉夫·蘇特林告訴該媒體,這些演習對於加強聯邦國家(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國防能力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北約國家定期在聯邦國家邊境附近舉行演習且演習的規模和強度在過去十年內顯著上升的情況下。

根據該媒體報道,白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米謝耶維奇認為,歐洲國家對這些演習反應強烈,是因為這些演習是所謂的「俄羅斯威脅假想」的一部分,而歐洲國家正在尋找藉口來為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化傾向辯護。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歐洲國家對此演習的擔憂是一種情緒化的反應(路透社)

北約與俄羅斯的首次交鋒

路透社通報,侵犯波蘭領空的俄羅斯無人機是自三年半前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北約部隊首次向來襲的俄羅斯目標開火。

波蘭總理圖斯克表示,俄羅斯無人機入侵使波蘭,使該國自二戰以來首次接近戰爭的邊緣。

根據《每日郵報》在上週三的報道,9月9日約有19至23架無人機入侵波蘭領空,而北約派出多國戰鬥機聯隊並擊落了其中的幾架。

根據比利時廣播公司報道,羅馬尼亞國防部證實,在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期間,一架無人機入侵了羅馬尼亞領空。羅馬尼亞立即派出兩架F-16戰鬥機進行攔截,但它們卻在多瑙河三角洲的雷達上消失。

比利時廣播公司引述布加勒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克里斯蒂安·布雷達的話報道稱,這次入侵是挑釁,預示著全面進攻。他解釋道,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後並試圖控制黑海水域之際,這一事件凸顯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如果他們成功了,那麼他們將擁有一個重要的策略籌碼:阻止烏克蘭的糧食出口。

在同一背景下,拉脫維亞報告其東部領土上空有一架無人機被擊落。波蘭在上週一再次表示,發現一架民用無人機飛越其總統府上空——波蘭視此為又一次挑釁,宣布逮捕兩名白俄羅斯人。

儘管俄羅斯否認蓄意襲擊波蘭,並稱其無人機正在烏克蘭西部發動襲擊,且不打算襲擊波蘭境內的任何目標,但歐洲領導人確信這些入侵行為是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蓄意挑釁。

《獨立報》引述國際安全專家、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研究員納蒂亞·西斯庫裡亞的話報道稱,這些入侵和演習是普丁對北約對其在烏克蘭境外採取更激進行動的回應所進行的測試,也是試圖確定北約團結的真正本質以及北約對其成員國實施集體防禦原則的意願。

俄羅斯視角:製造事件旨在將美國捲入衝突

俄羅斯《消息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誰是波蘭無人機事件的幕後黑手? 》的報導,並引述俄羅斯外交官的話證實,沒有任何關於俄羅斯參與這些無人機襲擊的證據,而且俄羅斯表示願意與波蘭進行協商和磋商,並以友好方式解決此事,但歐洲人卻試圖利用任何事件來破壞烏克蘭談判。

《消息報》引述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政治理論教授伊凡·洛奇卡列夫的話報道稱,波蘭援引北約第四條(該條款規定了北約成員國之間的磋商)的行動表明,華沙並不認為該事件構成了嚴重威脅。因為如果構成了嚴重威脅,華沙方面會選擇援引北約第五條(該條款涉及聯合軍事反應)。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副主席康斯坦丁·科薩切夫告訴《消息報》,他「確信烏克蘭人以及支持他們的人是這次挑釁的幕後黑手。顯然,問題並非出於安全考慮,而是出於繼續加劇烏克蘭衝突的意圖」。

科薩切夫為佐證其觀點而指出,目前的俄烏談判陷入了僵局,但這並非俄羅斯的主動行為,甚至在波蘭無人機事件發生之前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認為,這次「挑釁」的目的是向美國總統川普施壓,迫使他以某種方式將美國拖入烏克蘭衝突,或至少迫使美國向歐洲提供安全保障。

北約真的團結了嗎?

俄羅斯利用北約國家內部的分歧來制定軍事戰略,這似乎並非憑空產生的決定——如今,北約最大的成員國正在與該組織決裂。

英國《衛報》報道此次演習的記者皮奧特·索爾在其報道中指出,美國軍方領導人出席了演習,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擔憂。

據這位記者報道,兩位拒絕接受《衛報》採訪的美國官員與俄羅斯傳統盟友的軍事代表坐在一起,而這些盟友包括非洲的一些威權國家,此外還有中國和緬甸等國。

《衛報》的這篇報導指出,美國人的出席反映了美國與其他北約成員國的不同立場,並加劇了歐洲對川普政府不願對莫斯科採取強硬立場或進一步孤立俄羅斯領導人的擔憂。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國家媒體也迅速利用這一點暗示這場演習具有全球影響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總統似乎更傾向於採納俄羅斯方面有關這些無人機入侵北約領空的說法。根據路透社報道,川普在上週五告訴記者,他認為俄羅斯無人機入侵可能是無心之失,而這與歐洲領導人認為這是蓄意侵略的立場相悖。

研究俄羅斯與西方衝突的觀察家認為,自今年8月與川普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以來,普丁對自己的做法和政策更加自信,並且對美國的立場更為放心,並認為川普在峰會前對俄羅斯發出的最後通牒、制裁威脅和嚴厲威脅已經有所減弱——即使沒有完全消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日郵報》援引軍事情報專家菲利普·英格拉姆的話報道稱:“普京在阿拉斯加峰會後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並且更加遠離任何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途徑。”

川普告訴記者,他認為俄羅斯無人機入侵北約領空可能只是一次無心之失(路透社)

「東部哨兵」行動能否嚇阻俄羅斯?

在俄羅斯屢次入侵之後,歐洲盟友啟動了「東部哨兵」行動,並決定派遣更多飛機進行巡邏,以防範任何潛在的俄羅斯無人機入侵。

根據英國《衛報》報道,北約領導人在上週五宣布,法國、德國和丹麥都將參與「東部哨兵」的聯合行動。英國國防部也證實將會「全力以赴」加強防禦,並將很快確認具體細節。

歐洲國家開始出現呼籲幹預烏克蘭的呼聲——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阻止普京,並終結其擴張主義野心。

英國《每日郵報》在一篇題為《是時候揭露普丁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詭計了》的報道中指出,專家們警告稱,俄羅斯無人機的入侵是一個信號,表明北約必須更直接地介入烏克蘭的戰鬥,否則就將面臨俄羅斯入侵另一個歐洲國家的風險

該媒體引述軍事專家布里頓·戈登的話報道稱,北約「忠於和平理念」的表象,「給普丁留下了北約並不重視的印象。因此,西方對普丁的過度行為負有部分責任,現在,西方必須立即拿出決心,否則普丁就將繼續其擴張主義政策」。

根據《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與歐亞項目高級顧問基爾·吉爾斯也支持這一觀點,他認為:除非俄羅斯遭到“嚴厲且代價高昂的回擊”,否則它將繼續渴望對北約領土發動進一步的入侵。

會開始設立禁飛區嗎?

波蘭外交部長表示,北約應該​​開始擊落俄羅斯在烏克蘭上空的無人機和飛彈,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自戰爭爆發以來就一直重申這一立場。

《每日郵報》引述軍事專家戈登的話,呼籲北約在烏克蘭上空設立針對平民目標的禁飛區,並補充稱,這種決心將向普丁表明北約的嚴肅立場和決心。

研究員納蒂亞·西斯庫裡亞認為,現階段在烏克蘭西部提供空中掩護顯然可以成為應對日益增多的北約領土入侵行為的「有效」回應。

然而,俄羅斯方面認為,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必然意味著爆發全面戰爭。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Telegram上撰文指出,任何此類嘗試「都只會意味著一件事情: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爭」。

專家戈登認為,北約不應懼怕梅德韋傑夫和佩斯科夫關於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威脅,並解釋稱,這些威脅大多是空談,且缺乏現實依據。北約仍然比俄羅斯更具優勢,因為光是北約的歐洲國家就擁有超過150架F-35隱形戰鬥機,戈登認為,這些戰鬥機的表現遠超過俄羅斯現有的任何戰鬥機。

然而,《消息報》引述俄羅斯外交學院副院長奧列格·卡爾波維奇的話稱,如果沒有美國,北約將無法進行任何軍事幹預,而美國目前無意升級與俄羅斯的衝突。

俄羅斯專家伊凡·洛奇卡列夫也證實了這一觀點,並認為只要美國不加入任何潛在的軍事反應,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就不足以獨自對抗俄羅斯。

來源: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