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冰心文學獎”海外調查報告

【編者按】

夫名者,實之賓也。今有以“國際”為號之文學獎,斂金甚夥,評委匿形,頻舉逾常,其偽豈可不察?溯其源,主事者羅凡華也。海外文林未諳其跡,然此人早撼中土,先假鐘南山院士之名,釀作權訟風波。初,商賈鬻“新冠能量飲”,揚言得羅氏所掌“鐘南山創新公益基金會”之許。越明年春,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嚴正聲明:羅氏所稱之會早更其名,冒“鐘南山”三字已涉律例之禁。

更有甚者,複僭冰心先生之清譽。其哲嗣吳青女士嘗於《中華讀書報》鄭重申明:“冰心獎主辦權隸於中國作家協會等機構,未蒙授權者,不得擅於海外舉事。”其辭錚錚,若日月之懸天。

然觀其海外所為,則雲霧繚繞:東瀛有“日本冰心文學獎”,英倫傳“冰心兒童文學獎”,皆雲獲家族認可,然遍查文牒,未見片紙授權之約。名實相違,一至於斯!

憶去歲星洲之會,羅氏化名“四海”,挾中州村正,慨擲萬金,唯求錄影宣此獎於域外。時餘承組會之責,許其請而納其資。然事竟乖離初約:村正忽為主講之賓,接旗宴飲,儼然論壇樞要。待邀議後約,則百般推搪,前諾如露如電。觀其跡,冒名牟利,欺世盜名,豈非當代李鬼之流耶?

統而觀之,羅氏所為,初冒院士之名,繼襲文豪之號,複設評獎之局,而終無一事可驗其實。昔者子產有言:“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今名實淆亂若此,世之君子,可不慎歟?故曰:立身處世,當辨真偽於浮名之外,察虛實於行跡之中。若但見旗號張揚,不究授權真偽,則宵小之徒得以橫行,清正之士反受其汙。願天下士人,共鑒斯義。

《中華時報》編委會

來源:北美文學家園

一個以“國際”冠名的文學獎,收取不菲費用,從未公佈評委,舉辦頻率高於別的文學獎,其真相值得追問。

【本調查報告收到一些回饋意見,做了部分修改,以此為正式版本。】

世界華文文學“大事記”中,肯定不能錯過一個以文學名家為旗號的“大獎”。它同時頒給了兩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英國)和索因卡(尼日利亞),還有知名的中國作家;另一方面,在一串“獲獎”名單上,一些人不但在文學圈裏寂寂無聞,連其“獲獎”作品集也無法查到。為了還原真相,海外調查小組收集了十幾位海外華文作家親身經歷的資料,完成了翔實的事實調查,並抽絲剝繭,為大家揭開了該獎的來龍去脈。

“獲獎”被當場取消

紐約華文詩人、作家黑豐於2024年3月收到北京朋友發來的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簡稱“國際冰獎”)徵稿通知。在朋友建議下,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填寫資料,通過電郵提交了作品。

到5月上旬,黑豐收到“國際冰獎”組委會的“2024世紀玫瑰朗誦會暨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東京頒獎大會邀請函”。邀請函第一段為“……誠邀您作為獲獎代表蒞臨會議”,意思表達很明確,他“獲獎”了。

根據徵稿通知,投稿截期是5月30日,他卻在投稿截期前已然“獲獎”,這種操作相當反常。

黑豐在5月10日和6月3日連續收到兩封內容相同的郵件,內容概述如下:

  1. 選擇赴日:自行選擇,8月18日赴日本參加終評、采風及頒獎大會,如需組委會簽證服務和旅遊服務,另行安排深度服務。
  2. 選擇郵寄:不參加赴日本活動,待終評和日本東京頒獎大會結束後,由組委會免費郵寄證書和獎牌。

信中特別注明“不參加赴日本活動,待終評和日本東京頒獎大會結束後,由組委會免費郵寄證書和獎牌”。

6月4日,黑豐又收到“國際冰獎”組委會的郵件。電郵除了聲稱“如果赴日參加頒獎大會有困難的作家,可以選擇郵寄或指定網址下載證書”外,還指出要加“組委會羅老師”的微信。事後得到證實,羅老師即是組織者羅凡華。加微信後,羅凡華急著要求通話。他向黑豐“彙報”說:“您的作品獲獎沒問題,不在銀獎之下……”並說:“紐約還有人想參加,您現在還可以向我們推薦……”

第二次通話“彙報”涉及到費用。羅凡華說,參會費每位13,000元人民幣,費用包括住宿、旅遊等(時間是8月21日至8月26日,8月21日報到入住,8月26日退房,共五晚,主要遊覽東京、大阪、京都、奈良)。往返機票還需要自理。只要參會(參會必須交錢),得獎是一定的。他預計7月4日抵達紐約,希望與黑豐等人見面,黑豐答應。其時,黑豐對“國際冰獎”已產生了疑問。

黑豐與羅在曼哈頓咖啡廳見面時,就直覺不對頭。他表示不去東京了。羅說:黑豐老師,對不起,您如果不去,那獎我就只好取消了。黑豐同意取消。他想,如果這是嚴肅的大獎,有嚴肅的評委,怎麼可能因人不到場就取消獎項?只要獲獎,無論你在哪里,哪怕天涯海角,即使你缺席,也要把獎牌獎金獎品寄給你。

羅的做派是當場決定你獲什麼獎項,一個人拍板取消獎項。

等著天上掉餡餅

紐約面會時,羅凡華告訴在場的另一位紐約華文詩人可以獲銀獎。這位詩人如期匯出費用,於8月赴日本東京參加首屆“國際冰獎”頒獎典禮。據“國際冰獎”公眾號宣佈,這位詩人果然獲得銀獎。(“國際冰獎”公眾號名為19001005;19001005代表冰心生日。)

然而,更多的海外華文作家跟黑豐有相似的經歷。比如,北美作家E,在投稿後收到電郵回信,稱應徵作家可以“選擇郵寄”:“不參加赴日本活動,待終評和日本東京頒獎大會結束後,由組委會免費郵寄證書和獎牌。”E按要求加上組委會羅老師的微信(微信號綁定的電話號碼據查即屬於羅凡華)。羅先是用文字方式問:您決定郵寄證書嗎?顯然是給E不必去日本而可以郵寄得到證書的選擇。但是在隨後的語音通話中,羅告訴E,得獎作家需去日本領獎,須繳20,000元人民幣費用。

E稱自己寫詩是業餘愛好,不會因領獎而讓家庭承受經濟負擔。

羅說:不去日本就等著天上掉餡餅吧。

歐洲華文作家R和Y也有類似經歷。

R得知須繳會務費2,980元和9,000元旅遊費,感覺不對頭,決定放棄到日本參加頒獎大會。

Y投稿後收到邀請函得知“獲獎”,羅凡華通過微信通話告訴Y,因為有人投訴收取太多的會務費,現在不收會務費,改成贊助費。

Y:贊助費是多少?

羅:至少3,000,願意多交也可以。

Y:能得到什麼獎呢?

羅:就看你繳多少錢。

Y:這等於是買獎。

羅:這樣理解也可以。你要是不來,這個獎肯定就沒有你的份,我們給別人了。很多人在排隊等著交錢。某某作家馬上交錢了,你還不快繳。

Y找某某作家核實,該作家非常生氣,說姓羅的就到處散佈謠言,說她全家都會去。

Y不認同強迫繳費,決定放棄。

羅凡華其人其事

時間追溯到2024年,元旦過後,有兩位不速之客在中間人引薦下抵達東京,造訪旅日華文作家黑孩。黑孩頗感意外,但來人不斷提到幾個熟人的名字。既然是老友們的朋友,黑孩打消了顧慮,開始聽他們提出舉辦“國際冰獎”一事。這兩人便是自稱“四海”的羅凡華和自稱“安軍”的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安永軍。

羅凡華何許人也?海外作家們並不知情,他已經在國內鬧出了動靜,與大名鼎鼎的鐘南山院士掛上了鉤,並引出一段侵權糾紛。此事起因是涉案單位中惠健康、悅神健康等公司兜售“新冠能量飲”,稱該產品得到羅凡華為代表(法定代表人、理事長、秘書長)的“鐘南山創新公益基金會”授權,並展示一段羅凡華聲稱授權的視頻。

2022年3月21日,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發佈了關於“新冠能量飲”的聲明,點名羅凡華:“本單位全稱為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簡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是目前經授權使用‘鐘南山’名稱註冊的唯一基金會,視頻中羅凡華所稱的北京鐘南山創新公益基金會已於2020年9月更名為北京薈聚英才公益基金會,更名後該基金會因侵權以及違規已報相關部門進行處理。”聲明指出,鐘南山院士及該基金會從未推薦過“新冠能量飲”及其他任何商品;羅凡華的基金會冒用“鐘南山”名稱,該基金會涉及侵權以及違規。

在東京,羅凡華通過黑孩認識了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彌生以及創會會長華純。羅自稱用500萬日幣(當時相當於 25 萬人民幣)在大阪註冊成立“BEST國際貿易株式會社”,願出資5萬人民幣在全球啟動“國際冰心文學獎”,希望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擔當承辦單位。

羅凡華說服女作家協會加盟,在微信上建立了包括安軍、羅凡華、黑孩、華純和彌生在內的“國際冰心文學獎”組委會,推動該獎。可是此後,任何關於“國際冰獎”的事務都未曾在群裏討論過,基本上是羅跟黑孩、彌生等人點對點單獨聯繫。

2024年2月,“國際冰獎”組委會發佈了首屆“國際冰獎”徵稿通知;其實早在1月就有首屆“國際冰獎”的徵稿通知發佈,只是傳播不廣。2月再次發佈的徵稿通知是在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作為承辦單位後,並由彌生廣發海外華文文學圈,此延攬多至二十幾個海外社團陸續加入後援單位,引起較大反響,海內外不少作家應徵投稿。5月,“國際冰獎”的公眾號也發佈了徵稿通知。

對照不同時間發佈的徵稿通知,發覺徵文內容不斷被改動。以3月12日的發佈為例:“在世界各地報紙、期刊、出版社、網路平臺公開連載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小說、散文、詩歌體裁,發表或出版時間不限。投稿可採用中文,須附作者簡介、作品簡介、作品內容(全部或主要部分,掃描或拍照圖書10頁以上,或全部電子稿,不收實物圖書)、個人標準照片、作品封面照片,須注明著作出版時間、出版單位、個人聯繫電話、電子郵箱等。”不管什麼時候發佈徵稿通知,投稿截期都是2024年5月30日。

“國際冰獎”的來龍去脈

安軍提議黑孩出任“國際冰獎”評委主任。不久,羅凡華對黑孩說:不要你做評委主任,我要讓你拿金獎。

黑孩拒絕。她認為,假設自己又是組織者又是獲獎者,這個獎就不乾淨。黑孩提出羅凡華不可以一個人決定誰能獲獎,於是追問評委是誰。羅稱不能公開評委名單。他還說即使黑孩拒絕拿獎,照樣給她頒金獎,諾貝爾獎照樣給拒絕領獎的人發獎。原來議定“金獎”“銀獎”等獎項類別,但是羅凡華自說自話,改為凡報名者皆可入獎。黑孩堅決反對。

黑孩認為,“國際冰獎”沒有可以公示的評委,報名者都可以拿獎,是對冰心的褻瀆;“國際冰獎”是羅凡華一個人的商業行為,將會變成一個笑話。她於4月正式退出“國際冰獎”,她推薦的作家朋友也都退出。她向彌生會長表示:你們如果承辦,請不要提我的名字。如果提我的名字,我絕對會採取相應措施。我想參加的是真正的文學獎,而不是你們現在的一地雞毛。

從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在日本開始籌備起,華純多次就一些關鍵問題向羅提問,不斷與之發生爭論。她始終認為:文學獎要保持其權威性和誠信、公正,就應公佈評獎流程,避免暗箱操作和“一言堂”。

比如,評委問題。在華純的追問下,羅凡華無法自圓其說,總是含糊其辭。他對華純說,由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張清華教授帶領博士碩士班進行刷選,列出優秀作品名單。他說過去在國內評獎也都是這樣。華純打電話求證,發現並非如此。羅凡華又說會邀請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擔任評委。後來也都不了了之,完全是敷衍之詞。不久華純發覺自己被排除在組委會之外。

再比如,財務問題。羅凡華嗅到了“國際冰心文學獎”的商機來自國內,他不指望海外華人作家能帶來多大利潤。羅凡華幾次流露過這樣的言論:第一屆我投一點資金,讓國內一些小地方的作家跑到日本來領獎,回去後宣傳得了一個國際頂級獎,會產生連鎖反應,就可以向更多報名“國際冰獎”的人收錢了。

不久,因羅凡華到處聯繫海外作家,索取高額的會務費,北美作家A、亞洲作家B、歐洲作家C向華純投訴。

A說:羅凡華聲稱只要報名都能獲獎,獎金是2,500元人民幣。羅凡華想利用作家A在文壇的威望和號召力,提出要A配合,先交會務費 2,980 元,以此帶動海外更多人跟隨在後報名繳費。羅凡華保證等A一家來到東京頒獎會場,再全部歸還A交的會務費。A很快發現羅凡華到處散佈說A已經帶頭繳費了,製造一種假像,目的是讓更多海外作家上鉤。這令她非常憤怒,認為是羅凡華的騙局。

A對華純直言不諱地說,舉辦國際文學獎本是海外作家傾心支持的好事,但其操作手段令人不安,羅凡華變相收費,很不靠譜。她提醒華純務必要讓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與之切割,立即中止合作。

至此,“國際冰獎”完全暴露出徹頭徹尾的商業化運作,已經偏離文學活動的本質。

6月19日,華純緊急與彌生商量,鑒於海外有多人投訴,決定停止與羅凡華的合作關係。6月19日和6月24日,華純約上彌生與安軍進行了3人的電話會議,表明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中止合作的意見。華純本人於6月19日通知羅凡華,她退出“國際冰獎”,不再參與任何活動。

頒獎典禮在幕後秘密推行

隨著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的退出,彌生和羅凡華於2024年6月28日分別向海外各團體和個人發出延期通知:“2024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頒獎大會原定於2024年8月22日上午在日本東京舉行。因故延期舉辦,舉辦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然而,首屆“國際冰獎”頒獎活動尚在幕後推進,並如期於2024年8月22日在東京舉辦。8月24日,“國際冰獎”公眾號發佈了“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東京大會成功舉辦”的公告。摘要如下:

經過三輪嚴謹細緻的評審與篩選,最終評選出了30位優秀作家榮獲首屆國際冰心文學金獎和銀獎。

上海作家ZL……(注:共列出12人名字),以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西班牙、德國、荷蘭、泰國、挪威、捷克、法國、菲律賓、匈牙利、奧地利等17個國家共計30位作家獲得金獎和銀獎。

奇怪的是,公告稱共有30位作家“獲獎”,卻只列出12人名字。12人中,兩人來自美國,其餘10人來自國內,包括ZL作為知名作家,以一本被翻譯成日文版的書獲得金獎。更奇怪的是,30人中的其餘作家是誰,來自哪個國家等等,資訊均付闕如。這個公告讓人懷疑是否真有30位作家“獲獎”。

羅凡華在其後改變說法。據2025年9月12日“國際冰獎”公眾號文章,羅凡華稱:“首屆國際冰心文學獎在東京成功邀請全球14位作家獲獎。”他後來對美國華文作家蔡維忠稱首屆有14人“獲獎”。首屆“獲獎者”人數變成了14人,而不是30人。改變“獲獎者”名單的做法露出了可疑馬腳。

在後來“國際冰獎”公眾號的文章中,新披露一個首屆“獲獎者”的名字是彌生。彌生沒有真正退出“國際冰獎”。據在場的日本作家D觀察,首屆“國際冰獎”頒獎會參加人數不到30人,彌生出席,任主持人並領獎。據後來的“國際冰獎”公眾號發佈,她繼續參與了第二屆活動。

沒有公佈評委名單,沒有公佈評選規則,所謂“經過三輪嚴謹細緻的評審與篩選”,就是一句空話。

“獲獎”作品查不到

“國際冰獎”組委會在8月24日同一天,既公佈第一屆“獲獎”結果,也發佈了第二屆徵稿通知。第二屆徵稿通知對於投稿的規定是:“投稿可採用中文或英文,須附2000字以內介紹作文組委會公眾號發佈內容(注:原文如此),也是出版作品集內容,2000字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組成,作者簡介、作品簡介(主要是出版或發表情況說明)、作品內容選讀1800字以內(全部或主要部分,掃描或拍照圖書10頁以上,或全部電子稿,方便評審閱讀作品內容,不收實物圖書)、個人標準照片、作品封面照片,須注明著作出版時間、出版單位、個人聯繫電話、電子郵箱等資訊。”請注意,第二屆只要求遞交作品內容選讀1800字以內。

據“國際冰獎”公眾號12月30日發佈的“第二屆國際冰心文學獎英國倫敦頒獎會通知”中的頒獎須知:“入圍者,組委會通過郵箱和微信協商邀請自費參加終評會和頒獎大會,頒獎大會上揭曉獲獎名單,包括金獎、銀獎和提名獎,未參加頒獎會的入圍者,視同放棄獎項,入圍者與獲獎者比例另行通知入圍者。”

“未參加頒獎會的入圍者,視同放棄獎項”,此規定將“國際冰獎”不繳費參會就取消獲獎的原則進行到底。羅在第一屆時口頭上對多名作家所說的的話,到了第二屆出現在正式通知裏成為明文規定。

“國際冰獎”公眾號2025年6月30日宣佈:第二屆“國際冰心文學獎暨世界華語文學獎”頒獎會2025年6月28日在倫敦國王學院舉行。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古爾納和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國內知名作家ZK(金獎)等35位作家“獲獎”。

雖然第二屆“國際冰獎獲獎者”中有兩名諾貝爾得主和一名國內知名作家,但是,許多“獲獎”者卻在文學界鮮為人知。同樣,多數“獲獎”的海外華文作者在海外作家圈內也是陌生人。為此,我們不妨把一些海外(英國和美國)“獲獎作品”列明此處:

《在大英博物館修復歷代古書畫的方法》

《鱗片》

《諾鄧古韻》

《藏地密碼》

《藏地密碼》

《我不想》

我們通過百度、Google(穀歌)、微信搜索,查不到這六個人的“獲獎”作品集(圖書)資訊。這就奇怪了,因為正式出版的書都能在網上查到。

《藏地密碼》是一部傳播頗廣的長篇小說,作者是何馬;沒查到這兩個“獲獎者”有正式出版《藏地密碼》一書。據其中一位作者後來提供資料,指明這是另一本書中的一章。現在不能否認這作品以某種形式存在,但是他們獲獎的作品章節小標題不代表一本完整著作的書名。讀者可以查證。

2024年8月24日發佈的第二屆“國際冰獎”徵稿要求是:“在世界各地報紙、期刊、出版社、網路平臺公開連載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圖書或電子圖書),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等文學範疇的體裁,發表或出版時間不限。”以上所有作品都不符合“公開連載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圖書或電子圖書)”的標準,有的可能甚至不符合“文學範疇的體裁”的標準。

這些作品是否以作品集的形式正規出版成了疑問。即使是出版了,它們的文學品質也沒有得到檢驗。因此,“國際冰獎”獲獎作品的整體文學水準沒有得到文學界的承認。

至於第二屆“國際冰獎”是不是也像第一屆要求繳費,下麵引出幾個例子加以證明。

羅凡華要求日本作家D交30,000元人民幣會務費和旅遊費用,還要自付來回機票。羅還讓D轉告其他作者,只要肯投稿肯交錢都可以獲獎。D認為自己不能幹這種事。

華純與國內某大學大學文學院博士後PC是熟人,當得知羅凡華公佈的名單上PC將在第二屆“獲獎”,華純將所知內幕告訴PC,好讓他有所預判。PC這時說錢已經交了。結果,PC前往倫敦領獎,成為第二屆35個“獲獎者”之一。

2025年10月17日,羅凡華通過北美作家蔡維忠向調查小組傳達,收費是事實,第二屆收費分為三種情況。1、向每個參加頒獎的“獲獎者”收取4萬元人民幣,機票自理;2、收5萬元人民幣,包括代理機票;兩者包括會務和旅遊等費用;3、收2萬元人民幣,作為參加會議三天的會務費。

他稱所有“獲獎者”都交了錢(見下文)。

由此可知,第二屆“國際冰獎”和首屆的做法如出一轍,繳費發獎,無錢無獎。

頻率加快,規模擴大

“國際冰獎”公眾號2025年6月30日在宣佈第二屆結果的同時,宣佈了第三屆“國際冰心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文學獎”暨“世界華語文學獎”徵稿方案。徵稿要求與第二屆類似,只要求遞交“作品節選1800字以內”。8月30日公佈更多關於第三屆的資訊:2026年1月15日至20日,主辦方將在新加坡舉辦第三屆“國際冰心文學獎”暨“世界文學大獎”頒獎大會。獎項包括:第三屆“國際冰心文學獎”、第五屆“國際青少年冰心文學獎”、“世界華語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卡文學獎”。

評委和嘉賓包括:國內知名作家ZL, ZK,古爾納、索因卡等28人,四海也名列其中。四海即是羅凡華,主辦人在這裏成了嘉賓和評委。而且,在公佈的28人名單中,根本沒有區分誰是嘉賓誰是評委,也沒有說明哪個評委負責哪項獎。

不妨替該獎總結一下:

第一屆“國際冰獎”頒獎於2024年8月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共有14人“獲獎”;

第二屆“國際冰獎”頒獎於2025年6月28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共有35人“獲獎”;

第三屆“國際冰獎”頒獎將於2026年1月15日在新加坡舉行。

第一屆與第二屆之間相隔10個月,第二屆和第三屆之間相隔6個多月,都是間隔不到一年,且加快了步伐。從第一屆到第二屆,“獲獎”人數增加了不止一倍。第三屆除了“國際冰獎”以外,還設置了兩個以諾獎得主冠名的獎項,以及其他獎項。“國際冰獎”及相關獎項呈現出頻率加快,規模擴大的趨勢。

第三屆“國際冰獎”頒獎活動目前還沒有舉行,但羅凡華為邀請美國作家蔡維忠“獲獎”,披露了一些重要細節。以下是他們之間2025年7月微信通話的摘要。

一、羅凡華許諾“獲獎”。

羅凡華:第三屆現在已經確認在新加坡舉行,1月15號開始開會,大概有5天到6天的會議;現在鄭重邀請你參加,並獲獎。

羅在邀請蔡維忠“獲獎”後才問他出版了幾本書,有什麼作品。

未經評選就許諾“獲獎”的做法,上面已有先例,也與在徵文截期前就通知“獲獎”的做法一致。

二、“獲獎”要先繳費。

羅凡華告知蔡維忠,在新加坡逗留時至少要給組委會繳25,000元人民幣的旅行費,含5晚酒店住宿,交通費用和晚宴的各種開支。此外,往返機票自理。住房條件是兩人一間標準房,四星級酒店。住單間的人至少要補交5,000塊錢人民幣。

羅凡華還說,第二屆35名“獲獎者”和第一屆14名“獲獎者”都到場參加頒獎,並交錢。第二屆最年輕的得獎作家是國內某大學文學院博士後PC。他繳的費用比別人多。

蔡維忠問能不能不去頒獎現場,在美國領獎。

羅凡華說:不可以,獲獎者必須去現場;我跟他們說,你不交錢就是吃霸王餐,他們都交了錢。

蔡維忠問有沒有獎金。羅說第一屆有獎金,ZL拿了日元20萬獎金,等於人民幣1萬塊錢,其他人沒有獎金。(在後來的一次通話中,他稱第一屆獲獎者最低獲得了1500元獎金。)第二屆全部沒有獎金。

三、評委不看作品。

羅凡華說,他統一負責評委會和組委會的協調工作。他並表示,現在願意承認自己是評委的是國內作家ZL和ZK。有一些人不承認是評委但願意做評委工作;冰心獎在國內辦了20多屆,評委的陣容是非常強大的。他們有的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評委就不公開他的名字。

他強調評委是存在的,並說:我現在跟你坦白地說,第一屆沒有公告,第二屆也沒有公告,第三屆到今天也沒有公告。評委也不需要看書,就看一下版權頁,證明書的存在就行。評委不要去把那本書都念了,否則需要太大的工作量。你也要知道我們還是有難處的。

結束語

通過十幾位海外作家的親身經歷,對照“國際冰獎”的公佈,人們可以看清所謂“國際冰心文學獎”的運作實態。它打著文學的旗號,卻在做著褻瀆文學的事。迄今舉辦的二屆不僅沒有透明的評選機制,而且其獎項設置和運作方式更像是一場以名利為導向的商業買賣。“國際冰獎”組委會甚至宣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連續舉辦三屆“國際冰獎”,而且增添多項獎項,大有加強商業運作的趨勢。該獎邀請一些名家參與或“出席”,為其月臺,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其違背正規文學獎的本質。

在海外文學界,絕大多數作家選擇與之保持距離,不參與。這已表明了海外作家在整體上的一種態度。當文學被行銷手段和虛名裹挾,人們自然會質疑:這樣的獎項究竟在褒揚什麼?是否對文學真正表達了愛心?

文學創造力是一種純粹的心靈力量,它不靠文學獎提升,更不是可以用暗箱去炒作的商品。文學獎應該是作家維持心靈純粹的試金石。是真是假,一試便知。

遺憾的是,“國際冰心文學獎”,從一開始就不文學,也不“冰心”。

 

“國際冰心文學獎”海外調查小組

2025年10月21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全面多元的新聞報導, 旨在從不同角度分析討論時事。本報刊登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