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非金石而能久者,恃其文脈不絕也。」曉輝身為宗聖曾子七十三世孫,常念先祖《曾子·立事》之訓:「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此精神映照論壇七載征程——六屆步履遍及浙江紹興琴韻、廣東陽春文旅、雲端數智、澳門橋渡、香港藝金、廣州哲思、新加坡AI前沿,皆承全球百家機構(含紹興文化館、香港藝術研究院、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新加坡圍棋協會及新加坡亞洲博物館、陽春雲山綠湖度假村、歐洲·中國藝術家澳門協會、香港大會堂、中華時報等)自籌之力,踐行西田幾多郎「絕對無的場所」所啟示的包容之道。
風霜六證:民間星火的文化韌性
當疫雲蔽野,吾輩以曾子 「臨患不忘平生之言」(《曾子·制言》)守志,雲端聚議得非營利組織無償襄助;澳門借世阿彌 「秘則為花」(《風姿花傳》)之藝諦,融文旅經濟於非公帑之局;獅城AI之辯,更以鈴木大拙 「平常心是道」破技術迷障。此六重步履,皆昭示 「文化星火可越疆界」的真理。
大阪之約:花散果成的風土哲思
原定2025年6月底與中國貿促會共舉世博園中國館盛典,然曉輝突發急症入院,故延期至10月4日於大阪歷史博物館。此輾轉契道元禪師 「梅花雪中綻」之境,更深植和辻哲郎 「風土即命運」之思。今躬逢世博尾聲,以 「城市韌性: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構建可持續未來」為綱,承中國內地、港澳台地區及日本等三十餘團體協辦,共論:如何以《莊子》 「虛舟不忮」之智,行聖德太子 「和」之道?曉輝援先祖《曾子·天圓》 「天地萬物一體」之訓,證文化遺產乃亂世之錨。
七渡星槎眾手擎,
難波城下證金石。
風土深藏和魂智,
病榻猶聞西京聲。
世博闌珊燈未冷,
花散不憂果自成。
今邀萬國瞻秋月,
照徹人間久太平。
今秋聚首難波城,更待來歲(2026)星槎再渡粵海,於粵港澳大灣區共襄「第八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之盛舉,誠邀寰宇同仁,踴躍蒞臨!
花散果存 金石永壽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曾曉輝
時維二零二五年金秋 謹識
附: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簡介】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是由中華時報傳媒集團(香港)主席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香港美術學院院長曾曉輝教授於2018年宣導發起,由中華報業集團、中華時報傳媒集團、香港藝術研究院等相關機構主辦,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性交流文化平臺,旨在促進各國、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已成功在中國內地、澳門、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了六屆,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取得良好反響。
【論壇歷年主題】
1.中國城市與琴棋書畫的結合·浙江紹興
2.文化旅遊+城市與新農村文化旅遊融合·廣東陽春
3.讓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墚和紐帶・澳門
4.藝術品與金融價值論壇暨美麗灣區藝術展·香港
5.後疫情時代城市文化的“變”與“不變・廣東廣州
6.人工智能對城市文化的影響與未來發展·新加坡
7.城市韌性: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構建可持續未來·日本大阪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