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從“三牛精神”到文化史詩

“三牛精神”到文化史詩

呂國英《中國牛文化千字文》解讀

莊鴻遠

“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三牛精神”,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呂國英先生的《中國牛文化千字文》以 “一字不重、一韻到底” 的藝術創舉,為 “三牛精神” 構建了一部跨越百萬年的文化史詩 —— 作品通過十五章的宏大敘事,追溯了 “三牛精神” 的文化起源,凝練了其精神內核,展現了其從遠古圖騰到當代旗幟的演進軌跡。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們讀懂了 “三牛精神” 的文化基因,更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如何通過藝術創新,轉化為推動時代進步的精神力量。

 

文化溯源:“三牛精神” 的遠古基因與歷史演進

1.老黃牛精神:農耕文明的實幹底色

老黃牛“任勞任怨、腳踏實地”的精神,源於牛與農耕文明的深度綁定,是中華文明 “以農為本” 發展脈絡的生動寫照。《農耕社稷篇》清晰勾勒了這一精神的演進軌跡:從周朝“周肇搖墒鞭,耒耜變鏵地”的耕作革新,到秦國 “秦編專吏轄,詳律備懲勵”的制度保障,再到漢代 “漢推輪休法,趙過發耦犁” 的技術升級,牛始終是農耕生產的核心力量,“袤畦察四蹄” 的記載更印證了牛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的戰略價值。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實幹品格,逐漸沉澱為老黃牛精神的核心內涵,成為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作品中“功卓靜默然,偉勳鈐要籍”的描述,正是對老黃牛“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精神的精准概括 —— 它不事張揚,卻以“為種松壟忙,果腹否畏炙”的實幹,支撐起江山社稷與民生大計,成為貫穿數千年文明的精神底色。

2.拓荒牛精神:文明突破的創新基因

拓荒牛“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植根於中華民族在困境中求突破、在變革中謀發展的文明特質,在作品的歷史敘事中處處可見其蹤跡。《為戰戎武篇》中,田單“勇攜田單火,橫掃燕陣旗”的火牛陣,以創新戰術打破戰爭僵局,是古代拓荒牛精神的經典詮釋;《雕造美藝篇》從 “洞刻至早際” 的遠古藝術,到“鵬城載邑飾”的當代拓荒牛雕塑,展現了牛文化在藝術領域的不斷突破與創新,印證了拓荒牛精神“與時俱進、開拓不止”的內核。這種精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中華文明的革新基因深度融合:從商鞅變法中“秦編專吏轄”的制度創新,到趙過“發耦犁”的技術革新,再到改革開放後深圳拓荒牛的時代象徵,拓荒牛精神始終是推動文明進步的核心動力。作品以“逢運任重遠,悅娛奮死抵”的詩句,讚美了這種“不畏艱難、勇於開拓”的精神品格,揭示了其跨越時代的生命力。

3.孺子牛精神:為民擔當的價值追求

孺子牛 “無私奉獻、為民服務” 的精神,源於中華民族 “以人為本、仁愛向善” 的價值理念,在作品的文史典故與民俗記載中得到充分體現。《典故傳說篇》中,“虞舜疼黑黃,抽打聲簸箕”的細節,展現了古人對生命的敬畏與仁愛,這種仁愛之心逐漸延伸為對他人、對民眾的擔當;“丙吉憂國祚,下步問喘疾”的故事,更將對牛的關愛昇華為對民生的關切,體現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在民俗層面,《愛敬祈福篇》中瑤族“喂彩米”、壯族“慶歇節”、仡佬族“酒宴壽”等習俗,展現了各民族對牛的感恩與愛敬,這種情感本質上是“仁愛” 精神的延伸,與孺子牛“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高度契合。從古代的“仁政”理念到當代的為民服務宗旨,孺子牛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作品中“信篤負寡實,大德凝珠璣”的凝練,正是對這種“無私奉獻、為民擔當”精神的最好注解。

 

史詩建構:“三牛精神” 的文化整合與精神昇華

4.多維敘事:構建 “三牛精神” 的文化全景

呂國英《中國牛文化千字文》並非簡單羅列 “三牛精神” 的案例,而是通過 “生物 — 文化 — 精神” 的多維敘事,構建了 “三牛精神” 的完整文化全景。

·在生物維度,作品追溯原牛 “源於古鹿支,成科漫歲月” 的進化史,展現了牛 “體碩犄銳利” 的物理特質與 “功卓靜默然” 的品格基礎;

·在文化維度,涵蓋圖騰崇拜、民俗習慣、農耕文明、藝術創作等十餘類領域,如炎帝部落的圖騰崇拜、各民族的愛敬習俗、歷代的農耕制度,為 “三牛精神” 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載體;

·在精神維度,通過 “公義擔當篇”“名要尚喻篇” 等章節,將牛的品格昇華為 “勤勞、奉獻、開拓、創新、無欲、擔當” 的精神內核,實現了從生物特性到精神特質的跨越。

這種多維敘事讓 “三牛精神” 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有歷史根基、文化載體、精神內涵的完整體系,具備了史詩的宏大性與完整性。

5.多民族融合:凝聚 “三牛精神” 的民族共識

作品的史詩品格,還體現在其通過多民族文化的整合,凝聚了 “三牛精神” 的民族共識。從炎帝部落的 “軀上冠怪級” 到雪域民族的 “供膜鑲屋脊”,從雲南彝族的 “食馱全禁忌” 到哈尼族的 “選擇悼母日”,數十個民族的牛文化習俗被納入同一敘事框架,展現了 “三牛精神” 的廣泛包容性。不同民族對牛的敬畏、感恩與依賴,雖然形式各異,但本質上都體現了對 “實幹、創新、奉獻” 的追求:藏族將牛視為 “萬物之源”,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與實幹的根基;彝族 “禁忌宰殺食用”,彰顯了感恩與奉獻的情懷;哈尼族的牛創世神話,蘊含了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作品以 “九州效風氣,龍裔承拜俗” 的詩句,展現了 “三牛精神” 在各民族中的廣泛傳播與認同,成為維繫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凸顯了史詩的民族凝聚功能。

6.古今銜接:實現 “三牛精神” 的時代轉化

作品的核心成就,在於其實現了 “三牛精神” 從傳統到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讓古老的文化基因與新時代精神同頻共振。作品既收錄了古代的經典案例 —— 田單的拓荒之舉、丙吉的擔當之心、虞舜的仁愛之情,又融入了當代的精神象徵 —— 深圳拓荒牛雕塑的創新精神、焦裕祿 “料房擠” 的為民情懷、藏克家 “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奮鬥姿態。這種古今銜接並非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 “互化真諦篇”的 倉頡慧造件,互化方真諦”,將人牛共生的關係昇華為精神互化,使 “三牛精神” 成為當代人可感知、可踐行的價值追求。作品結尾 “中華正復興,入性吾輩亟”的呼籲,更將“三牛精神”與民族復興的當代使命相結合,明確了其時代價值 ——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老黃牛的實幹是根基,拓荒牛的創新是動力,孺子牛的奉獻是宗旨,三者共同構成了推動民族復興的精神合力。

 

當代價值:“三牛精神” 的現實引領與文化啟示

7.精神引領:為新時代提供行動指南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所凝練的“三牛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引領意義。面對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挑戰,需要拓荒牛“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勇氣,突破思想桎梏與制度障礙;面對民生福祉的迫切需求,需要孺子牛“無私奉獻、為民服務”的情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面對漫長而艱巨的奮鬥歷程,需要老黃牛“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的實幹,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各項工作。作品通過豐富的文史案例與精神凝練,讓 “三牛精神”變得具體可感、可學可做,為當代人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精神旗幟。

8.文化傳播:為傳統文化創新提供範式

作品的傳播實踐,為 “三牛精神” 的當代傳播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範式。從《解放軍報》首發到數十家報刊轉載,從文本創作到書法家揮毫創作長卷,作品形成了 “文本 — 藝術 — 媒體” 的跨維度傳播矩陣,讓 “三牛精神” 通過文化藝術形式走進大眾視野。這種傳播並非簡單的 “說教式” 宣傳,而是通過 “五字正文 + 十字釋文” 的雅俗共賞體例,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典雅性,又兼顧了當代讀者的接受度;通過多民族、多領域、多時代的敘事,讓不同群體都能從中找到情感共鳴與精神滋養。這種 “以文化人、以藝養心” 的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的隔閡感,為 “三牛精神” 的廣泛傳播與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礎,也為傳統文化的當代創新提供了重要啟示。

9.文化自信:彰顯中華文明的生命力

《中國牛文化千字文》對 “三牛精神” 的文化溯源與史詩建構,本質上是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作品通過梳理 “三牛精神” 與中華文明共生的歷史脈絡,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從遠古圖騰到當代精神,從多民族習俗到全民共識,“三牛精神” 的延續性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作品並非對傳統文化的復古式追憶,而是通過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的轉化,讓 “三牛精神” 成為新時代的精神旗幟,證明傳統文化並非過時的古董,而是能夠為當代社會提供精神滋養的寶貴財富。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正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內涵,也讓世界看到了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三牛精神” 照亮復興之路

呂國英《中國牛文化千字文》的偉大之處,在於其以千字篇幅,完成了對 “三牛精神” 的文化溯源、史詩建構與當代轉化。作品讓我們明白,“三牛精神” 並非新時代的憑空創造,而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精神積澱,是中華文脈的核心基因;它也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並非靜止的歷史遺產,而是能夠通過藝術創新煥發生機的活態資源。從遠古的農耕生產到當代的民族復興,從田單的火牛陣到深圳的拓荒牛,從虞舜的仁愛到焦裕祿的奉獻,“三牛精神” 始終是推動中華文明進步的核心動力。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這部文化史詩所凝練的 “三牛精神”,必將繼續照亮民族復興的道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以實幹立身、以創新致遠、以奉獻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書寫新的篇章。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煉酒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書象”簡論》《人類賦》《中國牛文化千字文》《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酒文化賦》《中國酒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