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塞内加尔“赛龙舟”:不翻船不赢

(来源:环球网)“嗨呦!嗨呦!”几十号男子在一条条赛船上挥汗如雨。岸上人潮汹涌,助威声从各方汇集到水面之上形成交错的回响。没想到,这种国内端午节上大家都很熟悉的赛龙舟阵势,神奇般地出现在了万里之遥的西非海岸,让置身异乡的《环球时报》记者心里涌起莫名的亲切之感。

“非洲威尼斯”

圣路易市位于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以北260多公里的大西洋海岸,因为独特的殖民时期建筑,使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塞内加尔河在这里岔为两路环绕圣路易岛汇入大西洋,优美的河道风光让圣路易赢得了“非洲威尼斯”的美誉,独有的地理位置也使这儿的居民世世代代掌握了驾驶独木舟出海的捕鱼技能。

说到圣路易地区的传统独木舟,它们按照轻重等级区别,长度从6到12米不等,宽约1米,最大的载重可达1.2吨。作为非洲渔业大国,塞内加尔的独木舟渔民数量达到5万多人。每年10月,圣路易人都会翘首期盼一件年度盛事,那就是声势浩大的独木舟比赛。这个赛舟大会在圣路易市盖恩达尔街区三个渔民船队之间进行。经过事先的练习和祈祷,划船人在比赛当天登上了刚刚下水的独木舟。跟普通渔船相比,赛船长约80米,上面站立着70名赛手。开船号令一下,三艘赛船从象征着法国殖民时代的标志建筑——凡德海彼铁桥下,像离弦之箭一般驶向塞内加尔河出海口。

与其他国家的划船赛事相比,圣路易独木舟赛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站立划船。选手们虽然各个肌肉结实、臂如藕节,但站立划船提高了重心,难度其实比坐着划还要大。宽阔的塞内加尔河上,赛舟飞快驰过相机的镜头,水上飞起的波浪打湿了赛船手的衣服,黝黑的皮肤在光照之下更显铿锵有力,在船首、中、尾三名号子手的指挥下,他们跟节拍极富韵律地继续向前冲去。

“翻船”是规定动作

圣路易独木舟比赛是一个从凡德海彼铁桥到塞内加尔河入海口之间的往返赛程。观礼台上齐坐着目不转睛的官员及嘉宾,两岸全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观众,来自他们的音乐、舞蹈还有加油声将比赛气氛上推了一个高度。

在去年10月8日的赛舟大会上,比赛正值精彩之处,三艘赛船却在离开出发点数百米的河道里突然通通翻了个底朝天。“难道是划得太快而发生了撞船事故?”就在记者惊讶不已之时,只见赛船手一边在水里扑腾,一边兵分两路扶正赛船:一队人用身体重量将独木舟翻转过来,一队人则用事先准备的盆子往外舀水。不到数分钟,全体队员悉数登船,再次启程了。原来,这个被称作“翻船”的环节竟然是赛舟比赛的一个“规定动作”,目的就是考验选手在发生翻船之后是否能够挑战环境,战胜对方。在正式出海捕鱼之前,初出茅庐的当地捕鱼少年都要经过各种驾舟练习,而赛舟大会上的“翻船”则是他们在亲友眼前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好机会。

由于场面壮观且民俗风情浓厚,这项始于19世纪初的民间比赛还曾吸引到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及其夫人观赛。在1959年塞内加尔独立的前一年,戴高乐在出访圣路易期间亲自与夫人登上观礼台欣赏圣路易独木舟赛的盛况。作为塞内加尔的特色民俗体育活动,圣路易独木舟赛又在1977年上了该国的邮票。

没有物质奖励

鼓掌与尖叫声中,比赛在船队回到起点时落下帷幕,获胜的那队船员纷纷脱掉上衣跳进河里以表庆祝。作为队长,30岁的谷太扬非常骄傲带领同伴赢得了当天的比赛。他说,从古至今,夹在海洋与江河之间的盖恩达尔街区居民除了捕鱼根本没有其他生计可施。海上风大浪险,为在最短时间内出海捕鱼并销售打捞的渔产,每位渔舟驾驶人都希望自己比对手更快、更灵活。因此,尽管没有任何物质奖励,大家都将这个年度独木舟赛看作维护自身荣誉的至高赛事。在比赛之前,他们还特别用长者提前准备的圣水沐浴以求获胜,比赛用的船只还经过艺人专门装饰。

不要说圣路易赛舟大会上的赛船很吸眼球,这里平时用来捕鱼的独木舟也被热爱生活的渔民以各种绘画装点成了一件件精彩纷呈的“水上艺术品”(如图)。除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缤纷色彩外,结合了太阳、花卉、植物、海浪图案的、具有保佑效果的“卡唐”“阿萨玛”“巴尼克斯”等图案覆盖了独木舟的全身,令它们成为当地的一张张绝佳旅游名片。如今,游客也可乘坐传统独木舟进行环岛水上观光,每人每次价格为15欧元。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