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724天:俄稱完全控制烏東重鎮阿夫迪伊夫卡,但承認仍有烏軍零星抵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進入第三年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圖為17日一名女子在納瓦尼的紀念集會中舉著「謀殺」標語,遭俄羅斯警方逮捕。(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19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724天。

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談。(庫列巴社交平台相片)

2024年2月19最新進展: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周日(2月18日)宣布,上周五在俄羅斯獄中猝逝的俄羅斯反動派領袖納瓦爾尼的遺孀,尤利婭·納瓦納亞周一將出席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會議。另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中的唯一競爭對手海利周日指責特朗普,對俄羅斯反動派領袖納瓦爾尼之死”保持沉默”。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昨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小組討論會,再次被問及印度在俄烏戰爭不選邊且持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的作法。他回應,各國處境不同,依自身狀況做出多重選擇不應被批評。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今天播出的專訪中評論,烏克蘭戰場上發生的事情攸關俄國「生死存亡」,甚至可能決定其命運。克里姆林宮(Kremlin)一再把這場將近兩年的俄烏軍事衝突,描述為俄羅斯的存亡之戰,以在民眾間號召愛國情感,許多俄羅斯人對這場入侵漠不關心。

俄稱完全控制烏東重鎮阿夫迪伊夫卡,但承認仍有烏軍零星抵抗

俄羅斯星期日(2月18日)表示,在烏克蘭武裝部隊主動撤離烏東重鎮阿夫迪伊夫卡之後,俄軍已經完全控制了這座戰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城市。不過,俄軍仍在市內面積相當大的一座焦廠中清剿仍在抵抗的零星烏克蘭部隊。

位於烏東頓內茨克州的阿夫迪伊夫卡是俄烏兩軍過去幾個月來緊張對峙和相互攻防的重點,此處也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戰況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

奪取阿夫迪伊夫卡是俄軍去年5月在被稱為絞肉機的巴赫穆特市戰役中獲勝之後過去九個月以來在戰場上取得的最大收穫,而且時機上也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週年的日子吻合。

據俄羅斯官媒塔斯社說,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星期六已向普丁報告了俄軍已經完全控制阿夫迪伊夫卡的消息。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表示,普丁在聽取紹伊古的報告後,向俄軍官兵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在1000公里長的前線的那個部位向前推進了8.6公里,而且俄軍在奪取阿夫迪伊夫卡之後,正在乘勝繼續向前推進。

由於俄烏兩軍在阿夫迪伊夫卡對峙和戰鬥已久,這座城市已經完全被摧毀殆盡,成為一片廢墟。

烏克蘭武裝部隊新任總司令亞歷山大·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星期六在社媒上貼文宣布,考慮到當前的戰況,也出於避免烏軍被包圍和保護烏軍官兵生命和健康的考量,他決定將烏軍從阿夫迪伊夫卡撤出,轉移到更有利的新防線進行防禦作戰。

烏軍去年曾試圖對俄軍展開大規模的反攻,但是效果有限,未能突破俄軍嚴密設防的陣地。這也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最近撤換包括武裝部隊總司令在內的烏軍多位高層將領的原因之一。

不過俄方承認,有些烏軍部隊仍隱藏在市內一座蘇聯時代巨大的焦化廠中頑強抵抗。這裡鼎盛時期,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焦化廠之一。俄軍的目的是要完全控制烏東頓巴斯工業區。

「正在採取措施完全清剿市內的武裝分子並阻擊已撤離城區但仍死守阿夫傑耶夫卡焦化和化工廠的烏克蘭部隊,」路透社引述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的話說。俄羅斯將阿夫迪伊夫卡稱為阿夫傑耶夫卡。

路透社通報說,烏克蘭政府對俄羅斯宣布的戰果尚未發表公開的評論。不過俄羅斯國營電視台播放了阿夫迪伊夫卡市內烏克蘭國旗被降下,俄羅斯國旗被升起的畫面,包括在焦化廠升起俄羅斯國旗的畫面。

俄羅斯聲稱,烏軍從阿夫迪伊夫卡撤退完全是狼狽逃竄,並在混亂中遺棄了部分士兵和武器。烏克蘭軍方承認,撤退中烏軍有傷亡,但是烏軍撤退後目前戰局已基本穩定。

阿夫迪伊夫卡已經經歷了十年的戰火。由於親俄的烏東武裝份子在2014年曾短暫佔據阿夫迪伊夫卡,但後來又被烏軍奪回,因此俄軍此次完全佔領阿夫迪伊夫卡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週六在慕尼黑全球安全會議上敦促盟友填補人為製造的武器短缺,並稱來自美國受阻的援助極為關鍵。他讚揚了烏軍在阿夫迪伊夫卡消耗俄軍,不過暗示從阿夫迪伊夫卡撤軍部分原因是因為武器不足。

他說,“現在將補充,他們(烏軍)將等待那些相關的武器,根本就不夠,根本就不構。”

澤連斯基之前就曾警告過,由於缺乏彈藥,阿夫迪伊夫卡很可能會落入烏軍之手。

拜登政府早已向國會提出向烏克蘭提供600億美元新軍援的要求,但是國會共和黨人因為在南部邊界防堵非法移民問題上無法與白宮達成協議而擱置了對烏克蘭的軍援案。

白宮發表的聲明說,拜登總統星期六與澤連斯基通了電話,重申美國持續援助烏克蘭的堅定承諾,並再次呼籲美國國會迅速批准對烏克蘭的軍援法案。

國際反應:

德國軍事航天司令:俄羅斯太空核武最壞情況對全球將是災難

德國軍事航天司令特勞特說,最糟糕的情況是,太空中不分青紅皂白的核爆炸會在低軌放射燒毀衛星的電磁脈衝,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

美國政客(Politico)17日慕尼黑消息,德國軍事航天司令邁克爾·特勞特(Michael Traut)少將周五晚些時候表示,俄羅斯在太空軌道上引爆核武器的最壞情況對全球將是災難性的。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次會外活動上,特勞特明確表示,上周美國披露的消息稱,俄羅斯正在研發某種形式的反衛星核武器,他說,”問題比答案更多”。

雖然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太空武器是陸基導彈還是能夠摧毀軌道上衛星的有針對性的核動力航天器。

特勞特說,最糟糕的情況是,太空中發生不分青紅皂白的核爆炸,在低地球軌道放射出燒毀衛星的電磁脈衝,那麼,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

特勞特說,“如果有人膽敢在高大氣層甚至太空中引爆核武器,那將或多或少地導致[軌道]這一全球公域的可用性終結”。”後果將是把軌道上嗡嗡作響的成千上萬顆閃爍的衛星變成垃圾,同時形成密集的碎片場。

他說,”沒有人會在這樣的行動中倖存–無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美國或歐洲的衛星。”如果有人理性地計算一下,沒有人會在太空中使用這樣的武器。

特勞特說,在太空部署核武器也違反了聯合國1967年簽訂的《外層空間條約》,因為該條約禁止在軌道上設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歐洲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長路德維格-莫勒(Ludwig Möller)說,如果俄羅斯在太空發難,並擊毀商業衛星,那麼預計從銀行業到能源業都將遭受經濟打擊,損失將達數萬億美元。

德國去年正式成立了太空司令部,法國和英國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努力開始為政府和商業在軌基礎設施建立可靠的防禦體系。

政客新聞說,雖然中國和印度等國的太空技術發展迅速,但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並與朝鮮和伊朗等受制裁國家進行軍事航天交易的意願,使其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威脅。

分析:

俄烏戰爭兩週年之際烏克蘭如何看待北京立場?

當地時間2024年2月24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週年紀念日。久拖不決的俄烏戰爭引發各方關於「烏克蘭疲勞症」的擔憂。

2024年2月1日,歐盟克服內部阻力決定追加500億歐元支援烏克蘭。近期美國向烏克蘭增援610億美元的法案在國會受到部分議員阻撓,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為川普如若再次當選的情境中美國和北約是否繼續挺烏增添不確定性。

2023年2月24日,即俄烏戰爭一周年的時候,中國外交部曾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雖然表示反對使用核武和生化武器,但是該文件既沒有明確俄烏戰爭中的侵略方,也沒有呼籲俄羅斯撤軍。

王毅晤烏克蘭外長 強調中方不向衝突地區或衝突方出售致命武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談。

庫列巴在社交平台說,與王毅討論到雙邊關係、貿易,以及恢復烏克蘭公正持久和平的必要性。庫列巴又說,向王毅介紹了烏克蘭對即將在瑞士舉行的全球和平高峰會願景。他與王毅一致認為,有必要保持烏中各層級接觸,並持續對話。

王毅闡述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中國堅持政治解決熱點問題,堅持勸和促談,不拱火澆油,不藉機漁利,不向衝突地區或衝突方出售致命武器,將繼續為盡快止戰、重建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哪怕和平只有一線希望,中方都不會放棄努力。

王毅昨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亦不是當事方,但沒有隔岸觀火,更沒有借機牟利,中方堅持不懈勸和促談,為恢復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烏克蘭民眾對北京立場觀感負面

正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馬傑伊·貝爾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的烏克蘭青年尤里·魯薩紐克(Yurii Rusaniuk)向美國之音表示,雖然北京聲稱「勸和促談”,但明顯偏向俄羅斯一邊。「烏克蘭民眾對中國人民普遍友好,但對中國政府支持莫斯科的立場觀感負面,」他說。

他認為,俄烏戰爭已經持續兩年之久,何時結束將取決於西方盟國何時向烏克蘭提供能夠戰勝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烏克蘭必須恢復其在1991年取得國際認可的疆界(即“ 91邊界」),而西方盟國一直擔心局勢進一步升級而對此猶豫不決。

魯薩紐克打算在斯洛伐克完成學業後歸國,為烏克蘭反攻和重建盡己所能貢獻才幹,提供志工和專業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烏克蘭於1992年建交,承認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的主權和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領土範圍,是最早與烏克蘭建交的國家之一。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北京對此既未予以承認,也未予以譴責。

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駐歐使節釋放矛盾訊號。對於烏克蘭政府關於恢復1991年國界的主張,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曾於2023年表示:「我不認為有什麼不行」;而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則稱,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取決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引發外交風波和輿論海嘯。事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聲明盧沙野爭議言論僅為其「個人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傅聰這番不反對烏克蘭「91邊界」主張的表態是在歐盟中國商會「中歐商業高峰論壇」之後發表的。此前,歐盟高級官員曾多次表示希望中國在勸阻俄羅斯撤軍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一位來自哈爾科夫地區附近的烏克蘭青年向美國之音表示,烏克蘭民眾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未能利用其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要求俄羅斯撤軍感到失望,中國「中立」立場旨在透過俄羅斯削弱美國和西方;大多數烏克蘭人仍然支持恢復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91邊界”,但他認為這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難以實現。

北京調停俄烏戰爭未現實質進展

2023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隨後,北京派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赴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訪問。此後,中國與烏克蘭在俄烏戰爭調停問題上沒有明顯成果。

布拉格國際事務協會(Asociace pro mezinárodní otázky)中國問題研究員菲利普·舍博克(Filip Šebo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說:「儘管北京表示支持和平談判,但到目前為止並未對此投入任何重要的政治資本,中國試圖避免進一步捲入俄烏戰爭。一方面,北京沒有向俄羅斯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持,並且由於擔心受到西方的二級制裁,中國也謹慎地避免自身利益受損,包括限制銀行對俄金融業務。另一方面,中國試圖利用這場戰爭來削弱美國的地位,在國際輿論中呼應莫斯科關於戰爭的虛假敘事。”

舍博克預計,中國和烏克蘭之間可能會繼續展開對話,這是中國塑造自身國際形象的面子工程,但不太可能出現任何實質的外交突破。

近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再次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並稱北約應「從武力神話中醒來」。有報導稱,歐盟正在醞釀針對協助俄羅斯的三家中國大陸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實施制裁,這項計畫還需得到歐盟成員國同意。2023年4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中,警告如果中國向俄羅斯直接或間接提供軍事裝備,將嚴重損害歐中關係。

2024年1月29日,烏克蘭駐華大使帕夫洛·裡亞比金會見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烏克蘭駐華大使館發布的新聞稿稱“雙方互相確認支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僅提及雙方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

關於基輔和北京之間是否有意在2024年舉行高層會晤,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進行會晤的安排,還沒有進一步消息。美國之音向烏克蘭外交部提出上述置評請求,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