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居民9週以來首度外出散步;日本東京晴空塔等知名設施開放民眾參觀。但伊朗新增近3000例確診,恐爆發第二波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重申,仍未有跡象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活躍程度降低。世衛專家是回應意大利有醫生聲稱,新型冠狀病毒臨床上已不存在,在意大利已經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重申,期望與美國保持合作。總幹事譚德塞認為,美國過去的參與已經令世衛大不同,世衛期望有關合作可以持續。他又透露,世衛近期與美國的溝通,僅局限在美國上周表示要中斷關係的聲明。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雙方討論疫情防控、全球石油市場形勢等問題。克里姆林宮表示,這次通話是應美方提議進行。
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香港時間2日凌晨3時,全球至少37萬3439人死於疫情,確診病例逾622萬110例。
以下為全球各地過去24小時的疫情與相關發展:
※ 亞洲
●中國
內地過去一日,新增5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全部屬境外輸入病例,四川有2宗,上海、廣東及陝西各有1宗,過去一日未有新增死亡病例,但新增10宗無症狀感染者,8宗屬於境外輸入,有2宗轉為確診。
內地累計有死亡病例4634宗,83022人確診。
●香港
消息指,沙田瀝源邨祿泉樓再多4人初步確診。早前確診的一對夫婦也住在同一幢大廈,另外於確診的男救護員住在瀝源邨福海樓;香港目前涉及9名確診者。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4名初步確診的居民住在不同樓層,可以肯定是社區群組,但詳情有待衞生防護中心作進一步追蹤調查。
沙田瀝源邨祿泉樓再多4名居民確診新型肺炎,深夜到場視察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可能有超級傳播者在大廈傳播病毒,初步調查認為最大機會從公用設施傳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出現社區群組感染新型肺炎個案,目前涉及9名確診者,由於涉及很多元素,令人擔心,要做一系列調查工作。她表示,本星期有一系列防疫抗疫措施到期,包括限聚令等,當局會盡早作公布決定,並採取非常謹慎態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正在考慮選項接收香港因反對「港區國安法」的港人。他在華盛頓向商界發表談話,但沒有說明具體措施。蓬佩奧強調,英國與香港擁有長久特別關係,很多人擁有英國護照,但美國正在考慮選項。
● 澳門
澳門衛生當局表示,正密切關注香港再次出現新型肺炎本地個案,暫時未知會否影響兩地的通關準備。
當局表示,各地疫情發展,是否符合通關特定條件及安全配套措施等,都屬兩地溝通和磋商過程的關注條件。目前粵港澳三地在核酸互認的進度,在檢測技術上都是成熟,但哪類群組應先開放通關則仍在磋商。
另外,澳門在6月下旬接回海外居民及學生的方向,都是以先到香港再接回澳門做14天隔離。兩地已經開始磋商接回的細節,操作或與之前不同,有決定會公布。
● 台灣
疫情指揮中心1日宣布,台灣新增1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個案3月到美國出差,在美國出現症狀,回台入境時主動通報並採檢。已連續50天沒有本土個案。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宣布,振興券定名「振興三倍券」,讓1000元變3000元,可使用到年底。2300萬國民加上有居留權的配偶都能領,不限年齡。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6月6日投票,罷韓團體「Wecare高雄」希望催出超過57萬4996贊成票,讓韓國瑜下台;韓國瑜則提出15項施政成績單答辯,並呼籲支持者不投票。這場罷免投票可能發展是什麼?投票前該注意什麼事?中央社帶你一次看懂。
● 日本
根據NHK最新統計,截至6月1日晚上,日本境內有1萬6949例,鑽石公主號712例,總共是1萬7661例確診。東京有5249例,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其次大阪府1783例。
日本疫情趨緩,包括東京晴空塔、北海道旭山動物園、奈良東大寺、日光市東照宮等知名設施,1日相繼開放民眾入場參觀。
● 韓國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日通報,新增確診35例,其中8成為宗教集會相關案例,當局近期將針對小型聚會擬定防疫守則。
為因應疫情衝擊,並發展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成長動力,韓國政府敲定韓國版新政方案,規劃在5年內投入76兆韓元,創造55萬個就業機會。
韓國首都圈確診案例不斷,京畿道政府1日下令未來兩週內,禁止轄內物流倉庫、電話客服中心、殯儀館、婚宴會場等出入人員較多的場所群聚。仁川市政府也正考慮限制宗教設施集會。
● 北韓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Yonhap News Agency)1日報導,北韓境內各中小學將在6月恢復正常上學。當局先前因疫情關閉學校。
● 菲律賓
菲律賓衛生部1日通報又有3人死於疫情,並有552起新增確診病例。
根據菲律賓衛生部公告,不治人數總數達到960人,總計1萬8638人感染。
●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衛生部1日通報38起新增確診病例,總計染疫人數來到7857人。
馬來西亞衛生部說,沒有新的死亡病例,不治人數維持在115人。
● 印尼
印尼衛生部官員艾瑪德(Achmad Yurianto)1日說,境內新增467起確診病例,總計2萬6940人染疫。
艾瑪德說,死亡病例新增28人達1641人。另外,有7637人康復。
● 新加坡
新加坡衛生部1日通報,境內新增408人確診,全是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達3萬5292起,目前共有24人病故。
新加坡疫情趨穩,2日起將分階段恢復經濟活動,同時,地鐵及公車等大眾運輸服務將恢復防疫「阻斷措施」實施前的營運頻率。官員呼籲,通勤者搭車時應戴好口罩並避免交談。
● 伊朗
伊朗1日宣布新增近3000起確診病例,創兩個月以來單日新高。伊朗衛生部長納馬基警告,境內疫情恐出現「另一波危險高峰」。
伊朗新增2979例確診,累計達15萬4445例;新增81例死亡,全國累計7878人不治。
● 伊拉克
伊拉克新增429宗新型肺炎病例,累計確診6868宗,215人死亡。
衛生部長塔米米表示,疫情處於可控範圍,衛生部正全力遏制,在各省增加收治床位,但仍有許多民眾缺乏防護意識。
伊拉克3月中旬起實施宵禁、禁飛、禁止人流省際流動等嚴格防控措施,但防控措施逐步放鬆後,疫情再度惡化,伊拉克政府宣布全國繼續實施宵禁,直至當地6月6日。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總理帕辛揚(Nikol Pashinyan)1日在臉書(Facebook)直播中表示,他接受COVID-19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帕辛揚還說自己全家人都感染病毒。
帕辛揚說:「我沒有任何症狀。我決定接受檢測,因為我打算拜訪前線地區。」
※ 歐洲
● 英國
法新社截至香港時間2日凌晨3時統計顯示,英國的死亡人數在全球僅次於美國,境內累計3萬9045人病故,確診達27萬6332例。
英國逐步放寬封城措施,英格蘭地區大部分學校重新開放,小學學前班、小一及小六學生今日復課。
因應疫情,有學校取消集會,改由校長在辦公室以視象會議方式,向學生講話。課室內的學生桌椅,亦由以往分組擺放,改成全部面向白板,分開隔行擺放。每張學生桌都放置文具箱,減少學生離開坐位分享文具的機會。
英國是全球染疫病故人數次高的國家,儘管有批評過快解除封鎖的聲音,1日仍讓學校局部復課,讓抵抗力最弱的學童冒險出門。
● 法國
法國巴黎聖母院修復團隊5月31日表示,儘管因疫情實施封城導致修復作業中斷,仍希望能在2024年,也就是2019年聖母院大火5週年時,如期完成修復工作。
● 俄羅斯
俄羅斯1日通報新增9035起確診病例,確診總數達到41萬4878例。
俄羅斯疫情應變中心說,在過去24小時,新增162起死亡病例,全國累計4855人染疫喪生。
俄羅斯當局為防堵疫情採取嚴格防疫措施,1日是首都莫斯科市居民9週以來首度可以外出散步。隨著疫情漸歇,購物商場和公園也重新開放。
● 土耳其
土耳其逐步解除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餐飲業和國內航空交通1日恢復營運,城際交通禁令全面解除。但經歷致命病毒肆虐,民眾對「新常態」仍多所顧忌。
● 立陶宛
從客廳到廚房的5公尺距離,9個月大女娃奧莉維亞(Olivija)只花了13秒,讓她成為本屆立陶宛寶寶爬行比賽冠軍。這場寶寶界的盛事,因疫情而改由線上直播參賽。
※ 美洲
● 美國
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法新社截至香港時間2日凌晨3時統計顯示,境內累計10萬4658人病故,累計確診數達179萬7457例,至少44萬4758人康復。
美國迎來颶風季節。傳媒調查發現新型肺炎疫情,打亂部分州份及縣市的風災應變部署,例如要考慮一旦災民當中有病患者,風災收容中心如何做好分隔措施,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有地方政府說,已預先尋找酒店房間應急,亦會考慮安排學校作為臨時收容中心,或預先建造能在疫情及風災雙重夾擊之下,仍能保障社交距離的特別設施。
美國紐約市將於當地晚上11時至凌晨5時實施宵禁。較早前,市長白思豪表示,有部分示威者在曼哈頓蘇豪區,向多間名店搶掠及破壞後改變主意,認為是外來的無政府主義者混入搞亂,並非真正示威的市民。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正調動所有民用和軍事資源,制止騷亂和搶劫,結束破壞和縱火行為,以保障守法美國人的權利,又形容自己是「法治總統」,不能讓和平示威者正當的呼喊,被憤怒暴徒的行為所掩蓋。
美聯社引述負責國防的高級官員報道,約600至800名來自五個州的國民警衛軍隊員,已被派往首都華盛頓支援,部分人會持有武器。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因疫情停擺。多家媒體報導,球員工會向球團提出球員版復賽方案,內容包括各隊打114場比賽、球員領約7成薪資等。
● 巴西
巴西確診病例5月31日突破50萬例,衛生部1日更新最新疫情報告,目前國內累計52萬6447例確診、2萬9937例死亡。是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多病例的國家。
在最大城市聖保羅,大批民眾示威,抗議總統博爾索納羅應對疫情不力,期間與總統支持者起衝突。
博爾索納羅拒絕封城建議,指居家令令經濟停頓,影響比病毒更惡劣。
※ 非洲
● 南非
南非1日部分解除兩個月前實施的疫情封鎖措施,讓人們可以外出工作、參加宗教活動、運動或購物,並允許礦場和工廠滿載生產,試圖重振經濟。